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自中新世中期澳大利亚板块与东南亚大陆开始碰撞逐渐形成。上新世早期演化成为具有统一形变、运动和动力体系的构造。其与澳大利亚以及西南太平洋地区的连环式旋卷构造是一个构造整体,可以归入一个构造体系。探索认识这一巨型构造体系因其与青藏高原构造地貌的演变,全球大洋温盐环流的重大调整密切相关。其导致了区域乃至影响了全球的气候环境剧变。认识李四光教授的科学思想和构造体系需要沿着其思想脉络,从更广阔的范围和科学发展的前沿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扬州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地质特征与地质公园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扬州仪征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是一套"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相"喷发旋回,伴有多个寄生火山口,其完整程度为江苏唯一,国内罕见。文章系统介绍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详细论述该火山机构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这是对该地质遗迹进行的首创性工作,对进一步的地质科研、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孢粉组合分析,结合河湖相地层岩性特征和古地磁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法年龄测定结果,探讨了西藏札达盆地上新世—早更新世的古气候变迁与札达古湖泊演化的关系.研究表明,札达盆地古湖泊演化可划分为早(湖泊形成期)、中(稳定发展期)、晚(湖泊消亡期)三期.早期(距今5.41 ~4.40 Ma),札达盆地为温凉而干旱的疏林草...  相似文献   
4.
当今厄尔尼诺现象的特点是热带太平洋海表温度偏高,这往往会引发洪涝和旱灾。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一段温暖时期的气候类似于未来的气候,可是当时并没有长期停留在厄尔尼诺现象之中。上新世中期从530万年前至280万年前气候潮湿,全球气温比当今平均高出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十余年来所钻探的探井中的微体古生物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该地区普遍缺失晚上新世地层,2)目前在少数探井深部所发现的零星海相微古化石应属再沉积分子,不能作为可靠的地层确认证据,3)从本区所有探井中所发现的孢粉化石组合面貌来看,尚不能支持本区存在着确切无疑的前渐新世地层。据微体化石及孢粉组合的综合研究,可明显划分出七个不同的生物层组合段。  相似文献   
6.
Glaciogene sedimentary rocks have been found in modem tills of the Grove Mountains, east Antarctica during the 1998 - 1999 Chinese National Ant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CHNARE). Based on the lithilogic and sedimentary features, these sedimentary rocks are correlated with Cenozoic sedimentary strata of the Pagodroma Group in the neighboring Prince Charles Mountains and the Sorsdal Formation in VestFold Hills. Sedimentary clasts contain sparsely Late Tertiary spores and pollens, including : Toroisporis ( Lygodiaceae), Osmunda, Granulatisporites ( Pteridaceae?) , Polypodiaceae, Podocarpus , Araucariaceae, Artemisia , Rhus , Nothofagidites , Proteacidites (Proteaceae) , Quercus , Fraxinoipollenites ( Oleaceae ) , Oleoidearumpollenites( Oleaceae ), Operculumpollis, and Tricolpopollenites. Most of the pollen and spores contained in these samples originate from local sources according to the conditions of their preservations as well as correlations with the microfossil assemblages found in the neighboring areas. The majority of the pollen assemblages, as represented by Podocarpus and Nothofagus, belong to the Weddellian biogeocenose, however some exotic components from the old sedimentary basement rocks may have been included during erosion of the proximal ice sheet. If the source areas of glaciogenic sedimentary rocks that bear the pollen and spores are assumed to be local, or in the up glacier areas, the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se samples might represent an inland flora during a warmer period of the ice-sheet evolutionary history. The finding of the Artemisia and Chenopodiaceae in the pollen assemblages implies that they may belong to late Tertiary (most probably Pliocene). The absence of diatoms in the samples analyzed may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no Cenozoic marine strata in the interior of the east Antarctica beyond the Grove Mountains. The significances of the finding of the Nothofagus in these pollen assemblage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knowledge about the ag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is kind of fossils found in Sirius Group or other strata outcropped in Antarctica. As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we think that the existence of the Cenozoic glaciogenenic rocks and their pollen assemblages present new evidence for a large scale glacial retreat history in Grove Mountains of east Antarctica, and thus support a dynamic East Antarctic Ice Sheet (EAIS).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terpretations of Webb et al. (1984).  相似文献   
7.
清江高坝洲地区古岩溶角砾岩特征及形成条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增银  沈继方 《地球科学》1998,23(5):524-528
古岩溶角砾岩是在特定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下形成的沉积岩,是记录岩溶发育环境和形成时代的“化石”通过对高坝洲地区古岩溶角砾岩发育特征及取样分析测试研究,查明该类岩角砾岩属于岩溶崩塌角砾岩,胶结物方解石晶体是中低温热水溶液中CaCO3沉淀形成的,形成时间是上新世。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天然气水合物是甲烷等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物质。据估算,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碳的含量等于石油、煤等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2倍。在人类面临化石能源即将枯竭的时候,各国科学家和政府都把目光投向这一未来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新生代构造演化历史、沉积条件、沉积环境等显示,南海具有生成和蕴藏巨大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条件;南海海域的地震反射剖面多处显示存在BSR反射波;2007年已钻探见到水合物样品。东海冲绳海槽在第四纪的沉积速率高(10~40cm/ka),槽坡存在泥底辟构造和断裂活动,从上新世以来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这些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因此,中国海域的天然水合物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在不远的将来它可能成为新的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9.
山西榆社-太谷盆地上新世中晚期的植被与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西中、东部的榆社、太谷盆地发育了良好的上新世河湖相地层,其丰富的植物、鱼类和哺乳类化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古植被和古环境研究的理想场所。根据榆社盆地磁笥年表以及化石组合特征,榆社、太谷盆地约为5.5MaBP以来的套沉积、榆社张村组与太谷小白组的沉积时代相当,大约形成于3.5-2.3MaBP。从大约4.4MaBP开始,较高含量的云杉、冷杉花粉显示研究区已有暗针叶林生长,从3.5MaBP开始,暗针叶林有了较大的发展,存在大面积的暗针叶林纯林。大致从上新世中期的4.4MaBP开始,气候已经开始变冷,并有较明显的干湿波动,蒿、藜为主的干草原大约从2.3MaBP开始繁盛,表明研究区转变为干冷气候。  相似文献   
10.
白令海峡首次张开和中美洲航道关闭是新生代晚期两个最重要的古地理和海洋事件。除了其区域生物地理效应外 ,这些事件改变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航道的形态 ,对北半球大洋环流和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白令海峡首次张开所产生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软体动物在北太平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间的交流。这一事件被称为“横越北冰洋的交流” ,涉及295个软体动物种 ,其中源于太平洋的261个 ,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34个。由于新第三纪晚期的这种交流 ,现今北冰洋软体动物的大部分源于北大西洋 ,尤其表现在北美北冰洋和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 ,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