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48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560篇
地质学   1984篇
海洋学   14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一号C卫星和D卫星(HY-1C、HY-1D)是我国首次形成的上、下午组网业务化观测的海洋水色卫星,分别于2018年9月7日和2020年6月11日发射。HY-1C和HY-1D卫星均搭载了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CZI)、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监测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海洋水色水温、海岸带和海洋灾害与环境监测需求,同时可服务于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生态、应急减灾、气象、农业和水利等行业。  相似文献   
2.
祁连素 《贵州地质》2021,38(1):22-28, 64
原先认为泥堡金矿床容矿火山岩系中间的"粉砂岩夹层",研究发现其具有与火山碎屑岩的成分与结构构造特征,包括熔蚀石英晶屑和长石板状晶假象,局部还出现大量生物化石碎片,应归属为蚀变凝灰岩。火山岩系的原"粉砂岩夹层"并不存在,只是短暂的火山喷发间隙,整个容矿火山岩系形成从偏基性火山碎屑岩到中基性火山角砾岩的晚二叠世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旋回的早期到晚期,金矿成矿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印证金成矿作用与火山岩的密切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3.
杨凡  张涵  李娟  王新  陈棋福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2):4406-4424
地幔转换带是上下地幔物质运移和能量交换的必经通道,其速度结构和上下界面的起伏能够为认识地幔内部的温度和物质变化、地幔对流模式等地球演化相关的科学问题提供关键约束.本文利用布设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密度固定台网和流动台阵所记录的远震体波接收函数,采用Ps散射核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获得了台站下方地幔转换带界面及其内部速度间断面的三维精细图像.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俯冲板片上下界面在地幔转换带内清晰可见,在高纬度(44°N)区域存在约 30°的倾角;660-km间断面的深度起伏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与俯冲板片相交处以西 200~300 km,界面出现约 20~40 km的下沉,而长白山和龙岗火山的西北区域存在约 5~15 km的抬升,分别与板片滞留引起的低温异常和局部热物质上涌相对应;410-km间断面的起伏形态较复杂,在大部分区域观测到大于 10 km的下沉,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横向变化,与深俯冲动力学背景下冷的温度异常造成的影响不一致.我们认为板片俯冲、停滞和海沟后撤过程中引起的地幔转换带物质异常、含水状态及分布的变化是显著改变410-km间断面形态的主要原因.本文获得的高精度地幔转换带界面三维形态为更好地认识东北亚地区俯冲板片在地幔物质分布和能量交换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复合油气藏特征独特,为揭示该类油气藏的特征和拓展勘探思路,论述了火山岩的特征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综合薄片、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火山岩的岩相特征和发育模式,采用岩电分析和测井响应特征研究手段定量识别玄武岩和凝灰岩.在此基础上,依据地球物理手段确定火山岩和砂泥岩的波阻抗界限值,并基于测井约束下的波阻抗反演和东营组局部井区杂乱反射的地震特征,实现复杂岩性背景下火山岩的刻画和分布预测.论证结果:馆陶组为火山大规模活动期,发育大套火山岩,火山岩主要分布于油田南部和西南部.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火山小规模活动,发育少量火山岩,零星分布于油田的局部井区;主断裂区火山岩较厚,远离断裂区火山岩相对较薄,主断裂控制火山岩的发育程度和分布;火山岩岩性致密,可作为油藏的盖层和侧向遮挡层,并占据外来碎屑岩的沉积空间;火山岩是研究区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但其分割圈闭,控制和限制碎屑岩储层的分布,也限定了油藏的类型和规模,并对原油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揭示了渤海湾盆地中新生界新的勘探领域,也可为该类油田的油藏评价和开发部署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5.
华雨淋  吕彦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8):2982-2990
利用云南腾冲火山地区15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7923次地震的P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腾冲火山及周边地区地壳及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和地震重定位结果.研究发现,腾冲火山区域地壳内存在明显的地震波低速区,P波速度低于整个区域地壳速度平均值超过15%,上地幔顶部存在规模较大的低速异常区.推测腾冲火山地区存在较大规模的地幔热物质上涌以及向地壳的侵入,热物质在地壳内以岩浆囊形式存储,并且壳内岩浆囊之间可能存在岩浆通道.通过联合反演获得的地震重定位结果显示,丛集地震位置更加集中,其展布特征与断裂构造具有显著的对应关系,表明研究区域断裂构造比较活跃.获得的高分辨率三维P波层析成像结果,为进一步认识火山地区岩浆存储特征以及地震分布与区域构造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地震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硼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在俯冲带的循环与成矿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硼是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材料科学及核工业领域的重要元素。硼与氢的核聚变反应是未来具备运用潜力的清洁能源。硼作为典型的亲石元素,是高度不相容元素。硼元素容易富集于蚀变洋壳及蛇纹石化地幔橄榄岩中。而在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硼具有强的流体活动性,会优先赋存于流体中。因此,当蛇纹石化的大洋岩石圈及覆于其上的沉积物在俯冲过程中发生脱水,这使得弧前地幔楔发生大规模的蛇纹石化。此时大量硼元素很可能随俯冲流体释放并封存于弧前地幔楔中。目前已发现的超大型硼矿床主要位于聚合型板块边缘,尤其土耳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硼酸盐储量。我们推测这些矿床的形成基础条件之一可能与弧前高度蛇纹石化的地幔楔有关。尤其是在洋 陆俯冲环境,弧前蛇纹岩或蛇绿混杂岩首先通过俯冲侵蚀再循环到火山弧岩浆中,使得岩浆更富集硼。随后弧火山喷发大量富硼的火山岩、岩浆热液及水气。在岩浆冷却过程中,硼元素析出、沉淀于火山表面,并伴随风化、侵蚀过程汇聚至碰撞造山带的封闭湖盆之中。此外,干冷的气候条件下也进一步促进了硼的成矿。我国具有形成大型、超大型硼矿的地质条件,应加大研究及探勘力度,并适当购买硼作为战略储备。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区的早、中三叠统地层界线(T1/T2)附近发育一套与火山喷发沉积有关的粘土岩层,其锂含量区域性富集.评价该套粘土层锂成矿潜力并确定粘土型锂矿的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地质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重庆温泉、四川谢家湾、贵州辅处、贵州马落菁界限粘土岩年龄为248.6±0.8 Ma、242.5±0.7 Ma、246.1±0.6 Ma、248.1±0.8 Ma,与早-中三叠世界限年龄相近(247.2 Ma).全岩富Li、K2O,高MgO,亏损Na2O;相对富集不相容元素(Rb、W、Sn、Bi、Th、U),相对亏损相容元素(V、Cr、Co、Ni)等;Li与不相容元素(Sn、Ta、Ga等)呈正相关关系,总体上显示与流纹-英安岩具有亲缘性.图解分析显示界限粘土岩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岩经粘土化蚀变作用后的产物,构造背景为印支早期扬子板块西南缘俯冲碰撞引起的火山喷发活动或峨眉大火成岩省岩浆作用后续热液-沉积活动.综合分析认为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岩成分继承造成了界限粘土岩高K、富Li的地球化学特征,粘土矿物吸附作用也对界限粘土岩锂富集有所贡献,蒸发沉积作用对大面积沉积粘土层锂富集有限.今后在寻找沉积粘土型锂矿时建议以中国西南部T1/T2界线附近火山喷发-沉积成因粘土层为重要找矿层位,以同时代古火山口盆地或类似的古地貌分布区为重要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8.
火山震颤是在远离火山地区观测到的一种具有较长持续时间,没有明显体波到时的地震波信号,与振幅相似的小震相比,非火山震颤的高频成分几乎没有。非火山震颤常在环太平洋俯冲带以及转换断层的板块交界面被探测到,并且有些非火山震颤伴随着慢地震,还能被远震面波诱发,但对于诱发非火山震颤所必需的环境尚不明确。中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具有东南沿海俯冲带以及多个大断层构造环境,这就给国内非火山震颤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充分的研究环境。本文对非火山震颤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并综述其定义、识别、定位、成因以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潘波  程滔  徐丹  刘松军 《岩石学报》2020,36(7):2067-2080
长白山天池火口北侧天文峰之上,一套醒目的黄色浮岩引起广泛的关注,其颜色成因问题更是讨论的热点。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显微形貌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探索了黄色浮岩的颜色成因问题,并对此次喷发活动(天文峰期喷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黄色浮岩与其下部灰白色浮岩应为同一期喷发所形成,两者成分一致且特征相似。黄色浮岩初始颜色为灰白色,后期受所处环境(降水丰富)与本身气孔特征的影响,浮岩内发生了元素析出和元素沉淀的过程。首先,浮岩内Si与H2O结合形成弱硅酸(H2Si O3),而大气中CO2与H2O结合形成弱碳酸(H2CO3),在弱酸环境下火山玻璃逐渐析出Si、K、Al、Ca和Fe等阳离子,而析出的元素易溶于水的部分被流水带走,难溶于水的Fe与Al富集并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同时由于Fe可与H2O络合形成黄色的Fe的水合物(Fe2O3·n H2O),而Al与H2O络合形成凝胶状白色水合物(Al2O3·n H2O),两者混合形成了黄色胶状物粘附在火山玻璃壁上,改变了浮岩原本的灰白色,形成了黄色浮岩。因此,天文峰期浮岩的黄色是由于后期风化淋滤作用所造成,属于次生色。本研究提高了对火山喷发堆积物风化淋滤作用过程的认识,也为其他地区相似颜色变化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Gao2008、Crowley2013和Sigl2015火山强迫资料,均基于极地冰芯重建。由于每组重建使用的冰芯数据和分析方法等不同,因此结果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气候模式应用。文中详细梳理三组火山强迫资料在原始冰芯数据、信号识别提取和沉积通量计算等方面的差异;介绍重建中涉及的对未知火山事件发生季节、纬度及从极地硫酸盐沉积通量向平流层辐射强迫通量转换等所做的假设;归纳资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重建不确定性对模式应用的影响,希望为涉及气候模式的研究工作提供从气候系统外强迫资料解读或审视气候变化模拟与影响评估的视角,更好为气候模拟和预测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