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完全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36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50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2.
3.
用常规物化探方法寻找不同埋深的隐伏矿床难以奏效,应用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土壤吸附相态汞测量、地电提取离子测量、热释卤素测量和射气测量等方法开展综合找矿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松山地下热水勘探及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论述了松山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地下热水富集的地质条件;结合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给出未知区与地电结构相吻合的地质结构,为井位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了该区地下热水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重力模拟退火反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模拟退火方法中常用的VFSA算法的分析,针对其在模型扰动及退火计划上存在的缺陷,针对性地作了更合理的改进VFSA算法,提高了VFSA算法的计算速度与稳健性,并结合重力反演过程中对模型的修正,克服了常规重力反演方法所存在的等值效应。研究中还把重力正演计算的单元体改为垂直侧边梯形单元,并合单同一层位的垂直侧边梯形单元成为一大单元再作计算,加快了正反演计算速度并提高了正反演精度。通过模型试验及实际资料的处理,验证了作者所提出的改进的模拟退火重力反演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油气物探异常灰色定位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油的敢信息灰色系统研究,提出了油气物探异常灰色定位预测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托库研究区,应用采集的10物探信息,圈定的(3)号油气圈闭靶区已钻获高产油气流。 相似文献
7.
井下单极——偶极直流电透视原理及解释方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简要了采煤工作单极-偶极直流电透视原理和解释方法。正演结果表明,垂直,平行有--偶极两种方法均能有效突出工作面顶、底板围围的影响,而压制煤层的影响,为大水煤矿有的放矢地探测工作面顶、底板内的含水、导水构造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双相沉积盆地、古老结晶基底与东北地区深层潜在油气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我国双相沉积盆地与东北地域深部岩性地层潜在油气的必然前景,故必须把握全区沉积建造、结晶基底的起伏,火山岩分布和油、气盆地在浅部与深部不同岩相的空间展布;特别要在新的理念导向下,突破已有框架,重新进行油气远景的剖析和区划,深化认识油气形成和储集空间展布的深层动力过程.为此,揭示不同构造地域"透明"沉积建造、古老结晶基底和壳、幔深层动力学响应,必将成为我国在深部发现大型和超大型潜在油气藏的关键所在.通过国内外油气能源分布状况的研究指出,中国在多元共享世界能源的同时,必须立足于本土并强化安全、可靠与可持续供给的能源战略后备基地的建设.在剖析和研究我国沉积盆地中油气储层、沉积建造和结晶基底的基点上发现,在沉积盆地地域陆相地层下面仍普遍存在着海相地层,即盆地应为双相沉积盆地(陆相 海相);基底不应专指中、新生代沉积地层的底部,而应为古老的变质岩基底,即结晶地壳的顶部.基于这样的理念和对几个双相沉积盆地层序实例的分析提出:我国油气能源勘探在深部尚具有广阔的空间;在我国东北地域应全面进行双相沉积建造、火山岩分布、古老结晶基底的高精度探查;油气和沉积盆地形成的深层过程、动力学响应乃东北大庆、吉林等油气田及深部和周边地域发现新的油气藏、大幅度提升油气藏深部潜在空间的必须.基于双相沉积盆地和古老变质岩基底的研究,对在东北地域查明双相沉积建造、古老结晶基底、火山岩分布和第二深度空间(5 000~10 000 m)油气藏地球物理勘探与整体规划提出了布署和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