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8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完全免费 | 342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800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9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24篇 |
2018年 | 27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44篇 |
2011年 | 57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5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64,自引:4,他引:60
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普遍发育片麻状构造或者发生糜棱岩化,主要是由于受到后来构造——变形热事件影响的结果.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天山早古生代花岗岩形成于380-490Ma,目前主要产出在具有元古代基底的中天山构造带中,在霍拉山一带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岩石地球化学不显示活动大陆边缘花岗岩的特点,而是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它们的形成可能与南天山洋南支的扩张过程有关,或者与早古生代的一次造山过程的晚期伸展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2.
秦岭造山带早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以准铝到过铝质中钾-高钾钙碱性岩石为主.它们具有相对富集LILE,LREE,贫化HFSE和Nb,Ta不同程度亏损的后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花岗岩显示了埃达克质(或高Sr、低Y)花岗岩和I-A型过渡的环斑结构花岗岩的特征.综合分析这些花岗岩体的构造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结合与其同时代煌斑岩和基性岩脉构成的双峰式岩浆作用特点,认为秦岭早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后碰撞环境.其中,埃达克质花岗岩形成较早,与后碰撞早期环境的地壳增厚紧密相关,其后产出的大量正常块状花岗结构的花岗岩类主要形成于后碰撞阶段拆沉作用发生的伸展阶段,最终侵位的高分异富钾花岗岩和环斑花岗岩标志着秦岭已进入后碰撞晚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与资源和灾害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圈层耦合和深层动力过程是一系列地学前沿问题的基础。地球表面所见地球物理场异常、地质构造格局、地球化学组分无一不受到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过程的制约 ,如地球圈层的形成与演化 ,大陆伸展与裂谷形成 ,造山带与盆地 ,资源与能源 ,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的深部介质和构造环境 ,地球内核速度差异旋转等 ,均为深部物质运移和物理学、化学及地质构造耦合的产物。然而至今有很多要素与深层过程尚处于定性的与推断的阶段 ,对其探索的深度与本质知之甚少 ,故尚待不断深入研究和发现。文中提出的科学问题乃是当今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文章主要讨论 3个问题 :( 1)问题的提出与思考 ;( 2 )金属矿产 ,大陆伸展与裂谷、盆地形成 ,地震“孕育” ,地球内核速度差异旋转与深部物质上涌 ;( 3 )地球内部物质、能量交换和圈层耦合与深层动力过程。当今世界上对这些科学问题的研究刚刚开始 ,有一些结果或说法也还是定性的、轮廓的或推断的。为此 ,文中对所论述的每一方面的科学内涵均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并给出了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必须研究的主体领域。 相似文献
4.
桂北中、新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主要属钙碱质岩系,镁铁质岩的Nb/Lapm=0.13-0.51,Th/Lapm=0.85-3.3,Ti/Ti^*=0.29-0.61,在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上出现明显的Nb,Ti负异常,中元古代镁铁质岩εNd(t)值低(=-1.99-5.13),新元古代镁铁质岩εNd(t)值相对较高(=-0.74-2.4),它们都具有岛弧火山岩系的地球化学特征,是会聚板块边缘岩浆作用的产物,不具有地幔柱来源的岩浆的特性,不能作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多不杂矿床是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发现的第一处大型斑岩铜矿床.该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北侧,羌塘地块的南缘.含矿斑岩体属花岗闪长斑岩,其SiO2含量为61.3796-67.73%,平均为65.16%;稀土元素总量为(41.4-94)× 10~(-6),LREE>HREE,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K、Th、Ba、La、Ce、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含矿斑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点反映出岛弧带的岩浆作用特征.含矿斑岩中锆石的U-Pb SHRIMP测年获得(120.9±2.4)Ma(MSWD=4.3)谐和年龄,代表了含矿斑岩的形成时代.6个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范围非常一致,其变化范围为(117.6±1.3)~(118.5±1.4)Ma,等时线年龄为(118.0±1.5)Ma(MSwD=0.30),代表了该矿床的成矿年龄.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应于班公湖.怒江早白垩世期间的多岛弧-盆系演化时期,其形成环境类似于东南亚的多岛弧-盆系统. 相似文献
6.
库鲁克塔格地区二叠纪脉岩群非常发育,主要岩石类型是辉绿岩,并有少量的斜闪煌斑岩、斜长玢岩和花岗斑岩。花岗斑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A型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斜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花岗斑岩相似,二者都亏损U、Nb、Ta。斜闪煌斑岩的岩石化学组成属过碱性系列,显著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辉绿岩的岩石化学组成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Cs、Rb、Ba、Th元素丰度变化大,普遍亏损U、Nb、Ta。研究证明,辉绿岩脉的这些地球化学特征都与同化混染作用有关,大离子亲石元素丰度的变化还与热液蚀变有关。辉绿岩具有富集型Nd、Sr同位素组成,且变化范围大,是岩浆源区同化混染作用的结果。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属低U(Th)/Pb值的正常铅,主要受混染物控制,并不代表源区特征。库鲁克塔格地区岩石圈地幔Nd、Sr、Pb同位素比塔里木板块西缘岩石圈地幔的富集程度更高,且变化范围大,反映了这两个地区岩石圈地幔的演化历史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弧后盆地熔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加以报道。样品的分布将南部弧后盆地拉伸最早阶段发育的岛弧裂谷化区和北部的弧后海底扩张区联系起来。熔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点反映了拉伸方式的改变,北部是典型的弧后盆地基性熔岩,向南则逐渐向岛弧熔岩过渡。海底扩张区以玻质(现已脱玻化)、少斑基性熔岩为特征,长英质熔岩和斑状基性熔岩产于南部岛弧裂谷化区。成熟岛弧部分(Y<20×10-6,TiO2<0.60%,Th/Yb>0.60)和弧后扩张区(Y>20×10-6,TiO2>1.0%,Th/Yb<0.60)在地球化学上相互有别。从由海底扩张形成的弧后盆地基性熔岩,向南经过逐渐与岛弧岩石相似的熔岩,直至裂谷区最南部的岛弧熔岩,它们的地球化学成分显示逐渐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弧后盆地形成过程中弧后盆地之下地幔对流方式和熔体产生作用的改变:从初始岛弧裂谷之下由消减板片俯冲引起的地幔下沉,转变为弧后海底扩张带之下的地幔上隆。早期岛弧裂谷阶段,裂谷轴捕获了岛弧岩浆流,从而使得喷出的熔岩在成分上与岛弧熔岩无法区分;随着弧后拉张继续,弧后盆地变宽,岛弧岩浆流逐渐离开裂谷轴,最终产生一个似洋中脊的减压熔融系统———弧后盆地岩浆系统。 相似文献
8.
王安镇岩体是我国东部太行山-大兴安岭中生代构造岩浆带中规模最大、岩石类型最多的代表性岩体之一,该岩体由早期、主期和晚期三期岩石组成。本文通过对王安镇岩体三期岩石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的系统研究,发现该岩体主期岩石(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少量石英闪长岩)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独持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SiO_2≥56%,Al_2O_3≥15%,低Y(4.20~12.68μg/g)而高Sr(518~861μg/g)和Sr/Y值(60.19~178.10),LREE强烈富集(La/Yb)_N=34.06~76.91,HREE强烈亏损Yb=0.44~1.00,Sr、Eu无明显异常,高场强元素(如Nb,Hf和Ti)相对亏损,I_(Sr)值为0.7060,ε_(Nd)(t)均为负值(-16.29~-14.27),ε_(Sr)(t)均为正值(+23.7~+25.0),应属于埃达克质岩,但又与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明显不同,推测可能是由于晚中生代区域内热地幔物质是“蘑菇云”状上涌,使热侵蚀面抬升到地壳底部,导致玄武质下地壳在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而早期和晚期岩石则属于非埃达克质岩,早期为基-中性岩石(角闪石岩、辉长岩和闪长岩),富Mg、Fe,LREE富集,Eu呈正异常,富集相容元素而亏损不相容元素,I_(Sr)=为0.7056,ε_(Nd)(t)=-16.72~-10.92,推测是华北地台岩石圈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10.
广西东南部罗容杂岩体由辉长岩-闪长岩-二长岩-正长岩组成,马山由碱性辉长岩-正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组成。它们富K、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无Nb、Ta负异常等特征表明它们是形成于板内环境的钾玄质侵入岩。罗容杂岩体的各种岩石和马山的基性岩的εNd(T)稍低,为-0.6,此岩石单元是由幔源岩浆加热地壳使之熔融的壳源岩浆形成的,并伴有幔源岩浆的混合或交换。此二杂岩体形成于拉张构造环境。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了中生代华南地壳张裂以及华南大规模花岗岩和相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