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99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改进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贵州草海黑颈鹤栖息地不同水位梯度下沉积物汞(Hg)、(As)形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海湿地沉积物中Hg含量在0.45~1.51-mg/kg之间,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形态组成上,残渣态汞(Res-Hg)有机结合态汞(Org-Hg)碳酸盐结合态(Car-Hg)铁锰氧化态(Fe-O-Hg)可交换态(Ex-Hg),不同水位梯度下含量和赋存形态在不同区域不一致.As含量在16.4~23.8-mg/kg之间,形态依次为残渣态(Res-As)有机结合态(Org-As)铁锰氧化态(Fe-O-As)碳酸盐结合态(Car-As)可交换态(Ex-As).-As含量与贵州省土壤背景值持平,随着水位梯度的抬升,其总量呈增加趋势,残渣态占比逐步增多,性质逐渐稳定.采用地积累指数(I_(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_r~i)、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Hg、As的危害程度进行分析表明,基于草海较高Hg环境背景值,Hg整体污染风险较高,As处于低水平的污染风险等级且对环境影响较小.该研究揭示了不同水位梯度下Hg、As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对草海湿地水位抬升恢复湿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曾斌  韦晓青  邹胜章  李录娟  黄荷 《地球科学》2018,43(11):4237-4245
岩溶地下河是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水源,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除通过落水洞等直接进入并污染地下水外,还会在表层岩溶带溶缝、溶隙内吸附、滞留及富集,并在特定条件下再次迁移,成为"稳定次生污染源".以广西某污染事件为例,采用窄缝槽物理模型装置进行的动态吸附、解吸实验,并结合地球化学模拟研究污染物在表层岩溶带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显示表层岩溶带对的吸附以物理吸附(扩散过程)为主,相比吸附过程而言解吸速率则显得缓慢,而酸溶液相比去离子水可促进的解吸过程.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土壤矿物中以针铁矿对的吸附贡献最大,而酸溶液通过溶蚀针铁矿等矿物削弱对的吸附能力.因此在西南岩溶地区,表层岩溶带系统一旦纳入污染物,则解吸过程缓慢,易形成污染物的滞留、富集;而酸雨作用下的解吸、迁移过程加快,则会提高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1∶1王水处理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元素。测定样品采用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进行试验,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满足《地质矿产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质量要求。经试验,该方法精密度(RSD,n=12)为1.48%~5.63%,检出限(ug/g)6.42,加标回收率为95.15%~104.6%,其方法简便快速,操作周期短,适合大批量地区化学样品中高含量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4.
金戈  邓娅敏  杜尧  陶艳秋  范红晨 《地球科学》2022,47(11):4161-4175
地下水不仅直接危害供水安全,还可通过与湿地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湿地水质进而威胁湿地生态安全.长江中游河湖平原已被报道广泛分布有高地下水,而位于长江中游故道区域的天鹅洲湿地地下水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尚不明确,湿地与地下水的交互作用对地下水中季节性动态的控制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天鹅洲湿地采集2个水文地质钻孔的35件沉积物样品、12个分层监测井不同季节的共72组地下水样和18组地表水样,通过水位-水化学监测、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分析和、铁形态表征探究天鹅洲湿地地下水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控制机理.研究发现天鹅洲湿地地下水含量为1.08~147 μg/L,牛轭湖外侧浅井(10 m)地下水含量普遍高于深井(25 m)和牛轭湖内侧浅井(10 m)、深井(25 m)地下水,枯水期和平水期的含量高于丰水期.牛轭湖外侧浅层地下水系统具有更厚的粘土、亚粘土沉积,沉积物中总、强吸附态和易还原的铁氧化物的含量更多,吸附的水铁矿等无定形铁氧化物还原性溶解导致释放进入地下水中.枯水期天鹅洲湿地底部向牛轭湖外侧浅层含水层输送不稳定的有机质,使天鹅洲湿地地下水-地表水界面成为释放的热点区域.丰水期时牛轭湖外侧含水层受长江补给的影响,还原环境发生改变使地下水中的和铁被氧化固定从而不利于向地下水释放.   相似文献   
5.
在甘肃北山干旱戈壁荒漠景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三白墩地区进行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定水系综合异常10处。优选AS-3异常,采用100 m×20 m的网度,在1/3线距范围内多点采取2~20 mm粒级岩石碎屑的方法进行详细检查。圈定岩屑综合异常3处,对异常特征进行研究,确定主成矿元素为As、Au,并优选综合异常2个。利用地球化学剖面、槽探等方法进行详细检查,发现Au矿体4条,As矿体2条,Au、As矿化体各1条,显示出该方法在甘肃北山干旱戈壁荒漠景观区找矿中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同时也说明可以运用1∶1万岩屑测量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进行查证。  相似文献   
6.
为探析长江口沉积物-水界面的迁移转化机制,本文分析了2019年夏季长江口4个站位上覆水和间隙水中总As浓度及形态的剖面变化特征,耦合氧化还原敏感元素(Fe、Mn和S)的剖面变化剖析了沉积物-水界面循环的Fe-Mn-S控制机制,同时结合相关功能基因探讨了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的微生物调控过程,估算了沉积物-水界面总As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除A7-4站位外,长江口其他3个站位间隙水总As以As3+为主要存在形态,且总As浓度均在上覆水中为最低值(0.748~1.57 μg·L-1),而在间隙水中随着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加并在6~9 cm深度达到峰值(7.14~26.9 μg·L-1)。间隙水总As及As3+浓度的剖面变化趋势与溶解态Fe2+、Mn2+相似,其均在中间层出现高值,说明沉积物Fe/Mn还原带的释放可能是随固相Fe(Ⅲ)或Mn(Ⅳ)的还原而转移到间隙水中的。氧化层和Fe/Mn还原带过渡区间隙水浓度与异化还原菌功能基因arrAarsC丰度存在对应关系(除A1-3站外),说明异化还原菌将溶解As5+或固相As5+还原为溶解As3+可能是该过渡层迁移转化的另一重要过程。硫酸盐还原带的间隙水总As和As3+浓度降低,但由于间隙水的低S2-浓度不利于硫化物生成,因此深层间隙水可能与铁硫矿物结合而被移除。底层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是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随底层水DO浓度的降低,迁移转化更倾向于微生物还原控制。长江口沉积物-水界面总As的扩散通量为1.18×10-7~2.07×10-7 μmol·cm-2·s-1,均表现为沉积物间隙水中总As向上覆水释放,即沉积物是研究区域水体总As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典型灌区河南段是豫北平原重要的农业种植区。该地区浅层水质整体较差,因常用于作物灌溉或家畜饮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因此对该地区地下水中与氟浓度变化特征和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该地区地下水污染的认识水平。本文基于2010年和2020年在灌区范围内采集的327组浅层地下水样品,研究区内地下水和氟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十年间灌区浅层地下水中、氟的演化特征,探索分析与氟浓度及空间变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浅层地下水中存在与氟超标问题,2020年浅层地下水中高浓度大于10μg/L)和高氟(氟浓度大于1mg/L)的样品数量分别占总数的26.1%和26.06%。高水分布在太行山前洼地与黄河冲积平原等泥沙互层结构的沉积环境中,还原性较强,同时地下水径流不畅,较强的阳离子交换作用使得其所处环境中Ca2+浓度较高。近十年间浓度增加的水样占总数31.8%,浓度减少的水样占36.7%。浓度的增长(减少)是地下水还原性增强(减弱)使得锰氧化物溶解释放(吸附)导致。近十年间不同地区农业灌溉和水源置换等用水方式导致水位变化是引起浓度变化的潜在因素。高氟水主要分布在河南新乡与濮阳的黄河沿线,氟离子浓度受到沉积物中萤石等钙质矿物溶解影响,使得高氟地下水出现在低钙环境中。近十年间研究区中氟离子浓度减少的占总数60.2%,氟离子浓度增加的占32.1%,整体变化趋势向好,但是高氟区中氟离子浓度继续增加。氟浓度的变化同样受到Ca2+变化影响,在Ca2+浓度降低(升高)时氟浓度进一步升高(降低)。地下水中氟升高地区分布在黄河沿线,因此受到黄河水补给影响较大,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阳离子交换作用减弱,使得Ca2+浓度降低,此时地下水中浓度受到环境影响而降低,因此研究区氟增加地区中与氟的分布和演化呈现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晶  谢作明  王佳  杨洋  刘恩杨 《地球科学》2021,46(2):642-651
硫在铁和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下水系统中硫循环的中间产物S(0)对细菌转化铁和的影响尚不清楚.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研究硫参与下细菌D2201对液相和载针铁矿中Fe(III)和As(V)的还原作用.结果表明:细菌D2201具有很强的铁还原能力,可以将液相中74%的Fe(III)还原;加入硫后,细菌还原S(0)产生的S(-II)使铁还原率提高到94%.但是,硫没有明显影响细菌对的还原.在实验初期,细菌明显加速了载针铁矿的还原,最终还原释放到液相中的Fe(II)浓度为32.12 μmol/L;硫的加入增强了细菌对载针铁矿的还原,还原溶解的Fe(II)增加至284.13 μmol/L,同时,的释放量也增加了1.6倍.这些结果表明硫显著促进了细菌对针铁矿的还原溶解并加速的释放.XRD和SEM-EDS结果显示,细菌还原针铁矿但不改变其矿相,而硫的加入也仅使矿物发生一定程度的团聚,并没有使其转变为其他矿物,也未导致的再吸附.   相似文献   
9.
矿渣和酸性矿山废水的排放会使矿区周围的农田受到污染。为研究厌氧条件下矿区农田中氮和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摇瓶实验探究了含水铁矿在厌氧含氮农田中释放的形态的变化,通过柱实验探究了水稻生长对氮、形态和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厌氧条件下,外源氮的加入促进了污染水稻土中As(Ⅴ)的还原,使生成的As(Ⅲ)浓度最高达396μg/L;在柱实验模拟的厌氧农田不同层位中,水稻的生长过程促进了氮和的还原以及向下层位的迁移,使装置中的As(Ⅲ)浓度最高达517μg/L;摇瓶实验和柱实验在相近的厌氧条件下,NO-3的存在能够直接参与As(Ⅴ)还原。研究结果为农田污染的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王水溶矿-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矿石和锑矿石中主、次量元素、锑、硫及含量范围在100μg/g以上的铜、铅、锌等元素的方法。研究了放置时间、溶液酸度、氧化剂与络合剂对、锑、硫及其他元素测定的影响。不同王水浓度酸度对可同时测定的其他元素的影响不明显;当溶液酸度较小时,不能放置,应及时测定;如需放置,应在溶液定容前加入酒石酸防止水解。样品中、锑、硫的含量在0.74%~39.7%时,相对误差(RE)在-0.17%~7.74%,5次独立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含量在100~500μg/g以下的Sb,RE在-2.5%~4.79%,5次独立测定的RSD均小于2%。由于稀释倍数较大(DF=1000),不能准确测定含量在100μg/g以下的铜、铅、锌;含量在100μg/g以上的铜、铅、锌的RE在-10.3%~10.3%,5次独立测定的RSD基本小于5%。经标准物质验证获得满意结果。方法也可应用于、锑含量较高的硫化矿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