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97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49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9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赣县区牛角龙钨多金属矿床是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赣南老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总体部署,由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岭东段重要矿种成矿要素调查”项目组通过1:5万矿产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填图、地表槽探揭露和深部钻探验证等技术手段发现的具有大型成矿远景的钨多金属矿床。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矿床为石英细脉-网脉带型黑钨矿多金属矿床,地表已圈定南、北2个矿脉带,其中呈近SN向展布的北脉带(Ⅰ)是矿区的主矿脉,以石英细脉-网脉型黑钨多金属矿为主,宽10~30 m,南北延伸1 500 m以上,验证实施的ZK001钻孔和ZK002钻孔中分别发现含矿石英脉157条和249条,已圈定了4个钨矿体、2个银矿体和8个含矿细脉带。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实现了赣南找矿空白区的新突破,为该区脱贫致富提供新的钨多金属矿资源基地,也为赣南及相邻地区钨多金属矿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成功示范。  相似文献   
2.
3.
鲁麟  梁婷  陈郑辉  王登红  赵正  陈伟 《地质学报》2018,92(3):560-574
江西银坑矿田的牛形坝-柳木坑矿床是赣南于都-赣县矿集区典型的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根据野外调研、系统矿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铋在牛形坝-柳木坑矿床中是一种重要的伴生矿化金属元素,呈独立矿物或呈微细矿物包体分布在早期硫化物内部或边缘。铋矿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块硫铋银矿、硫铋银矿、板硫铋铜铅矿、针硫铋铅矿、硫铜铋矿、库辉铋铜铅矿、辉碲铋矿等。与同一矿集区石英脉型盘古山钨铋矿床相比,两矿床铋矿物种类均出现Pb-Ag-Bi-S、Te-Bi-S元素组合,赋存形式和含量有所不同,Cu-Pb-Bi-S元素组合仅在牛形坝-柳木坑矿床出现。矿床属于Au-Bi-(低Te)-S体系,铋盐矿物形成于中低温、中高密度、低盐度的成矿环境。从岩浆中分馏出来的成矿流体发生减压沸腾迫使大量蒸汽相逸散,硫逸度增加,铋主要以硫络合物形式运移,随着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硫被大量消耗形成金矿物和碲化物(碲银矿)。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由于温度和硫逸度进一步降低导致在成矿后期沉淀出大量铋硫盐矿物。成矿过程中的Bi促进金的迁移富集。铋矿物在两矿床中的赋存特征、化学成分、形成环境以及沉淀机制等表现出差异,说明铋具有成矿选择性,起到对成矿物质示踪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邵威  黄正清  李建青  周道容 《中国地质》2022,49(4):1262-1274
研究目的】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广泛发育暗色泥页岩,是下扬子地区页岩气调查的重点层位。目前该区勘探程度低,导致对该区页岩气成藏条件认识不清。【研究方法】通过寒武系荷塘组暗色泥页岩发育的地质背景、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以及野外调查等方面研究,对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对有利区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炭质硅质页岩在研究区内分布广泛,沉积厚度达35~200 m,其中在开化—常山—玉山地区的平均厚度超过50 m;有机质丰度高(1.48%~23.53%),镜质体反射率适中(2.01%~3.0%),有机质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研究区荷塘组地层发育微孔隙、微裂缝等孔隙类型,储集性能较好。等温吸附实验测得炭质硅质页岩吸附气含量平均为5.93 kg/t,表明荷塘组炭质硅质页岩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吸附性。【结论】以在高热演化程度环境中找热演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和在复杂的构造背景中寻找相对稳定的区域为准则,研究认为开化—常山—玉山地区寒武系荷塘组炭质硅质页岩分布厚度适中,有机质丰度高,成熟度相对较低,页岩气保存地质条件较好。创新点:浙西南—赣东北地区寒武系荷塘组页岩具备页岩气富集的物质基础;热演化程度是下扬子地区寒武系荷塘组页岩气能否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热红外遥感是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常用技术,对江西寻乌地区的Landsat 8热红外影像采用单窗算法,根据MODIS影像计算大气水汽含量,并逐步获取反演参数,得到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利用MOD11_L2地表温度产品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反演有效性。通过对已有地热资料和地质构造背景的研究,总结地热形成的有利构造条件,分析地表反演温度与已有地热及断裂构造之间的空间关系,建立地热异常区圈定依据,并剔除假异常,最终在研究区圈定了11个潜在地热异常区,为该区地热勘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矿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之北部Cu-Pb-Zn-Ag-萤石成矿亚带,成矿条件优越。该文通过地质测量、槽探工程和钻探工程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结合已有的坑道工程,总结矿体的空间分布、赋存状态及控矿因素,开展成矿规律和成矿作用研究工作;通过对成矿地质体及成矿构造的综合研究,判断成矿时代,探讨成矿机理。研究表明:该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萤石矿床,印支晚期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物质来源,NE向主断裂及次生的压扭性断裂是矿区的主要导矿、贮矿构造。运用研究成果探明该萤石矿床资源储量达中型规模,扩大了萤石矿床的资源前景,并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2017年江西汛期设区市城区暴雨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虹霞  智海  马中元  张瑛  何文 《气象科学》2019,39(2):274-284
使用江西WebGIS雷达拼图和自动站雨量、雷电监测、强天气监测等数据,以及MICAPS常规天气图资料,对2017年3—7月江西汛期11个设区市26次城区暴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年江西汛期共出现52日暴雨过程,其中江西11个设区市所在地城区出现26次暴雨。在这26次城区暴雨个例中,有23次伴随出现短时强降水,有3次降水比较均匀。暴雨维持时间长短不一,最长的有15 h,最短只有3 h,平均是10 h。有5次出现大风天气,21次没有大风出现。雷达回波特征主要有3种: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带状(飑线、回波带)、絮状(絮带、絮团)。这3种回波形态特征,出现率最高的是絮状回波,即比较宽、嵌有中等强度的对流单体絮带状回波带,强度40~55 dBz,出现16次,概率62%;其次是窄而长、紧密排列由强单体组成的飑线回波带,强度50~60 dBz,出现8次,概率30%;块状(强单体、超级单体)回波强度最强,中心强度达到60~70 dBz,出现2次,概率8%。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在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十余年找矿成果的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了江西钨锡成矿区(带)时空演化规律, 建立了江南和南岭2条钨锡多金属成矿带, 进而划分9条成矿亚带和15个矿集区; 厘定了包括江南地块与燕山期Ⅰ型中酸-弱酸性斑岩有关的铜钨金钼矿床成矿系列等共3个成矿系列、与燕山晚期S1型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银矿床成矿亚系列等6个成矿亚系列和朱溪式等15个矿床式; 总结了3个钨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特征及成矿规律, 剖析了朱溪、大湖塘、东坪、松树岗等找矿重大突破典型案例; 提出了“异常指方向、标志定靶区、主攻新类型”的“面上选点”找矿预测及勘查思路, 研发了“脉面层体”就矿找矿法的“点上突破”朱溪式“关键控矿要素识别勘查模型+地球化学元素示踪+地球物理三维反演+钻探”等快速、精准、高效探测技术组合的找矿方法, 对江西钨锡矿找矿潜力进行评价分析, 并提出下一步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求江西九江红土地层中所记录的古气候环境信息,论文在对江西九江红土剖面的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等生物标志化合物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正构烷烃和一元正脂肪酸的来源及其碳数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江西九江红土剖面上部均质红土中正构烷烃的CPI、∑C_(21)~–/∑C_(22)~+及一元正脂肪酸的CPI_L值均大于其下部的网纹红土,且波动较为明显,表明网纹红土的形成气候比其上的均质红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反映了中更新世中期(600~300kaBP)的极端暖湿期;正构烷烃的∑C_(21)~–/∑C_(22)~+、(C_(15)+C_(17)+C_(19))/(C_(27)+C_(29)+C_(31))、(C_(16)+C_(17)+C_(18))/(C_(29)+C_(31)+C_(33))、C_(17)/C_(31)在剖面上表现出一致的旋回性变化,反应了江西九江中更新世以来气候的冷暖旋回变化。结果表明红土地层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古气候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