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1.
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塌陷坑形成机理与安全矿柱尺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塌陷坑和台阶状塌陷盆地是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移动的主要形式.本文从力学原理出发,对急倾斜煤层开采地表出现塌陷坑的机理、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当煤层倾角大于55.时,冒落岩石下滑形成上部自由空间,这是产生地表塌陷坑的先决条件.利用极限平衡条件,获得了避免地表出现塌陷坑的矿柱安全留设尺寸及其稳定性系数表达武.当落入塌陷坑中的岩石和表土不足以支撑其它岩层时,地表塌陷坑的渐近破坏将可能导致地面出现台阶状塌陷盆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于指导生产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3.
定向钻穿越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在管道穿越方面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已成功穿越大小河流上百条.随着大口径长输管道的兴建,定向钻穿越在某些特殊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有引发塌陷坑、地面沉降和管涌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潜势,本文对可能产生上述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机理进行了剖析,以便对未来类似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进行超前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4.
5.
基于GF2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数据特征和固体废弃物(尾矿库、废石堆)、矿山建筑、中转场、地下开采硐口、塌陷坑、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等矿山遥感监测的主要地物目标特征,系统地建立了研究区主要矿山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对研究区的矿山路网和管网分析,确定研究区矿山总体分布情况,结合建立的矿山地物解译标志,对各区块内部图斑细化解译,形成了一套先整体后局部的矿山地物提取流程,通过研究区的实例表明,通过先整体后局部的解译流程,能快速、准确的完成矿山环境解译,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