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8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于南岭构造岩浆带东段,受三南—寻邬断裂带控制的临江中生代火山沉积盆地内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及流纹质火山岩组成的十分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对临江地区余田群菖蒲组中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基性端元(玄武岩)和酸性端元(流纹岩)的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73.7±2.5)Ma和(174.9±3.9)Ma,从而确认余田群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这为南岭东段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伸展裂解构造事件提供了可信的同位素年龄证据。  相似文献   
2.
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划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火山旋回、火山—沉积复合岩相为划分依据,划分为3 群6 组:形成于中侏罗世的下火山岩系称为余田群,下分水头迳组和菖蒲组;形成于晚侏罗世的中火山岩系称为莲花寨群,下分上丁组和鸡笼嶂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的上火山岩系称为版石群,下分合水组和优胜组。  相似文献   
3.
赣南—粤北余田群的再认识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存在上、中、下3个不同时代的火山岩系,其中下火山岩系称为余田群,可进一步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水头迳组以沉积岩为主、夹火山碎屑岩,代表火山活动初始期的产物;菖蒲组为玄武岩、流纹岩和流纹质凝灰岩,有时夹砂岩,代表火山活动喷发期的产物。同位素年龄数据显示,余田群菖蒲组的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水头迳组是否包含早侏罗世沉积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江西菖蒲盆地中生代火山岩系划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江西寻乌菖蒲盆地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划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不整合面为界,将火山岩系划分为上、下两个不同时期的火山岩系,即下火山岩系称为余田群,上火山岩系称为版石群。依据岩性岩相特征,可进一步将余田群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版石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余田群菖蒲组玄武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6Ma,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0Ma;版石群优胜组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4Ma。因此,余田群的地质时代为中侏罗世—晚侏罗世早期,版石群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5.
江西菖蒲盆地中生代火山系划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江西寻乌菖蒲盆地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划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不整合面为界,将火岩岩纱刑 分为上、下两个不同时期的火山岩系,即下火山岩系称为田 火山岩系称为版石群,依据岩性岩相特征,可进一步将余田 划分为水头迳组和菖蒲组,版石群划分为合水组和优胜组。余田群草蒲组玄武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76Ma,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50Ma;版石群优胜组流纹岩全岩Rb-Sr等时  相似文献   
6.
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岩石地层划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赣南--粤北中生代晚期火山岩系划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火山旋回、火山-沉积复合岩相为划分依据,划分为3群6组;形成于中侏罗世的下火山岩系称为余田群,下分水头迳组和菖蒲组;形成于晚罗世的中火山岩系称为莲花寨群,下分上丁组和鸡笼嶂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期的上火山岩系称为版石群,下分合水组和优胜组。  相似文献   
7.
江西南部余田群火山地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南部余田群包括水头迳组和菖蒲组。其中菖蒲组是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主要见于龙南盆地,菖蒲盆地、白面石盆地和河岭盆地。本文主权地余田群菖蒲组火山杂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火山杂岩可形成的构造环境、成因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江西南部余田群火山杂岩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部余田群包括水头迳组和菖蒲组。其中菖蒲组是一套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主要见于龙南盆地、菖蒲盆地、白面石盆地和河岭盆地。本文主要对余田群菖蒲组火山杂岩的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和火山杂岩可能形成的构造环境、成因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