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秘鲁胡斯塔铜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秘鲁胡斯塔矿区进行1:2 000地质填图和1:1万原生晕地球化学测量,把本区划分成东西2个矿化区,8个矿脉带,并圈出26个铜异常。所有已知矿体均有铜异常显示,通过铜异常又新发现了21条铜矿脉。预测由7、8和13号铜异常组成的环状异常下部可能是热液活动或矿化中心,其后的普查勘探证实了这一推断,并发现了一个资源量大于260万 t铜金属的大矿床。 相似文献
2.
Don Javier矿床是在秘鲁南部新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秘鲁古近纪斑岩型铜钼成矿带内。该矿区主要出露Yarabamba花岗闪长岩体,NW走向的矿体赋存于英安斑岩及其围岩中。主要的矿石矿物有黄铜矿、辉钼矿、辉铜矿等。矿化蚀变由内向外依次为钾化、石英-绢云母化、泥化、青磐岩化,具有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矿体呈筒状,主要分布于石英-绢云母化蚀变带中。矿区内的英安斑岩有4期,其中的前2期与矿化有关,后2期为成矿后侵位。NW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对成岩成矿具有控制作用。与同一成矿带内相邻的Cerro Verde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相比较,两者具有类似的成矿特征。找矿实践表明,强烈的蚀变带、低阻高极化激电异常是找矿的有效标志。 相似文献
3.
4.
秘鲁胡斯塔铜矿位于秘鲁西南部,属于环太平洋多金属成矿带的组成部分,是刚发现的一个大型铜矿床,正在进行勘探.文章介绍了该矿的发现历史,并对主要找矿方法和效果进行了述评,总结了找矿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6.
首钢秘鲁马尔科纳铁矿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地磁场对磁性体的磁化以水平磁化为主,磁性体产生的△T异常与中国的△T异常特征差别很大,国内常用的化极方法在此类地区的应用文献少见,使用不当很难取得良好效果,虽然化赤方法在低纬度地区能取得较好的结果,但针对化赤异常的解释技术却相对较少。通过常规化极与化赤方法对秘鲁马尔科纳胡斯塔铜矿区的地磁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对比了转换结果,并提出了该地区航磁数据的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为了解秘鲁国铁矿分布规律,对秘鲁22.5万km2的航磁资料进行了化极、延拓、求导等各种处理工作,通过分析已知铁矿的航磁异常,结合秘鲁区域地质构造以及秘鲁各地质年代地层及岩性特征,归纳得出与不同铁矿类型有关的磁异常类型。它们主要有:陆相火山喷溢型的铁矿异常;受断裂构造控制的与第三纪早、中期的火山喷发物质有关的磁异常区;第三纪早、中期的火山喷发物质掩盖区的磁异常;分布于海岸带内的正磁异常带;位于闪长岩体的岩浆期后热液脉状铁矿异常;矽卡岩型铁矿异常。这对认识安第斯山大地构造以及圈定有利的铁矿成矿靶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剩余磁异常求取是一种对磁场强度进行化极,解析延拓后提取浅部磁性介质异常的高通滤波方法。对于处于强磁性围岩的磁铁矿脉来说,浅部磁铁矿脉的异常往往被大规模的磁性围岩所引起的异常所掩盖。磁场强度与场源到测点距离的平方(二度体)或者立方(三度体)成反比,进行向上延拓的时候,由浅部场源引起的高频异常衰减快,深部场源引起的低频异常衰减的慢,因此地面实测磁场去掉向上解析延拓后的磁场值,可突出反映近地表磁性体引起的高频异常。这里通过解析延拓求取剩余异常,实现浅部磁铁矿脉异常信息的提取,为寻找隐伏的磁铁矿脉提供依据。并且利用此方法在秘鲁共和国Morritos铁矿圈定隐伏磁铁矿脉,验证了剩余异常在大规模的高磁性围岩中寻找隐伏磁铁矿脉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位于南美安第斯成矿带中部的秘鲁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选取秘鲁南部进行成矿远景区优选,为企业快速确定勘查靶区。以GIS技术为手段,对其地质、矿产、航磁、化探、遥感等多源数据运用相关分析、化极延拓、主成分分析、比值处理等不同数据处理方法,提取多源成矿信息。在此基础上,划分单元格,建立信息量概率成矿预测模型,选择23个有利找矿变量,统计综合信息量和地质复杂度,最终圈定8处成矿远景区。提出的多源数据处理方法和建立的信息量概率成矿预测模型为多源数据合理应用于小比例尺成矿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