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以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东地区沙一段的湖相碳酸盐岩为例,详细探讨湖相碳酸盐岩的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层序地层单元划分级次以及控制因素等问题,重点对湖相碳酸盐岩准层序的类型、识别标志、形成机理以及对比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湖相碳酸盐岩可总结为陡坡和缓坡2种层序地层学发育模式;其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可划分为层序、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微层序5级;准层序类型可划分为陡坡型、缓坡型和深洼型3大类和L-M型、滩坝型、滑塌型、深水蒸发型4小类,不同类型的准层序形成的主控因素各不相同;准层序的对比模式可总结为陡坡突变和缓坡第变2种模式,在不同模式中准层序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3.
对青藏高原北部地区新生代陆相地层中湖相碳酸盐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分析,以碳氧同位素作为古环境和古气候变化的替代指标,试图从古湖泊演化的角度,阐明高原新生代早期环境演变历史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所有分析样品中生物碎屑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显示最低值,反映它们沉积在一个水体滞留时间短的开放性淡水湖泊系统中。泥晶灰岩类样品的δ18O和δ13C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发育在蒸发作用明显的封闭性咸水湖泊体系中,而叠层石灰岩类明显富集13C可能与微生物活动有关。从始新世到渐新世至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δ18O值具有逐渐增大的趋势,δ13C则由古近纪的负值变为新近纪的正值,反映该区古湖泊系统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预示古近纪到新近纪之交高原古气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5.
江陵凹陷古新世盐湖沉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陵凹陷位于江汉裂谷盆地西部, 古新世是该区富钾卤水形成的主要时期, 研究该时期古气候的演化, 对下一步找钾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古新统沙市组和新沟嘴组湖相碳酸盐岩分析结果显示, 沙市组沉积碳酸盐岩δ13CPDB值介于–4.8‰ ~ –1.0‰之间, 平均值为–3.4‰; δ18OPDB值介于–5.6‰ ~ –0.6‰之间, 平均值为–3.3‰; 新沟嘴组碳酸盐岩δ13CPDB值介于–10.8‰ ~ –8.8‰之间, 平均值为–9.3‰; δ18OPDB值介于–10.2‰ ~ –6.7‰之间, 平均值为–8.6‰。沙市组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PDB和δ18OPDB之间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 表明它们发育在蒸发作用明显的相对封闭的咸水湖泊体系中; 而新沟嘴组δ13CPDB和δ18OPDB之间相关性差, 指示该时期是水体滞留时间较短的开放型湖泊系统。碳氧同位素, Sr/Ba值和Mg/Ca值均说明沙市组沉积时期古盐度和蒸发/降雨大于新沟嘴组沉积时期; 古新世的岩相古地理演化说明了沙市组沉积时期古湖水面小于新沟嘴组沉积时期。江陵凹陷古新统湖泊沉积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指示了区域古气候条件由沙市期的干热向新沟嘴期的湿润转变。显示古新统沙市组到新沟嘴组江陵凹陷古气候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一变化对于沙市组时期古盐湖演化和成钾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6.
酒西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是典型的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通过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二百多块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详细的有机岩石学研究,解剖了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揭示了藻纹层为有机质纹层的主要发育形式,其与富泥晶白云石纹层和富粘土纹层构成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特有的"三元式纹层"沉积结构,系统总结了各显微组分的光性、成因、生烃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以全岩和干酪根为基础的湖相碳酸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方案,首次鉴定出对酒西盆地油气有贡献的主要生烃组分为腐泥无定形体、腐殖无定形体以及浮游藻类体、孢粉体、壳屑体五种有机显微组分。 相似文献
7.
目前湖相碳酸盐岩是国内外沉积学研究的薄弱环节。本文在众多专家学者历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现状,其主要体现在岩石类型、分布及发育特点、相模式、储集层和生油岩几个方面;并阐明了湖相碳酸盐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8.
辽西地区下白垩统义县组是热河生物群产出的主要地层,其中产出大量精美的生物化石,但是由于受到后期构造破坏和风化作用影响,难以开展野外工作,热河生物群产出的古地理环境及盆地沉积环境的研究程度仍然较低。该组地层中湖相碳酸盐岩比较发育,本次工作主要对辽西义县组老公沟—金刚山剖面4个沉积层中产出的多层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层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野外工作结合室内镜下鉴定,分析了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的产出状态和岩石类型,划分出5个岩相类型和两个相组合。结合野外实测剖面中碳酸盐岩与其它沉积岩层的组合关系对义县组湖相碳酸盐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发现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主要为洪水—漫湖沉积体系中较浅的储水洼地和滨浅湖半咸水沉积环境,并建立了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9.
可可西里地区中新世湖相叠层石成因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发现湖相叠层石,它们集中分布在中新世五道梁群地层中.这些叠层石形态以穹隆状最为常见,局部地区甚至形成叠层石藻丘礁,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纹层构造和显微结构与现代海洋叠层石和前寒武纪时期的叠层石十分相似.根据对采集的叠层石样品进行微量元素分析、碳氧同位素分析.并与藻团块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和泥质灰岩以及少量白云岩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叠层石灰岩、藻团块灰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表现为低Sr/Ba、高Fe/Mn的特点,判断这些叠层石碳酸盐沉积在低盐度湖泊环境,建造叠层石的蓝绿藻生长在滨浅湖地带.它们的δ18O值变化于-6.63‰~-7.63‰之间,接近一般湖相淡水灰岩的范围内,指示入湖水量增加、湖水向淡化方向发展.湖泊中蓝绿藻类繁盛和叠层石的出现指示高湖面湖泛事件,说明青藏高原中新世时期曾出现过气候异常湿润期,这为判别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提供了一个沉积标识. 相似文献
10.
河北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及含陆源碎屑的藻屑--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滩坝发育四种沉积微相,包括藻屑碳酸盐岩滩微相、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泥晶碳酸盐岩湖湾微相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滩微相.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主要受到湖平面变化、古地形、构造活动强度及陆源碎屑物质供应程度的影响,中央隆起带古地貌微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的差异,高部位形成藻屑碳酸盐岩和鲕粒碳酸盐岩,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形成泥品碳酸盐岩湖湾.藻屑碳酸盐岩滩和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是本区碳酸盐岩滩坝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及相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下一步精细的储层预测,也为类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顶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