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06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完全免费 | 93篇 |
专业分类
地质学 | 1137篇 |
出版年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53篇 |
2008年 | 63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7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2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49篇 |
1993年 | 36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简要介绍了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及其应用,实例说明,通过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一方面可以定量地描述环境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使评价指标落实到人体健康上,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得出环境污染物的主次,从而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我国,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暂时还没有包括在常规环境评价工作中,在今后的评价工作中应该逐步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4.
5.
6.
7.
一种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及其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对在环境质量评中应用的灰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实际上评价标准是区间概念而非 的概念,因而传统灰联分析处理曲线间几何形状接的方法存在一定缺陷。为了改进这种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到区间距离的关联系数公式,并把它用到水环境质量评价虽,发现这种改进的灰关联分析方法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识别的水质评价模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识别理论作为模拟生物体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且各有所长,将二者相结合,构造出模糊人工神经识别网络,从而使识别系统的柔性处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阐述了模型和方法,将其用于长江支流沱江枯水期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综合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长江水质地球化学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文章在对1958—1990年期间长江水系191个站点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主要离子的地球化学。结果表明,长江水系各地河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的差别达一个数量级(49·7~518·1mg/L),TDS的平均值为205·9mg/L,是全球河流均值的3倍。相比之下,河水TDS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并不大,尽管河水流量的季节变化很大。长江的主要离子化学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尤其是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所控制。长江中上游的川贵地区酸雨严重。酸雨作用于当地广泛分布的石灰岩和富含碳酸盐的三叠纪砂页岩,导致近半个世纪来长江水质的酸化趋势,使大部分河段SO24-和Ca2+含量增高,总硬度与总碱度的比值增高。 相似文献
10.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灰色聚类法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运用灰色聚类法对甘肃金昌市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并与模糊数学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灰色聚类法不仅具有模糊数学的优点,又弥补了其不完善之处。因此,用灰色聚类法评价水质,方法简便,结论更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