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9篇
  免费   552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698篇
地质学   1289篇
海洋学   42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31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2.
位于郯庐断裂带中南部的肥东地区是郯庐断裂带内韧性剪切带出露的主体区域之一。本文从肥东北部文集地区的构造岩组成及其变形入手,通过详细的野外观测、室内显微构造变形分析来确定该地区构造变形的几何学形态及其涡度、有限应变、分维度、差异应力、应变速率等参数。研究区主要出露角闪岩相肥东变质杂岩,构造岩以糜棱岩和糜棱岩化片麻岩为主,岩石变形强烈。根据极摩尔圆法得到的运动学涡度值为0.729~0.870,指示区域内的韧性剪切活动以简单剪切为主。几何学形态上,肥东北部文集地区构造整体呈一背形展出,其枢纽走向NE-SW,轴面倾向SE,物质及变形强度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和对称性。研究区内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统计学上的自相似性,其分维值D在1.143~1.208之间,且自背形核部向两翼,颗粒粒径增大,分维值减小。差异应力Δσ介于17.86~55.18MPa之间,应变速率ε值在1.960×10^-13~7.330×10^-12s^-1之间,且背形核部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较两翼大,呈近似对称性分布。通过对比以上构造参数可以发现,区内差异应力和应变速率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自核部向两翼二者均呈减小趋势;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则与应变速率呈负相关性,即核部颗粒细小、两翼增大。本文从几何学、运动学以及显微构造变形分析等方面对该区构造变形展开精细化研究,借此来分析肥东北部地区郯庐断裂带的构造形态和运动学特征,这对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的演化过程及构造模型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叠纪末期大型鄂尔多斯盆地遭受了中生代成盆以来首次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显著改造了中晚三叠世延长期盆地面貌,并控制了侏罗纪早期沉积格局和油藏分布,对盆地演化及矿产资源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地质及大量钻井资料揭示了该期构造事件对盆地的剥蚀改造特征,盆地及周邻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记录并约束了此次构造抬升的时限与过程;综合周邻区域构造研究成果,探讨了其发育的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末期的剥蚀具西南强、东北弱的特点,西南部大范围内延长组地层残缺不全,剥蚀量最大可达1000余米;前侏罗纪沉积古地貌总体呈西南高、北东低的特点;其抬升时间始于205~190Ma,西南部稍早于盆地腹部,抬升速率大于1℃/Myr,可持续至中侏罗世(约160Ma)。该期抬升剥蚀事件范围可涉及至盆地西南缘更广阔的区域,与同期秦岭造山带内出现的快速抬升冷却事件具有较好的时空耦合关系,是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构造环境转变的响应和纪录。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三叠纪末期构造事件在华北克拉通的影响,对该区油气、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勘探和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其成矿事件已引起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张宣地区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金矿集中区之一,通过对张宣地区大白阳金矿成矿类型、成矿深度及剥蚀保存的探讨,为区内深部找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文章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对大白阳金矿成矿温度及成矿深度进行计算,利用矿物压力计对矿区周边岩体侵位深度进行估算。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显示大白阳金矿成矿温度160~220℃、盐度w(NaCleq)=9%~15%,密度0.78~0.97 g/cm3、压力46.3~104.6 MPa,成矿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体系,成矿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盐度都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采用黑云母压力计,针对大白阳金矿周边谷嘴子、杨家营以及前坝口花岗质岩体的侵位深度进行估算,并对大白阳金矿自形成以来的剥蚀保存情况进行了探讨,估算结果显示,谷嘴子岩体(236.0 Ma)成岩深度7.02 km、杨家营岩体(138.6 Ma)成岩深度2.66 km、前坝口岩体(140.2 Ma)成岩深度3.13 km。结合前人的裂变径迹结果,认为张宣地区自中生代以来剥蚀速率为0.022~0.029 km/Ma,剥蚀量为3 km。按照前述成矿压力46.3~104.6 MPa换算,大白阳金矿成矿深度6.93 km,剥蚀量小于矿床成矿深度,说明该矿深部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MODIS-NDVI遥感数据反演计算了我国陆地2001—2015年地表植被覆盖度的空间分布,讨论了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植被覆盖度近十几年来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陆地植被覆盖度从2001—2015年,植被覆盖度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淮河流域、华北平原地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增加趋势显著。根据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特征,可将其变化类型分为持续增长型、先减小后增长等六种类型,其中农业种植区基本为一直增长型,而主要森林覆盖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在研究时段内表现出波动性的变化特征。降水是驱动华北平原北部,内蒙古,以及西北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东北、青藏高原等地区植被覆盖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光照条件是影响该区域植被覆盖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涉县断裂为太行山隆起区内涉县盆地的控盆构造,走向由NE转为近EW向,倾向NW/N,中部在井店东被EW向断裂错断,是控制涉县盆地的一组断裂。本文采用地质地貌调查、河流阶地分析和地质测年等方法,研究了涉县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发现,涉县断裂带由多组断裂构成,带宽约200m,在清漳河两侧表现为山前的陡崖地貌、基岩破碎变形带,具有正断兼走滑特征,在基岩变形带上部发育走向NNE向和NWW向次级滑动面,次级滑动面错断第四系黄土,最新活动到晚更新世;断裂在盆地区通过,地表形成低缓陡坎,断裂错断Q2-3地层,表现为上陡下缓的正断层。通过对涉县断裂两侧清漳河河流阶地、夷平面和地层年龄综合分析,估算涉县断裂晚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06~0.08mm/a,中更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22~0.34mm/a,垂直差异活动主要发生于中更新世期间。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上海大陆岸线的最新变化,以5年为间隔,选取1988~2019年间的近30年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多尺度分割和光谱分割相结合的分割方法,提取影像中研究区域的水边线,并利用同年不同时相的水边线和平均大潮高潮位数据进行潮位校正,获取相对准确的海岸线位置。使用线性回归速率方法(LRR)对大陆岸线的外扩距离和速度变化进行了统计,同时对上海大陆岸线长度和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88~2019年,上海大陆岸线总长度增加了10.4km,增幅达5.19%,长度变化呈“减增减”的趋势。海岸线的平均外扩距离为1.35km,平均LRR值为50m/年,外扩距离最大处位于南汇嘴。上海大陆沿岸总的新增土地总面积达到220.39km2。  相似文献   
8.
将微粒群算法与位错理论模型相结合,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提供的青藏高原地区2001~2004年GPS测量数据和2000~2006年水准测量数据,通过常规定权和附有相对权比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缘断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联合反演,并与蚁群算法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快、稳定性高,结合经典位错理论模型,是一种可以有效求解断层三维滑动速率反演问题的优化算法,在大地测量反演领域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
丽江-小金河断裂与锦屏山断裂共同控制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界,研究该断裂的滑动速率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变形模式。本文通过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与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断裂错断了一系列河流阶地与洪积扇,且以左旋走滑为主兼具倾滑分量。通过无人机断错地貌测量与碳同位素断代,获得红星-尖山营断裂段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为(3.32±0.22)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35±0.02)mm/a;汝南-南溪断裂段北支全新世左旋走滑速率为(2.37±0.20)mm/a。  相似文献   
10.
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陕西中南部由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和汉中盆地构成,其新构造运动主要形式为山脉隆升、盆地断陷,因此以重复水准测量为手段的地壳垂直运动研究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区1970年以来的多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用GPS垂直运动速率约束的动态平差方法获得了区域垂直运动速度场.以此为基础,用倾滑位错模型、网格搜索方法反演了研究区主要断层倾滑速率和闭锁深度,结果显示:秦岭北缘断裂倾滑速率为2.25~4.53 mm·a~(-1),闭锁深度为7.7~10.0 km;华山山前断裂倾滑速率为2.35~2.71 mm·a~(-1);闭锁深度为2.8~5.0 km,反映了该断裂在华县大地震之后,可能还没有完全闭锁,发生大震的应变能积累条件不足;渭河盆地北缘断裂的倾滑动速率为2.0~2.5 mm·a~(-1),闭锁深度仅为3.0 km左右,说明该断裂以蠕滑运动为主;略阳断裂倾滑速率为3.02 mm·a~(-1),闭锁深度6.7 km,是陕南较活动的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