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波县2011年1月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月荔波县遭遇了自1957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过程,该文利用荔波县1月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降雪日数、日照时数等资料,通过与历史值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2011年1月气温异常偏低,为历史最低值;月均最低气温为近30a的次低值;月均最高气温为历史最低值。从低温持续时间(日均温低于平均值天数)来看,此次低温冰冻灾害是历年最长的。分析此次灾害性天气的气候特征,可为今后抵御类似灾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描记采于贵州省茂兰自然保护区境内一洞穴的中国野鲮亚科(Labeoninae)一新属长臀鲮属Longanalus.sp nov和一个新种大鳍长臀鲮Longanalus macrochirous sp nov。新属以臀鳍分枝鳍条为7根等特征.区别于该亚科所有属;新种以偶鳍发达.胸鳍后伸达到腹鳍基,腹鳍后伸超过臀鳍起点等显著特征命名大鳍长臀鲮。  相似文献   
3.
描记采于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一洞穴的盲副鳅一新种.命名为茂兰盲副鳅Paracobitis maolanensis Li.Ranet Chen sp nov。该种与产于该县的长须盲副鳅Paracobitis longibarbatus Chen,Yang et Sket(1998)的区别为:①口须纤弱而不是发达;②鼻瓣不成须状;而不是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胸鳍较长.后伸接近腹鳍起点且形态特殊;④尾鳍深叉;⑤臀鳍条ii,5;而不是ii,6。新种与分布于广西的后鳍盲副鳅Paracobitis posterodarsalus Li,Rao et Chen的区别为:①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而不是在整个腹鳍之后;②口须纤弱鼻瓣不呈鼻须;而不是口须发达.鼻瓣发育成鼻须;③背鳍条iii,8;而不是iii,6;④臀鳍条ii,5;而不是ii,4;⑤胸鳍长而形态特殊。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荔波县干旱气象灾害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干旱的时空分布、年代际变化及发生规律。在认识干旱气候规律影响系统的基础上,用前期气象要素、海温因子、天文因子的连续变化及大气环流形势寻找预测干旱的方法,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指挥农业生产、发展地方经济及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采自贵州从低海拔的东部到高海拔的西部且大致平行的石灰岩和砂岩两地带均生长的3种C4草本植物,即巴茅(Miscanthusfloridulus)、白茅(Imperatacylindrica)和类芦(Neyraudiareynaudiana),以及相对应的土壤表层样品,进行了营养元素和C同位素组成分析;研究营养元素含量随着海拔的不同而出现的变化趋势,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尤其是Ca和N之间的相互协变作用对植物的N含量、C/N比值和δ13C值的影响,以了解植物的C/N比值(指示植物残留物质量的一种标志)与土壤有机C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的N含量和δ13C值具有随海拔的上升而显著增大趋势,而植物的C/N比值在砂岩地区虽有减小的趋势,在石灰岩地带则没有。对所研究的C4草本植物来说,在土壤pH值为5.8的中性条件下显示出Ca的最大吸收,因此,Ca与其他营养元素之间的协变模式在两种土壤类型中表现出相反的倾向,并存在土壤交换性Ca的边界浓度:当土壤可交换性Ca的含量为2.24mg/g,相应土壤的pH值在5.8以下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上升,而植物的C/N比值会显著降低;当Ca在边界浓度以上时,随着土壤可交换性Ca浓度的增大,植物的N含量下降,而植物的C/N比值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植物残留物的N含量和C/N比值受Ca元素含量的相  相似文献   
6.
荔波旅游气候资源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荔波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分析评价,从气象角度为荔波旅游的发展、规划、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洞穴石笋沉积特征研究--以贵州荔波董歌洞4号石笋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综合研究南方20多个大型石笋纵剖面的基础上,以董歌洞4号石笋为代表,论述石笋沉积特征与气候演化的对应性.4号石笋从距今147.838±2.6 ka开始沉积以来,形成了53个沉积纹(壳)层组,组成24个亚旋回,构成9个旋回,呈现韵律式旋回性沉积特征.石笋纹(壳)层组分、结构、叠复构造呈多级次旋回性很突出,其中沉积间断具普遍性、沉积速率具多变性,间断和速率变化级次亦明显.以系统测试和测年引证沉积特征的同时揭示:①~⑨旋回间沉积间断时间累积达75.804 ka,占石笋形成时间的51.21%,①~⑨旋回实际沉积时间仅72.222 ka,占形成时间的48.79%;④旋回之前,沉积速率很小,最小仅0.36 mm/100a,比最大速率小22~24倍,自⑤旋回起,沉积速率很大,最大达39.03 mm/100a,是最小速率的3.8倍.石笋沉积特征与气候环境演化的成生关系表明,石笋沉积多旋回性的纹(壳)层组、亚旋回、旋回与气候演化的气候期、阶段和旋回彼此对应,石笋沉积的多级次旋回及其变化就是气候演化的级次及旋回性转(跃)变时间,彼此同时显示.论证了石笋沉积的多旋回性与气候演化的不稳定性,及其彼此协调的宏观、微观综合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有关强降水计算方法,对荔波县1960~2003年强降水过程进行统计,结合荔波县特殊的自然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提出强降水天气监测系统布局构想及未来发展方向。初步得出监测预警的预报标准、指标和方法,为进一步开展荔波县强降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利用常规资料、雷达回波等资料,用天气学原理及中尺度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9日发生在荔波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此次强降水过程对应的物理量场上有明显的高湿区、垂直上升运动区、中尺度辐合带和辐合系统存在。说明中小尺度系统的存在是强降水产生、维持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描记采于贵州省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一地下河中的金线鲃属一新种,以采集地县名命名荔波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liboensis.sp.nov。新种外形与广西凌云金线鲃相似,但前者鳃耙少,仅4—5,后者9—10;前者眼间距较窄,头长为眼间距的3.4~3.6倍,后者2.4~3.0(2.8)倍;前者尾柄较细,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8倍,后者1.3~1.6(1.46)倍;前者侧线鳞与体鳞一致,侧线上下鳞分别为28—30和16—18,后者侧线鳞大于体鳞,侧线上下鳞为14—17和8一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