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淮北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研究淮北平原区降雨入渗补给量出发,分析了不同降雨资料系列、不同开发利用水平、不同降雨年型的降雨入渗补给量和降雨入渗系数的变化趋势。运用地下水多年调节计算旬模型对该地区在限制开采水位埋深情况下,预测计算了充分齐采浅层地下水时降雨入渗补给量。 相似文献
2.
淮北平原浅层高氟水成因与改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论述了淮北平原形成浅层高氟水的四项基本条件是高氟源、地下水补给排泄不畅、碱性苏打化的水化学条件、偏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地氟病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多途径改水和科学实施改水工程等对策方案,对地氟病防治改水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淮北平原上第三系划分和孢粉序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 安徽省淮北平原在埋深约100—150 m处广泛分布着半成岩和未成岩的以棕红、灰绿色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张可迁(1962)将其归属于早更新世,与苏北的下草湾组对比。于振江(1990)根据孢粉和植物化石等创建了固镇组和辛集组,时代属中新世。最近, 相似文献
4.
淮北平原降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52年以来和杨楼实验流域1960年以来降水资料,结合皖苏两省淮北地区51个水文站雨量资料,采用Mann-Kandell检测法和小波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五道沟实验站1952年以来实测年降水量大致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多的过程,无明显突变点;Morlet小波函数分析年降水量最发育的时间尺度是a=45和a=8-10,汛期降水量是a=45左右和a=5-13,非汛期的是a=10、20和a≤5;在Mexcian hat小波函数下检测出的时间尺度大约是Morlet下的1/3.杨楼实验流域年降水量和汛期降水量的突变点分别是1965年和1964年;Morlet小波函数杨楼流域年降水量变化最明显时间尺度是a=45、20,汛期为a=40、15~20和1O.非汛期为a=25和10左右;Mexcian hat下的时间尺度亦约为Morlet下的1/3.预计杨楼年降水量和汛期在短期内会增加,而非汛期会减少.整个淮北平原降水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在时间上呈现20世纪80年代之前减少、90年代之后增加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分布及成因年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钙质结核土的概念,并详细研究了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分布规律、成因年代以及钙质结核的类型.通过地质调查、试验和勘探,并参阅工程勘察报告和文献资料,分析了安徽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的埋藏和分布规律,绘制了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平面分布图及典型地层剖面图.钙质结核土分布在淮北平原河间地块、洼地及黄泛平地上,结核层的埋藏标高与地面标高变化基本一致.在剖面上,从上到下,钙质结核一般为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层,其粒径和含量随深度增大而增大,在常年地下水位附近常形成钙质硬磐层;根据~(14)C测定的年龄分析,在剖面上,雏形钙质结核、完形钙质结核和钙质硬磐层三种形态的钙质结核年龄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DRASTIC指标体系评价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美国DRASTIC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充分吸收欧洲及国内有关地区的研究成果,结合安徽省淮北平原的实际情况,以MAPGIS和ACCESS为平台,评价了浅层地下水的脆弱性。在评价指标选择、指标等级评分和指数分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使之更符合淮北平原的实际情况,更具操作性,为今后开展全省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8.
陈伟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38(1):35-39
应用Spearman和Kendall两种秩相关分析方法,以SPSS为平台,对安徽省淮北平原区域及两个典型城市的不同流动系统孔隙水水位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并与水位动态曲线直观判读结果对比。结果表明:两种秩相关分析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与水位动态曲线法相比较,评价尺度统一,理论严密,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以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中的水质状况为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采集了浅层地下水水样151个,应用多种方法测试了26种水样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色度、浊度超标率小于10%;pH均值为7.6,为中性偏碱性水;HCO3—Na.Ca、HCO3—Na、SO4—Na、HCO3.SO4—Na.Mg等4种水化学类型占62.9%;硬度和TDS均值分别为481mg/L,641mg/L;Fe、Mn超标率分别为50.8%,46.9%;F-均值为1.4mg/L,低洼地势含氟矿物的溶解是导致F-局部偏高的主要原因,最高可达4.1mg/L;CODMn变化范围为1.0~3.5mg/L,有机污染程度低;三氮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是导致NO3--N和NH4+-N超标的主要原因,NO2--N超标19.1%,且与Fe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33)。主成分分析发现,地下水的交换吸附作用、溶滤作用,原始沉积环境以及农业生产活动是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淮北平原节水型灌溉单井可灌面积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淮北平原常用的渠灌、管灌和喷灌工程系统单井可灌面积进行计算确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