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质学   6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期形成的黔中开阳、瓮安富磷矿沉积区,矿石产量大、品位高,是国内外重要的磷矿资源产区。黔中磷矿主要分布于黔中古陆周缘的滨浅海环境中,矿石类型以碎屑状磷块岩为主,间夹原生泥晶磷块岩、生物结构磷块岩和次生土状结构磷块岩。开阳式高品位磷块岩的动态沉积成矿过程通常为“三阶段成矿”: 第一阶段为初始成磷作用阶段,在新元古代大规模成磷背景下,上升洋流携带深部富磷海水进入滨浅海地区,并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使磷质聚集并形成原生磷块岩沉积;第二阶段为簸选成矿作用阶段,高能波浪、风暴水流对原生磷块岩持续的破碎、磨蚀、搬运和再沉积过程中,簸选去除了原生沉积物中的陆源细碎屑、砂泥质成分,保留并聚集磷质碎屑颗粒,形成品位较高的碎屑状矿石;第三阶段为淋滤作用阶段,海平面升降变化使之前形成矿石受暴露事件影响,遭受强烈的风化淋滤作用,碎屑状磷矿石内的碳酸盐岩胶结物和白云石条带被淋滤运移,导致矿层发育大量溶蚀孔洞,甚至形成土状磷块岩,矿石品位再次得到大幅度提升。三阶段成矿作用随古地理条件和海平面变化在沉积成岩过程中多期次、动态进行,最终形成工业价值极高的磷矿石。  相似文献   
2.
选取黔西南大厂锑矿萤石为对象,开展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包裹体相态观察及显微测温结果显示,萤石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超高压的特点,表明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通过对大厂地区构造蚀变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及产于黔西南构造蚀变体中典型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深部,热液在上涌过程中混入地壳物质成矿。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营煤矿区地质、含煤地层岩相组合、煤层及煤质特征概况,对可采煤层硫元素质量分级、可采煤层形态硫、硫分在垂向及水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煤中硫元素的分析,并结合矿区黄铁矿赋存状态对该区煤矿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指出区内可采煤层在成煤时处于与海水有关的三角洲、泻湖等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4.
磷矿的沉积和成矿与成磷期的古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本文首次将“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运用于开阳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期沉积型磷矿床的成矿分析和找矿预测上。通过选取陡山沱组及其各岩性段的地层厚度及磷矿层品位作为单因素,确定开阳地区古地理格局;结合地层岩性组合、沉积特征等多因素综合分析,恢复开阳地区成矿期沉积环境,编制陡山沱早期、中期和晚期岩相古地理图。根据定量岩相古地理重建结果,认为开阳地区陡山沱期整体处于南靠黔中古陆、地势南高北低、局部地形复杂的滨岸海滩沉积环境,其中临滨带为最有利成矿带,局部地形变化也会造成矿层厚度、品位的差异;矿层受到的水流冲蚀、暴露、淋滤及再沉积作用是导致矿石品位显著提升的关键因素。通过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精确还原成矿期古地理环境、解析多期次沉积成矿过程,对于确定磷矿控矿因素、构建找矿预测模型和预测矿体空间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三都-丹寨成矿带中卡林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总结了最近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数据,结果表明,三都-丹寨卡林型金矿中与成矿相关的方解石、萤石呈现中稀土富集型,方解石δ13 CPDB=-1.61~-5.82‰,δ18 OSMOW=13.97~19.24‰,辉锑矿和雄黄δ34S=14.5‰~22.37‰,辉锑矿和辰砂208Pb/204Pb=37.160~40.330,207 Pb/204 Pb=15.351~16.330,206Pb/204Pb=17.101~20.080,表明三都-丹寨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碳、氧、硫、铅)可能主要来自该区地层,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有明显区别。其δD和δ18 O值显示成矿流体可能主要为卤水和变质流体组成的混合流体,并且到达浅部时混入了大气降水,成矿流体在其演化过程中,可能与有机质发生了同位素交换,或者发生过多期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6.
锦屏县八瓢金矿是产于青白口系下江群地层中的石英脉型金矿,通过对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地层岩性和褶皱、断裂构造。富集成矿的主要部位为含金石英脉与北东向断层交汇部位;富矿包产于断层上下两盘岩层发生牵引褶皱的地段。根据富集成矿的地质构造条件,提出了找矿探讨Ⅰ区、找矿探讨Ⅱ区和找矿探讨Ⅲ区,三个找矿前景较好地段。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地处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带的结合部,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六盘水煤田、织纳煤田和黔北煤田三大煤田。通过调查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及环境问题,发现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矿坑突水等,总结出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特征为:分布范围广、区域性强;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具有同步叠加性;灾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质灾害活动的频次逐年增高。主要致灾模式有三种,即采空区垮塌+滑坡(或崩塌)+岩漠化、矿坑疏干排水+地裂缝+崩塌(或滑坡)+岩漠化、煤矸石及尾矿堆存占地+暴雨山洪+滑坡(或泥石流)+土地损毁。  相似文献   
8.
贵州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银洞金矿构造蚀变体(SBT)为产出于茅口租(P2m)和龙潭组(P3l)之间不整合面上的一套强硅化灰岩、灰岩角砾岩、硅化粘土岩组合.呆用ICP-MS测定钻孔岩芯中构造蚀变体样品稀土元素组成,对比研究SBT围岩、区域岩浆岩及现代海底热水系统流体稀土元素组成.结果显示,SBT的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REE/HREE=4.92~17.51,(La/Yb)N=5.94~38.37],曲线右倾型;轻稀土分异明显,曲线右倾程度大;重稀土分异不明显,曲线平坦;负Eu(0.61~0.94)、Ce(0.52~1.07)异常明显;SBT及围岩均具有明显W型稀土元素四分组效应,而不同于区域岩浆岩和现代海底热水系统流体,表明热液流体来源以壳源为主.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末期历经“雪球地球”和大气、海洋增氧事件后,发生了全球性成磷事件,贵州省震旦系陡山沱组大规模磷矿床沉积是本次成磷事件的典型代表。然而现阶段对贵州陡山沱组磷块岩成磷作用机制研究存在诸多争议,成磷事件与同期古海洋环境转变之间的关联研究也较为薄弱。作者以贵州省瓮安、遵义和丹寨地区陡山沱组原生磷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的沉积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陡山沱早期成磷作用被限制在浅水海岸,瓮安地区A矿层球粒磷块岩中大量的含铁自生矿物黄铁矿、海绿石以及无Ce负异常指示的贫氧沉积水体环境均表明,Fe-氧化还原泵成磷模式在富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陡山沱晚期磷块岩分布扩散至较深水陆棚—斜坡沉积相区,磷块岩与富有机质岩层共生,矿物晶体形态特征与矿石内富含的大量生物化石均表明,有机质沉降聚磷作用和生物成磷作用促使磷块岩大量沉积,较明显的Ce负异常值也指示了海水氧气含量的提升。成磷作用模式的转变和磷块岩分布的扩展是对海洋增氧事件的沉积响应,同时造成的多细胞动物演化也影响了深部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进而反映了贵州省陡山沱组磷块岩大规模沉积与新元古代末期氧化事件(NOE)密切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贵州开阳极乐南华系澄江组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物质来源。对开阳磷矿极乐矿段南华系澄江组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考察,并开展沉积学、矿物学、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澄江组岩样SiO_2含量为65.56%~78.45%,结合岩矿鉴定结果认为岩性主要为石英岩屑砂岩;其Al_2O_3/SiO_2值和TiO_2含量自下而上呈逐渐减小趋势;其Sr/Cu值平均为13.15,显示为干旱炎热气候;其沉积环境参数主要指标Th/U2,V/Cr2,δCe1,δEu1,均显示澄江组水体为氧化环境。∑REE为152.28~266.23μg/g,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其配分模式与青白口系清水江组一致。综合认为:澄江组整套岩层水平层理发育,表明沉积区水体相对安静,总体为湖相沉积。其早至中—晚期水体深度由深变浅,至末期为浅滩环境。沉积物质可能来源于青白口系清水江组。沉积期间的古气候环境为干旱炎热,水体盐度自早到晚期持续上升,总体为氧化环境。澄江时期沉积的厚大泥沙建造,为后期陡山沱期形成无障壁浅滩缓坡相环境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