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虑气压势影响的降雨入渗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利用一维下渗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下渗试验过程中气压势与饱和水力传导度Ks的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可通过由下渗过程中表层湿润的饱和度来折减Ks值的途径考虑气压势的影响,从而改进计算方法,下渗试验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比常用的方法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2005年5~7月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 523 m气象要素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2005年第4次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在北坡海拔6 523 m处设立的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5月1日~7月22日的气温、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每10 min和日记录的观测资料.结果表明,温度和饱和水汽压的平均日变化均为单峰单谷型,相对湿度平均日变化为单谷型,气压平均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风速平均日变化呈现不对称的单峰型.在观测的83 d中,温度、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和气压在波动中逐渐增大,而风速不断减小,风向由南风逐渐向北风转变;相对湿度和饱和水汽压的变化幅度大,并有明显的局部差异性.与1960年5月份相比,2005年5月份的候平均温度、候最高温度和候最低温度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大降雨强度下雨水人渗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reen Ampt入渗模型 ,研究了符合Green Ampt入渗模型的干土构成的缓坡 ,在大降雨强度的情况下的入渗规律。利用Green Ampt入渗模型提出了考虑气压势的入渗率公式 ,得出了在恒定的降雨强度下的实际入渗关系式。并与控制坡面流的一维圣维南不稳定流方程组结合 ,得到了干土坡在大降雨强度下的入渗及坡面径流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6.
海潮引起的滨海地区包气带气压周期性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滨海地区的地下水位由于海潮而上下波动,这早已是为人熟知的事实。但是,滨海地区包气带中气压也会随海潮的起伏而作周期性变化,这一点却很少为人注意,如果地表由渗透性差的材料如水泥或沥青路面覆盖(这种情况在香港高度城市化的近海地区很常见),海潮的起伏会产生幅度异常高的气压波动,在某些情形下,足够高的气压会引起如路面拱起等工程问题。因此,研究海潮引起的包气带气流,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对滨海地区土木工程有实际指导作用,以香港某滨海地区为例,建立了该地区一剖面上水气两相流的二维数学模型,并用TOUGH2程序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敏感度分析,探讨了影响沥青路面下气压的主要水文地质因素,在根据该地区实际水文地质情况选取了适当的模型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后,沥青路面下气压的数值模拟结果和观测数据吻合程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再论地下没有静岩压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者认为水下没有静水压力,地下没有静岩压力。海底软泥未被压实,海底生物遗骸保存完好,未被压碎,是海底不存在静水压力的证据。地下深处的高温高压气流是岩石圈运动过程中,气—水热循环造成的。对地质学乃至传统物理学的许多观点提出了否定性见解。 相似文献
8.
定量研究了井孔储存量对气压波动引起的承压含水层井水水位波动的抑制和滞后效应,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推出了其解析解,给出了承压含水层井孔水位波动与气压波动的定量关系.分析发现,对于常见承压含水层完整井来说,当其井径大于0.1m时,井孔储存量对气压波动引起的井水水位波动具有明显的控制和滞后效应.随着井径的增大或者含水层水力扩散系数的减小,气压波动引起的井水水位的波动减弱.当井径无穷大或含水层水力扩散系数无穷小时,井水水位不再随气压波动;反之,当井径无限小或含水层水力扩散系数无穷大时,井水水位则正好以反相位随气压波动,且井水水位波动幅度和气压波动幅度之比刚好为气压效应系数. 相似文献
9.
东南极冰盖Princess Elizabeth地区LGB69冰芯化学记录反映的南印度洋过去300a大气环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中国南极考察期间在东南极冰盖Princess Elizabeth地区钻取的LGB69冰芯,对其海盐离子与大气环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芯主要化学离子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EOF1)可以作为描述海盐气溶胶的传输强度的代用指标,可用于表征南印度洋准定常低压带海平面气压(SLP)的变化.冰芯最近23 a(1979-2001年)的记录与SLP和低层风场的相关模态反映了海平面气压场准半年振荡(SAO)和南极大陆边缘下降风的季节特征.LGB69冰芯很好地记录了1708-2001年间南半球环状模(SAM)的变化特征,Na+时间序列呈现的3.5a周期变化与SAM的周期变化具有很好地一致性.在1970年SAM转为正位相后,其与Na+的相关关系也由负相关转为正相关.LGB69冰芯的海盐离子可以作为重建过去近300 a海平面气压场和SAM变化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孔隙气体压力对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热-流-固耦合过程的影响,借用Leiws等建立的可变形孔隙介质中非等温空气流和水流模型,在其水连续性方程中加入了温度梯度引起的水分扩散项,研制出相应的热-水-气-应力耦合弹塑性二维有限元程序。针对一个假定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模型,在相同的初始温度、孔隙水压力和岩体应力条件下,取3种缓冲层中的初始孔隙气体压力,通过数值模拟考察了处置库近场的主应力、饱和度、气和水的流速、温度和孔隙压力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当缓冲层中的初始孔隙气压力较高时,其对围岩中应力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