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2篇
  免费   861篇
  国内免费   56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342篇
地质学   2934篇
海洋学   114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52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23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9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76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3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12篇
  1945年   9篇
  1944年   7篇
  1943年   9篇
  1942年   8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勘探实践发现,双龙地区砂岩型铀矿受绿色蚀变控制,与东胜地区相似。为明确区内层间氧化带的地球化学识别标志,通过对研究区直罗组下段砂岩后生蚀变的宏观表征观察和酸解烃、Th/U、Fe3+/Fe2+及有机碳等的地球化学研究,并与东胜铀矿床对比,探讨了双龙矿床绿色砂岩的成因,并讨论后生蚀变作用对铀成矿的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原生灰色砂岩各类烃含量高于绿色蚀变砂岩和氧化蚀变砂岩,绿色蚀变砂岩介于两者之间;Th/U、Fe3+/Fe2+和有机碳质量分数分别在0.37~1.82,0.06~5.09,0.01%~1.24%之间,氧化蚀变砂岩与绿色蚀变砂岩皆具有高Th/U值、低有机碳的特征,而绿色蚀变砂岩的各地球化学指标介于氧化蚀变砂岩和原生灰色砂岩之间。总之,双龙地区直罗组下段的蚀变砂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绿色蚀变是砂岩处于一种相对较强的还原状态下形成的产物,即还原性流体的二次还原作用,早期的层间氧化作用为铀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后期的二次还原作用则保存了矿体的完整性。这一研究对该区层间氧化带的判别及划分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并为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风化作用、岩石微观结构、岩石微观渗流特性定量关系的研究是石窟文物有效保护的重要基础,砂岩风化作用严重影响了岩体上石窟文物的有效保护。本次研究使用扫描电镜(SEM)获得云冈石窟不同窟体砂岩的微观图像,根据图像增强和图像分割技术得到了岩石中颗粒和孔隙的数字特征参数,从微观角度建立了反映孔喉连接特性的渗流模型,得到了不同窟体岩石的局部水力传导系数,分析了数字特征参数、水力传导系数、风化作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化作用对石窟砂岩微观结构具有很大影响;砂岩孔隙平均长轴长度大小对应的风化程度分别是全风化或强风化、中等风化、微风化或未风化,长度分别为大于40 μm、25~35 μm、15~25 μm;风化程度越高、水力传导系数越大,随着风化程度的增高、水力传导系数的范围为1 × 10?9~1 × 10?4 cm/s;水力传导系数与孔喉尺寸、孔喉连通性密切相关;孔喉半径比增大时、水力传导系数也增大。  相似文献   
3.
吴龙  柳长峰  刘文灿  张宏远 《现代地质》2021,35(5):1178-1193
三叠系沉积物广泛覆盖青藏高原东北缘,其中松潘—甘孜地区三叠系的沉积物得到了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研究却较为缺乏。为了丰富相关研究和揭示区域构造演化的特点,通过古水流方向统计、砂岩中碎屑矿物统计和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对祁连山三叠纪盆地物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三叠系盆地的古流向主要有南东向、正南向、南西向,物源来自岩浆弧和大规模褶皱造山作用的混合区。祁连山三叠系砂岩中的碎屑锆石的年龄谱主要峰值集中在250~290 Ma、360~460 Ma、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这4个年龄段。通过对比分析华北板块、华南板块中和秦祁昆中央造山带中岩浆锆石年龄谱特征可知:1 6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华北板块,360~46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北祁连造山带,250~290 Ma年龄段的锆石来自东昆仑的火山岛弧。此外,600~1 000 Ma年龄段锆石很少,这些锆石来自扬子板块,表明在三叠纪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发生碰撞形成了秦岭造山带,阻断了来自扬子克拉通的物源。  相似文献   
4.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三维逐元并行谱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效地震波场正演模拟对于复杂模型中地震波传播与成像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在谱元法原理框架内,对已有逐元谱元法改进,提出一种新的逐元并行谱元法求解三维地震波运动方程,并得到地震波场.逐元并行谱元法的核心思想在于在单元上进行质量矩阵与解向量的乘积运算,并将此运算平均分配至每一个CPU计算核心,此处理有利提升谱元法的并行计算效率.同时,根据Gauss-Lobatto-Legendre(GLL)数值积分点与插值点重合的特点,将稠密单元刚度矩阵的存储转化成单元雅克比矩阵行列式的值及其逆的存储,大幅减少谱元法计算内存开销.此外,在模型边界上利用逐元并行谱元法求解二阶位移形式完美匹配层(PML)吸收边界条件,消除边界截断而引入的虚假反射.通过逐元并行谱元法得到的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以及实际地震波场模拟,数值结果证实了逐元并行谱元法用于地震波场模拟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5.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水三角洲已经成为当前沉积学研究和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浅水三角洲常规和非常规砂岩储层中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鄂尔多斯盆地中—古生界发育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结合岩芯、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盆地西部地区山1—盒8段浅水三角洲的母岩特征、沉积充填、砂体展布与储层岩石学特征进行研究,为研究区常规砂岩储层和致密砂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南部和北部砂岩重矿物组合相似,以锆石和白钛矿为主。综合La/Yb-REE与Dickinson三角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碎屑锆石定年分析认为,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北部阿拉善古陆太古界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向南影响到陇东地区北部;南部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南部北秦岭地区太古界、元古界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向北影响陇东地区中南部。山1段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盒8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孤立型与垂向叠置型水下分支河道砂体是主要的砂体类型。盒8段沉积时期,古湖泊可能萎缩;南北物源形成的三角洲在研究区中部环县东南一带交汇混合。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质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结构成熟度中等—较差。砂岩成岩改造强烈,水—岩反应复杂,压实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因,多期胶结作用使砂岩的孔喉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孔隙类型以微米—纳米级的岩屑溶蚀孔、剩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为主,整体上属于非常规致密砂岩储层。砂体分布与“甜点”预测是研究区致密油气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二连盆地中部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砂岩中的酸解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酸解烃中烃类气体组成特征、成因及来源,并结合该区铀矿分布富集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油气与砂岩型铀成矿关系。结果表明,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CH_4及C_2~+含量与铀含量呈正比,且在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内烃类含量具明显的分带性。酸解烃气体组成特征参数C_1/ΣC、C_1/C_2+、C_2/iC_4、C_2/C_3、iC_4/nC_4、iC_5/nC_5、ln(C_1/C_2)、ln(C_2/C_3)表明,研究区赛汉组上段古河道砂体中的烃类气为有机成因的油型气,烃类气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主要为原油伴生气和原油裂解气。根据研究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排烃史分析认为,该区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古河道型铀矿床中烃类气主要来源于下白垩统阿尔善组(K_1ba)湖相腐泥型或偏腐泥型烃源岩,其次为腾一段(K_1bt~1)低熟-成熟阶段的湖相烃源岩。研究区深大断裂、不整合面、主砂体或裂隙是该区深部油气向上逸散的主要通道,深大断裂及不整合面附近应是该区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重点方向;油气在该区古河道砂岩型铀成矿作用过程中具有吸附作用、还原作用和保矿作用,区内砂岩型铀成矿期次、油气聚散史明显受控于晚白垩世末—古新世期的反转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上段、下段的岩性-岩相特征以及参与蚀变作用的流体强度差异,开展了系统的岩心观察、剖面对比,并结合黏土矿物、碳氧同位素和U、Th元素等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直罗组上段主要由灰绿色、红色泥岩夹透镜状红色、黄色、灰绿色砂岩组成,北部主要由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砂岩构成,南北部下段均由灰白色、灰绿色砂岩或砂砾岩夹薄层泥岩组成。直罗组红色砂岩为原生沉积,灰绿色砂岩为后生改造类型;上段受含氧含铀水和深部还原性流体作用强度较下段变弱,且由北向南作用程度降低,北部还原蚀变岩石与原生岩石共存,南部基本保留原生岩石;下段则受流体改造更为充分,主体为后生蚀变岩石。直罗组不同类型砂体的展布兼受沉积相和后期流体双重作用,但强弱差异性明显,限制了铀矿化产出在直罗组下段砂体中的定位,因此,上、下段应作为不同的成矿体系讨论。  相似文献   
8.
纳岭沟铀矿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伊陕单斜构造区,其成矿主岩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岩芯编录,结合岩矿鉴定、X-衍射、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详细研究了该区目的层砂岩碎屑组分、结构及矿物蚀变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物源及源区构造背景、砂岩绿色成因、成岩作用等特征。结果表明纳岭沟地区含铀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其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较弱,表现为弱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以及部分重结晶作用。大量在粒表呈薄膜状及粒间充填的绿泥石等粘土矿物是砂岩呈绿色调的主因。物源可能来自于盆地北缘阴山造山带的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以及显生宙岩浆岩。其蚀变矿物组合及期次为草莓状黄铁矿-自生高岭石-绿泥石薄膜+粒间绿泥石-铀石+细分散/脉状黄铁矿-亮晶方解石-方解石脉,其成岩环境经历了弱酸性-酸性还原-弱酸弱碱/氧化还原过渡阶段-碱性还原阶段,而砂岩型铀矿的形成与氧化还原-酸碱性过渡成岩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伤速康贴膏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伤速康贴膏联合冲击波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冲击波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速康贴膏联合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随着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对以往钻孔资料集成应用的需求尤为迫切。在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煤铀兼探”新方法、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采集东胜地区钻孔资料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煤田、铀矿等类型的重要钻孔资料,通过整理、扫描、数据类型转换、录入和集成,建成了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综合钻孔数据库,实现了对多源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该数据库共包含3个Access数据库和相应的成果图件。每个Access数据库均包含钻孔基本信息表、综合柱状分层表、岩性描述分层表、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表、测井曲线数据表、测井曲线配置表和钻孔弯曲度测量数据表等8张数据表,分别详细记录了地质编录岩性信息、地层分层信息、岩石颜色信息、测井曲线信息、水文分层信息、钻孔样品采样信息、弯曲度测量信息等。通过应用实践,该钻孔数据库成果可实现连井剖面、含煤含铀目的层的顶底板标高、地层等厚图、砂体等厚图及含砂率图等重要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为铀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