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4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完全免费 | 244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578篇 |
出版年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阿尔金构造带存在两条高压变质岩带,一条为高压变泥质岩带,出露在阿尔金中段北部红柳沟-拉配泉东西向蛇绿混杂岩带之中的贝克滩东侧,东西向展布约几公里;另一条为榴辉岩带,出露在阿尔金南缘的江格萨依南-米兰河上游一带的北东向隆起带上,断续延伸约200km.区域构造背景、高压变质岩石的变质历史及顺时针型P-T轨迹和年代学研究表明,这些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应与板块俯冲、碰撞活动有关,它们分别代表了显生宙初塔里木板块东南缘的两次俯冲-碰撞活动.这一成果为阐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系的早期演化及板块增生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境内塔尔巴哈台山下石炭统黑山头组泥岩、粉砂岩、凝灰岩和火山熔结角砾岩夹基性熔岩的底部识别出一套蛇绿混杂岩。火山角砾岩的角砾由蛇纹石化橄榄岩(蛇纹岩)、辉长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硅质岩组成。蛇绿混杂岩由蚀变辉长岩、蛇纹岩和硅质岩组成。橄榄岩虽然发生了强烈蛇纹岩化(现在为蛇纹岩),但蛇纹岩中保留了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假象。覆盖在该蛇绿岩套之上的火山角砾岩属于爆发性很强的火山喷发产物。巨大的粗粒辉长岩、玄武质粗面岩、粗面岩、硅质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角砾被熔岩胶结,说明火山通道穿切了蛇绿岩套。蚀变辉长岩中的斜方辉石已经完全蛇纹石化(保留了斜方辉石假象),斜长石完全被水钙铝榴石交代(保留斜长石假象),但单斜辉石保存完好,且发育由尖晶石叶片(棒)构成的出溶结构。棕褐色的尖晶石出溶棒(或叶片)一般完全平行,个别情况下发现两组近于直交的尖晶石出溶棒。从蚀变辉长岩中分选出锆石,对其进行的 SHRIMP 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辉长岩的形成时代为478.3±3.3Ma(MSWD=1.09,n=14)。这说明塔尔巴哈台蛇绿岩套岩石形成于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3.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出露大量闪长岩和花岗岩岩体。一般认为,该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中,闪长岩形成比较早,花岗岩形成比较晚。对其中一个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SHRIMP U-Pb定年,获得了316±3 Ma的206Pb/238U表面年龄。结合岩体及锆石的矿物学特征,该年龄被解释为代表了哈尔里克山晚古生代岩浆初始侵入活动的时间。通过与前人从博格达山和哈尔里克山获得的岩浆活动年代学资料的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博格达山与哈尔里克山晚古生代岩浆初始侵入活动的时间大体相同,都发生在该区地壳形成演化的后碰撞阶段;由此进一步推论哈尔里克山晚石炭世期间的构造背景与博格达山基本相同,为与康古尔塔格一带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有关的板缘伸展环境下的滞后弧后盆地或者是后碰撞伸展环境下的火山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内蒙古苏左旗地区的闪长 -花岗岩类进行了精确的 SHRIMP定年研究。研究表明 ,富钠的白音宝力道岩体是一个多期次侵入的复合岩体 ,主体可能是 4 90~ 4 6 4 Ma之间侵位的 ,推测是洋壳俯冲的产物 ;随后在 4 2 4 Ma左右该地区发生了板块的碰撞事件 ,产生具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该区富钾的包尔汗喇嘛庙岩体本次得到的 SHRIMP年龄为 2 2 2~ 2 0 4 Ma,表明其在晚三叠世侵位 ,可能代表了造山期后的岩石圈拆沉事件。 相似文献
5.
阿尔金山北段晚新生代山体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对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 当金山口剖面的裂变径迹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晚新生代 8Ma左右曾发生较快速抬升。抬升年龄的展布与阿尔金左行走滑断裂带晚期活动在该区所呈现的正花状构造相吻合。 相似文献
6.
阿尔金山大地构造及其演化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阿尔金山地处西北边陲,地质研究程度很低,因此对其大地构造属性有不同的看法.该区出露主要为前寒武系,古生界只在局部地区出露,中、新生界则分布于山间坳陷和山前坳陷中。根据区域地层分布和构造分析,阿尔金山既不是加里东褶皱带,也不是华力西褶皱带,而是一个前寒武纪的地块。西北地台由塔里木坳陷、柴达木坳陷、阿尔金断隆和阿拉善台隆4部分组成。阿尔金断隆长期处于隆起状态。阿尔金断裂带纵贯其中,在其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疆阿尔泰冲乎尔地区北缘花岗质类岩石的矿物学、岩石学及电子探针分析研究,鉴定冲乎尔盆地北缘花岗岩属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系列。岩石主微量元素分析显示,花岗岩和盆地火山沉积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表现为:准铝到弱铝过饱和的钙碱性系列,镁含量较高,Ba、Y、Nb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轻稀土富集,稀土元素分布曲线为Eu 弱负异常的右倾平坦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岩的物质来源可能主要来自中上地壳。用单颗粒锆石 SHRIMP U—Pb定年方法,测得该岩体成岩年龄为413±3.8Ma,晚于盆地火山岩436±4Ma,结合花岗岩分布及基底构造特征,认为该期花岗岩受区域南北向构造控制,冲乎尔盆地可能为早古生代火山沉积盆地,盆地岩浆岩相似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它们可能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系列的性质。该期花岗岩可能为志留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下,古亚洲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俯冲,热-构造作用引起中上地壳部分熔融,在阿尔泰山及其南缘形成 S 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8.
阿尔金山北缘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及其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采用同位素稀释热电离质谱(IDTIMS)U Pb法单颗粒锆石测年技术,测得阿尔金山北缘阔什布拉克斑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43±5Ma。花岗岩结晶年龄的确定,为讨论该地区早古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了依据,也为该地区地层划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获得塔里木盆地北缘辛格尔灰色片麻岩的可靠形成年龄对研究塔里木克拉通地壳构造演化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应用SIMS锆石U-Pb定年,获得了塔里木北缘辛格尔南托格拉克布拉克杂岩中占主要成分的灰色片麻岩的形成年龄为2565±18(2σ)Ma,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了辛格尔地区的灰色片麻岩和库鲁克塔格中部的蓝石英花岗岩等均为新太古代晚期形成的TTG组份的岩浆岩。综合已有的研究结果,如灰色片麻岩中以残留包体形式存在的斜长角闪岩的Sm-Nd等时线年龄=3263±126Ma(2σ),εNd(t)=+3.2±0.7(Huetal.,1992),以及塔里木北缘范围内各种片麻岩、片岩和各种花岗岩的Nd模式年龄(TDM)分布在3200~2600Ma范围内(冯新昌等,1998;董富荣等,1999;Huetal.,2000),完全可以确认塔里木盆地北缘普遍存在中—新太古代基底。但是,它们遭受了古元古代构造、变质和岩浆活动的强烈改造。辛格尔灰色片麻岩中~2300Ma、~2000Ma和片麻状花岗岩的~2000Ma锆石U-Pb年龄(高振家等,1993;郭召杰等,2003),以及铁门关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U-Pb年龄~1800Ma(郭召杰等,2003)等,就是两次重要构造热事件的记录。K-Ar年龄同样揭示塔里木盆地北缘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时期的地质热事件,40Ar/39Ar坪年龄或激光微区40Ar/39Ar等时线年龄等对该区变质岩中角闪石、黑云母及白云母的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北缘在大约850~500Ma期间,表现为各地段不均一整体性构造隆升(胡霭琴等,出版中)。 相似文献
10.
米兰红柳沟一带的蛇绿岩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属于北阿尔金蛇绿岩带的西段,由变质橄榄岩、辉长岩、辉绿岩和基性熔岩组成。野外调查发现约50m厚的均由岩墙组成的岩墙群,其产状近直立,单个岩墙厚约30~40cm。岩墙和与其相伴的熔岩成分相同,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可与典型的洋底玄武岩对比。成分特点:SiO2含量为45wt%~49wt%,TiO2为~1wt%,K2O小于0.3wt%,P2O5为0.1wt%);LREE轻微富集到平坦型,(La/Sm)N0.86~1.74;Cr、Ni、Co和V等过渡金属元素含量高。岩墙群的发现为古海底扩张形成洋壳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并可进一步研究洋壳的形成过程和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