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0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完全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540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3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南方岩溶石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应根据本地区国家目标及社会需求,以及岩溶水文地质和生态环境地质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外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科学技术新进展,采用地球系统科学、岩溶动力系统理论和3S及计算机技术,重点调查80年代初完成1/20万水文地质普查以来出现的新问题,诸如土地利状况改变,及相应的水土流失、旱涝灾害、水源枯竭和污染等环境的地质问题。在工作布署上,一定要把岩溶水资源及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MODFLOW在宿迁市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1
地下水是宿迁市主要的供水水源,过去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在全区已形成多个大小不等的降落漏斗,且面积在不断扩大。为了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必须进行地下水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本文采用MODFLOW模型对全区的地下水位和水量进行模拟和预报,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通过对开采量的优化和合理分析,在获得最大开采量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降落漏斗区水位的下降,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河北平原是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自70年代以来大量动用地下水的储存量,导致山前局部地区浅部含水层疏干,中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并诱发了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河北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约139 62×108m3 a,可采资源为107 75×108m3 a。1985~1995年地下水平均开采量133 1×108m3 a,即平均超采25 35×108m3 a,其中深层淡水超采10 01×108m3 a。本文提出调整布局,充分挖掘地下水资源潜力。河北平原中东部咸水分布区的浅层淡水分布面积17857km2,尚有约20×108m3 a的开采潜力。节约挖潜,调整产业结构,使工农业结构及人口适应水资源的承载力。合理调控地下水的开采深度,浅层水循环交替积极,具有开放性和可恢复性,采补均衡的着力点应放在浅部。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点,在于维护浅部地下水动态均衡上。 相似文献
4.
"防止模拟失真,提高仿真性"是数值模拟的核心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陈崇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0(2):1-5
提出地下水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目标、基础、主线、手段和核心5个方面的基本关系;水文地质调查设计书应提出拟建的概念模型;指明当前数值模拟的核心是"防止模拟失真,提高仿真性";强调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正确分析和建立模型论证的重要性。要避免对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流动基本特征未加精细分析就提出数学模型。水文地质模拟者不应单纯地追求"拟合",只有在合理概化水文地质模型和采用正确的仿真技术的基础上才有真正意义上的拟合。模型识别是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再认识。指出沿井孔滤管的进水流量和水头如何分布及用什么方法预测是当前井孔 含水系统数值模拟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列举了其中常见的、容易导致模拟失真的若干模拟要素。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资源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张人权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30(6):1-5
地下水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兼具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发育的系统性,以及随时间的变动性。可再生的补给资源,是理论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了特定情况外,不可再生的储存资源只能借用而不能耗用。地下水资源发育的系统性,要求以含水系统或水文系统、而不是以含水层为单元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下水资源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再评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当遵循供水永续性和生态环境可承载性原则。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以提高其成果的信度。最后以河北平原为例,探讨了深层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地下水资源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天津市是我国主要缺水城市之一。1990~2000年地表水年平均用水量16 33×108m3,地下水年平均用水量7 11×108m3,地下水的供水比例约占30%左右。1990~2002年,按全国统一部署,对天津市地下水资源进行了新一轮评价,评价结果是天津市地下水天然资源为18 13×108m3 a,矿化度小于5g L的天然资源为15 75×108m3 a,可开采资源为8 27×108m3 a,其中浅层水2 58×108m3 a,深层水3 56×108m3 a,隐伏岩溶水1 24×108m3 a,山区1 10×108m3 a。天津市地下水开采程度已达90 45%,除蓟县、宝坻、宁河、静海略有盈余,其余各区、县已超采。要解决天津市规划需水量(2010年)56 76×108m3 a的要求,必须采取外调水源、工农业节水和污水回收利用、海水淡化利用、利用坑、塘、洼、淀尽可能拦蓄汛期弃水等措施。天津市每年7×108~8×108m3的地下水资源为多年稳定补给的地下水资源,属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但必须调整开采布局,压缩深层水的开采量,以遏制地面沉降继续发展。在连续干旱年份,为解决城镇生产及生活用水的燃眉之急,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建立一种非常规的并有一定开采周期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可缓解一部分供水压力。经初步论证,蓟县平原区和宝坻中北部第四系全淡水区及邻近的咸水分布区,有望建成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经勘查,蓟#0; 相似文献
7.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可持续角度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的概念;分析了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点的时间效应,利用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资源属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环境同位素是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正确认识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对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地下热水的分布可以分为埋藏型(或盆地型)和出露型(或温泉型).埋藏型分布于沉积盆地深处,热储层规模大,有较大的储存资源,但补给资源极为有限或缺乏,开采地下热水主要是消耗储存资源,可导致热水系统水位持续下降.出露型多见于山区,地下热水以温泉的方式出露地表,其储存资源和补给资源均有限,在温泉附近开采热水可导致温泉流量减小直至干涸,热水系统水位、水温也会持续下降.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在温泉附近打成的自流孔可使地下热水资源量有所增加.温泉的自封闭作用可使其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