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Li^+,Mg^2+/Cl^--H2O四元体系0℃,20℃,40℃的溶解度预测中需要大量参数,而这些参数的获得,依赖于盐酸-碱金属氯化物-水三元体系和HCl-LiCl-MgCl2-H2O四元体系的热力学性质。总结了近50年来国内外对上述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为H^+,Li^+,Mg^2+/Cl^--H2O四元体系0℃,20℃,40℃的溶解度预测奠定基础,同时为Pitzer模型增添更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煤吸附多组分气体的特征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煤吸附多组分气体实验为基础,探讨了长焰煤、焦煤和无烟煤分别吸附不同比例的CH4+N2和CH4+CO2二元混合气的吸附特征,并考察了3种多组分气体吸附模型的预测效果.所选模型包括Extended-Langmuir方程(扩展的Langmuir方程)、Ideal Adsorbed Solution理论(理想吸附溶液理论)和Numerical Analysis方法(数值分析方法),并且进一步讨论了多组分气体吸附过程中的组分分割情况.  相似文献   
3.
我国铜光度分析的进展(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导数光度法,计算光度法,流动注射速差动力学光度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光度法综述了近几年来铜与其他多组分同时测定研究的新进展,引用文献52篇。  相似文献   
4.
利用室内一维饱和垂直土柱对保守性溶质运移和反应性溶质运移分别进行了试验,并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PHREEQC模拟了保守性溶质Cl-的运移以及K+、Ca2+、Na+、Mg2+4种主要阳离子的反应运移过程,分析了土壤中发生的离子交换吸附和盐分运移过程,进一步模拟分析了不同入流溶液种类、次序以及有无置换反应情况下出流溶液的差别。结果表明:这些条件的不同均会对出流溶液的种类和浓度产生明显影响,表明水文地球化学反应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会产生很大影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不宜忽略。  相似文献   
5.
粉尘颗粒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沉积物粒度来获取环境信息已经成为环境变化研究的常规手段之一,多组分分离的方法也逐渐被广泛采用,但对于粒度分布中不同组分的成因存在着不同的看法。Alfaro的碰撞理论认为当母质所遭受的碰撞能量大于母质中集合体的内聚力时,能够产生与之对应的特征组分,即特定的风速能量决定了特定组分的形成。为了对Alfaro碰撞理论进行论证检验,研究选择屏蔽了搬运分选过程、纯经机械碰撞形成的岩石碎屑和粮食表面附着物,进行粒度分析。分析发现:1)不论无机质组成的岩石还是有机质组成的粮食,其颗粒粒径主要受控于母质成分,且粒度分布均具有与种类密切相关的特征。2)虽然少部分物质的粒度分布也存在Alfaro风洞实验中出现的中值粒径较稳定的组分,但其碰撞理论很难解释大量的不相符现象和各种物质种内差异小于种间差异等现象。证明了粉尘颗粒的粒径与其物质成分特点存在密切联系,而与外界碰撞过程没有直接对应关系,能量碰撞作用并不能直接导致粉尘颗粒优势组分的形成。因此,本研究认为形成粉尘不同粒度组分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风力(能量)只是其中之一,起尘区和降尘区的大气动力条件、粉尘在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以及粉尘的形成母质性质和环境都是影响粉尘粒径多组分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选结果;黄土-古土壤粒度分布中的粗、中粒组分中值粒径近似反映了源区起尘时和沉降区降尘时近地表大气湍流强度的变化.对渭南地区黄土剖面的分析发现,末次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以来在中国黄土区存在大致以4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的强湍流期与弱湍流期,强湍流期对应于降温事件,如Heinrich事件,并存在着3种源区环境控制的不同大气湍流类型;在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粉尘源区和沉降区都存在两种不同大气环境类型在时间上的频繁同步交替,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特点,与末次冰盛期的大气环流模式可能相似,而与全新世不同;同时在该时期的强湍流降温期源区进退较明显、沉降区环境稳定,而弱湍流期源区较稳定、沉降区大气环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7.
多组分等温吸附测试中的体积校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助于单组分等温吸附特性测试中体积校正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多组分等温吸附测试的体积校正公式,同时对多组分吸附相的密度进行讨论并提出计算方法。通过例子表明,多组分吸附实验体积校正前后的相对误差小于纯甲烷。  相似文献   
8.
采用遗传算法(GA)进行了地质样品中的贵金属Pd、Ru、Au三组分的同时测定,并讨论了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的建立、目标检验函数、初始值范围、搜索范围、交配、变异概率等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证明了遗传算法用于多组分测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优化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同时测定铑铱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艳  吴敬 《岩矿测试》1998,17(3):161-166
采用局部加权、随机矩阵法等步骤,使建立的校准模型能充分反映未知样品的数字结构特征,达到优化的目的,从而改善偏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实际未知样品数据时的解析能力,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用该优化偏最小二乘法对模拟地质样品中痕量贵金属Rh、Ir、Pd进行多组分光度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分别测定9.5μg/L、35.0μg/L、66.0μg/L含量的Rh、Ir和Pd7次,其标准偏差Rh为0.2;Ir为1.1;Pd为2.0。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