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44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578篇
地质学   2035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3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预警系统是防震减灾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对地震震级的估算是非常重要且困难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地震震级估计方法包括:基于最大卓越周期(τpmax)、特征周期(τc)和最大位移幅值(Pd)方法。利用2014年云南地3次大地震主震及余震P波初期部分的信息,验证与研究了四川地区地震预警快速震级估算模型在云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参数模型均能在短时间内有效地进行震级估算。对于本研究数据库而言,Pd-4 s时窗模型最优,3个参数模型求得的估计震级在大震下均没有出现明显的震级饱和现象。但由于目前难以在短时窗下得到准确的震源/中距,因此推荐在云南地区地震预警系统中使用τpmaxτc模型来估计震级。  相似文献   
2.
孙小龙  向阳  杨朋涛 《地震学报》2018,40(2):185-194
云南会泽井水位在几次中强地震前均出现了显著的异常变化,表明该井水位对其周边的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映震效果。本文利用Molchan图表法对会泽井水位的预测效能进行了定量检验,并对其水位上升异常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Molchan图表法检验结果显示:会泽井水位异常的整体预测效能较好,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地震对应优势预测时间段为3个月以内,优势预测地区为川滇菱形地块以东区域。此外,会泽井处于地块边界带上的断裂交会部位,对与震源过程相关的区域构造活动响应较为灵敏,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3.
周南  李卿  喻涌麒 《云南地质》2020,(1):118-124
位于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朱家坝新建尾矿库,在使用过程中,该尾矿库下游一泉水点出现尾矿粉渗漏污染,通过地质勘查,发现该尾矿库下伏昆阳群绿汁江组(Pt2lz)的白云岩基底,存在一隐伏断层,渗漏污染原因与该断层及其形成的岩溶裂隙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超 《地质与勘探》2020,56(5):928-941
云南金平铜厂Cu-Mo矿床位于滨太平洋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哀牢山构造成矿带南端,该矿床主要由矽卡岩Cu-Mo矿体组成,其中Cu储量0.862×104 t(品位1.24%),Mo储量1.706×104 t(品位0.21%)。为查明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矽卡岩成因及其与围岩的关系,分析其不同元素的性质及分布规律,揭示矽卡岩矿床成岩、成矿地质过程,本文通过采集铜厂Cu-Mo矿区矽卡岩及矽卡岩化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样品进行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特征。研究表明:Si、Fe、Ca、Ti、Al、Mg、Mn等主量元素在矽卡岩、正长斑岩之间曾发生明显置换交代地质作用;三种岩性都具有富集LREE元素,亏损HREE元素,发育较弱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REE配分模式相似的稀土元素特征,说明矽卡岩、正长斑岩和大理岩有一定的成因联系。结合三者REE配分模式、Eu弱负异常及Ce异常不明显等地球化学特征,推测矿区矽卡岩形成于低温弱氧化环境,由来自深部热液流体与围岩接触交代形成,成岩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  相似文献   
5.
滇东南老君山成矿区是滇东南—桂西锡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石头位于老君山花岗岩体西南侧,老君山燕山两期花岗岩均有出露,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点)众多,但相关地质研究程度较低。该区矿化类型包括蚀变花岗岩型钨锡矿化、接触蚀变带铜钨锡矿化、强硅化带中铜铅锌多金属矿化等。围岩蚀变以云英岩化为主,其次包括硅化、钾长石-高岭土化和黄铁矿化等。结合近期地质勘探所揭露的新信息,本文对该区锡钨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提出该区钨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老君山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以第2期为主)密切,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形成的锡钨石英脉型矿床。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特别是第2期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对成矿作用是主要的控矿因素。其中,2期岩体接触带、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是有利成矿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石头矿区钨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6.
罗平生物群是继二叠纪末全球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生态系统全面复苏的典型代表.为了更全面地认识罗平生物群产出的沉积环境,通过露头观察、微相分析等方法对云南省罗平县宜石打剖面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泻湖)、潮坪、台盆、台内滩5种沉积相类型.台内滩的颗粒类型以似球粒、包粒为主,其次为少量鲕粒、生物碎屑,颗粒之间主要为亮晶胶结,局部含少量灰泥,滩体规模较小,指示中等水能量环境,且由下向上具多期发育特征.综合研究表明,中三叠世安尼期Pelsonian亚期早期发生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上升,导致沉积环境水深迅速增加.研究区沉积相从潮坪相迅速转变为台内盆地相,其相对低能缺氧的环境有利于罗平生物群化石的保存.   相似文献   
7.
王炳华 《地质与勘探》2020,56(3):523-539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成矿区带之一,具有复合叠加成矿特征。阿德博独居石矿床位于云南省金平县境内,印度地块、哀牢山-金沙江断裂带南侧,属于哀牢山隆起的东南延伸部分。该矿床赋存于花岗质风化壳中,岩性主要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矿体中主要含有独居石,少量磷钇矿、锆石、金红石、钛铁矿、榍石。岩体中片麻状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1.40±0.16Ma(MSWD=7.8),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谐和年龄为34.52±0.22 Ma(MSWD=1.3),表明阿德博岩体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与三江地区构造体制转换阶段富碱斑岩体的成矿时期一致。片麻状花岗岩中45个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果较均一,(~(176)Hf/~(177)Hf)i比值范围为0.282583~0.282712,平均为0.282633,εHf(t=31.40 Ma)范围为-6.00~-1.44,平均值为-4.21。二长花岗岩中13个锆石Hf同位素数据结果变化范围较大,(~(176)Hf/~(177)Hf)i=0.282484~0.282814(平均值为0.282681),εHf(t=31.40 Ma)=-9.43~2.22(平均值为-2.45);其中有8粒锆石的εHf(t)为负值,5颗锆石的εHf(t)为正值,暗示岩体的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可能有地幔物质的混合。  相似文献   
8.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和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和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运用双差定位法对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序列余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565次小震的精确定位结果.根据小震丛集性原则,求解发震断层参数的数学模型,运用模拟退火全局搜索和高斯牛顿局部搜索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震发震断层面参数进行反演,得到鲁甸6.5级地震断层面的走向、倾角分别为160.8°和89.1°,并对其构造环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省“十五”期间建成的46 个宽频带地震台2007 年7 月~ 2008 年7 月间记录的6 级以上远震波形资料,提取各台站下方的P 波接收函数,并据此计算和分析了云南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情况和泊松比的分布特征。得到的较前更高空间分辨率的结果表明,云南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呈现“北深南浅”的特征,最北部的中甸台地壳厚度是53. 5km,而最南端的勐腊台仅为31. 7km。红河断裂的边界作用较为明显,断裂以东的地壳厚度较大,以西的则较小;断裂西侧的地壳厚度变化较为舒缓,东侧则变化剧烈,且自东南向西北厚度逐渐加深。在川滇菱形块体及周围存在2 个上地幔隆起,一个隆起的中心轴在楚雄-元谋一带,另一个隆起的中心轴在东川附近。从泊松比的分布情况来看,研究区内泊松比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自南向北存在较大差异,北部的中甸台处达到最大0. 289,而南部的景谷台处仅为0. 146,与地壳厚度“北深南浅”的趋势基本相一致。泊松比在滇东块体内较低,在滇中块体内较高;北纬24°以北地区泊松比显然比以南地区要高。总的分布状态为:川滇菱形块体周围的泊松比属于中-高值(0. 26≤σ≤0. 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