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矿物成分特征、化学成分特征、矿石类型、热学性质特征及坡缕石矿成因等分析方法,对贵州大方县坡缕石进行研究,将坡缕石分为3种类型:Ⅰ型为薄至中厚板片状纤维坡缕石,Ⅱ型为薄-中厚层浸染状坡缕石,Ⅲ型为角砾状粘土状坡缕石。前两种类型坡缕石的SiO2,Al2O3质量分数(平均为54.74%,12.15%)低于苏皖地区龙王山-嘉山等地凹凸棒石;据纤维状坡缕石、浸染状坡缕石的晶体化学特征等分析认为属热液成因类型。纤维状坡缕石热学特征表明主要含吸附水、配位结晶水和沸石水,红外光谱中各频率段吸收峰形态及特征,证明了其所含水类型及结晶程度,并表现出热液型坡缕石谱线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方县气象局近50 a的月降水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大方县50 a来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方县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1.82%;大方县年降水波动较大,极差达721.2 mm;20世纪60—80年代初是近50 a来大方县年降水量最多年份,80年代后期,年降水量持续减少,尤其是90年代初,年降水量减少到历史最低值,是大方县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干旱较严重时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方县六龙镇优质魔芋的栽培实验及对该县气候资源和灾害性天气综合分析,得出:该县气候温和,无35℃以上的高温危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明显,雾多日照少,很适宜优质魔芋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该文利用大方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方县近5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及其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近50 a来大方县主要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如下: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倾向率为0.15℃/10 a,比我国增温倾向率大,秋季对全年平均气温的上升贡献最大,夏季次之;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30.70 mm/10 a,比我国降水减少倾向率大,秋季对全年降水量的减少贡献最较大;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倾向率为45.17 h/10 a,夏季对日照时数的减少贡献最大,春季次之.总体来看,近50 a来秋季对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和年降水量减少趋势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09年大方县国家气象观测站49 a的逐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与最低气温、极端最高与最低气温资料,应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法,分析大方县49 a来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方县年平均气温以0.1℃/10 a的线性趋势增加,极端最低气温增温幅度明显,其线性倾向率达0.5℃/10 a。  相似文献   
6.
基于分区—分层—分波段方法,对贵州省大方县1988年、2001年、2009年三期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对其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时间段内耕地既有扩张也有缩减,但总体面积减少,减少幅度为33%;林地扩张范围大于退缩范围,总体面积增加,增加幅度为34%;草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空间格局变化剧烈,总体减幅为11%;建设用地数量上持续扩张,增幅比例最大,增幅达715%。总体而言,人类活动是影响大方县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海拔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对耕地、林地的扩张和退缩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