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5篇 |
国内免费 | 101篇 |
完全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1039篇 |
出版年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0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46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60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63篇 |
1997年 | 81篇 |
1996年 | 52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
以巫山移民新城址松散堆积体成因类型为例 ,对三峡库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新开挖剖面的调查测绘 ,在许多地段发现了堆积与基岩之间的滑坡主滑带 ,说明了在该区分布较广的松散堆积体成因具有复合性。它是构造和岩溶作用前提下形成的滑坡体、崩塌体、泥石流堆积体和岩溶坍陷堆积体。运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勘探揭示堆积体发育深度可达 40 m至 6 0 m ,通过面波测试可按波速将之划分为三层。最后 ,建立了松散堆积体形成演化的概念模型 ,并运用目前最新版本的离散元软件 (UDEC3.0 )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滑崩堆积体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 ,该区的层状岩体在长江河流下切过程中 ,形成了区域性的卸荷松动 ,而在岩体下部形成压碎张裂带 ;地下水沿卸荷拉裂带渗入 ,并与压裂带贯通 ,形成了岩溶发育带 ,为滑坡、崩塌、塌陷等表生改造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地震动信号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小波分析是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因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化性质而优于传统的傅立叶分析。地震动是由于地城引起的地面运动,其时间历程函数表现为具有突变特征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因此更适于利用小波变换进行频谱分析。我们在总结小波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利用小波变换分别对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和速度时程进行了分解和重构,对地震动信号分解结果做了相应频谱分析,并对其小波分析的工程意义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新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中国海洋石油领域开展了首次海上多波多分量地震试验。试验效果是不错的,主要表现在烃类检测和模糊区成像上。同时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对方位各向异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从纵横波剖面的对比和频谱分析结果看,浅层横波的纵向分辨率高于纵波,中深层二者差不多。我国在多波的基础性研究方面还很欠缺,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6.
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三维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中的数据表达就是三维地质模型的数据模型,它具有确定性、可视性和可修改性的特点。文章介绍了表达三维地模型的几种典型的三维数据模型,即体元充填模型,TIN表面模型、矢量模型、混合模型和面向对象的模型,体元充填模型根据采用的体元又可分为4个亚类。 相似文献
7.
地震——大地电磁数据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地球物理数据广义线性联合反演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球物理数据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对这两种方法的反演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非线性联合反演方法比广义线性联合反演方法更优越的结论。还对解决迭代公式中数量级不一致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9.
中国西部地区地震勘的静校正问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本文国西部地区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静校正问题进行了评述,首先对该区引起静校的成因进行卫分析,由于地表结构的复杂性,使该区的静校问题十分严重,常规的静校方法已无法满足要求,于是,文中提出并分析了几种静校方法,对它们的优、缺点及适应条件加以了评价。最后给中地和条地震剖面进行静校正的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