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邢立达  董辉  彭光照  舒纯康  胡晓冬  江华 《地质通报》2009,28(10):1390-1395
记述了自贡地区的和平永川龙(和平中华盗龙)(Yangchuanosaurus(Sinraptor)hepingensis)ZDM 0024存在一断裂后愈合的肩胛骨,这是中国兽脚类病理学的首次详细记录。该肩胛骨有骨皮质不连续、成角畸形、骨痂形成,符合骨折后愈合的表现,而且从其病理特征看,病理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的可能性极大。还分析了同时期动物群中可能存在暴力施加者,拥有尾锤的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可能性最大,这为和平永川龙的骨折提供了一种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马门溪龙属(Mamenchisaurus)的分类位置及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对马门溪龙属的分 类位置进行讨论。认为它应归属于勺齿蜥龙超和产中的马门溪龙科,从而对蜥脚类科一级的分类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文章对马门溪龙属的演化进行了探讨,提出其祚应为中侏罗世的峨眉龙属。  相似文献   
3.
侏罗纪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重要的产煤期,然而此时云南、四川中-南部没有煤系出现,反而发育了一套独特的“红色岩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繁盛着蜥脚亚目等形形色色的恐龙,与中国北部、东部地区的恐龙类群有明显的差异。马门溪龙在中国主要发现于四川,最近在云南侏罗纪“红层”中发现云南马门溪龙(新种)尚属首次,再次证实禄丰一带存在上侏罗统。该化石产于禄丰川街盆地老长箐-大尖峰剖面,在其下部地层中还分别产出代表中侏罗世的川街龙和早侏罗世的禄丰龙化石。能在同一完整地层剖面上见到不同时段早、中、晚侏罗世3套恐龙动物群,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侏罗纪在全球范围内属于重要的产煤期,然而此时云南、四川中-南部没有煤系出现,反而发育了一套独特的“红色岩系“.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并繁盛着蜥脚亚目等形形色色的恐龙,与中国北部、东部地区的恐龙类群有明显的差异.马门溪龙在中国主要发现于四川,最近在云南侏罗纪“红层“中发现云南马门溪龙(新种)尚属首次,再次证实禄丰一带存在上侏罗统.该化石产于禄丰川街盆地老长箐-大尖峰剖面,在其下部地层中还分别产出代表中侏罗世的川街龙和早侏罗世的禄丰龙化石.能在同一完整地层剖面上见到不同时段早、中、晚侏罗世3套恐龙动物群,这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5.
位于拉萨地块南缘的桑日群火山岩通常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沿拉萨地块南缘向北俯冲消减的产物,但其喷发持续时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约束。在桑日群火山岩系中识别出一套稍晚于桑日群火山岩的侵入岩脉, 脉岩中的锆石用U-Pb LA-ICPMS 法测得年龄为(93.4±1.1) Ma。据此认为桑日群火山岩的喷发时间应不晚于93.4 Ma。前人的研究表明桑日群的活动时限可以追溯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因此其所代表的新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至少从晚侏罗世延续到了93.4 Ma 左右。另一方面, 这些侵入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俯冲成因的桑日群弧火山岩, 如埃达克岩(麻木下组)和钙碱性的火山岩(比马组), 而与东部朗县和里龙一带 的侵入岩非常相似, 它们很可能是板片俯冲导致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这种差异暗示在新特提斯洋 俯冲消减过程中其深部动力学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报道了鄯善地区中侏罗统齐古组产出一新的、原地保存的巨型蜥脚类恐龙—鄯善新疆巨龙( Xinjiangtitan shanshanesis gen. et sp. nov. ) 。其特征为: 倒第2 节颈椎在腹侧后1 /4 处向后发育一条棱嵴,并在后关节面下形成一小的半圆形突; 最后两节颈椎很长( 其长度之和为股骨、胫骨长度之和的63%) ; 第1 荐肋不参与构成荐椎轭; 股骨非常粗壮( 远端最大宽度为股骨长度的33%) 。支序分析显示新疆巨龙( 新属) 与马龙溪龙互成姊妹群,无疑为马门溪龙科中的一个新的分类群。但新疆巨龙( 新属) 还具有一些更接近于梁龙类的特征,包括发育明显的栖肌突、较短的后肢和股骨第4 转子位于股骨后侧内缘等。新疆巨龙( 新属) 的体长推算为30 ~ 32 m。  相似文献   
7.
黄寰 《国土资源》2003,(8):50-52
日前,一则由新华社向全球发出的通稿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我国科学家首次将CT技术应用于蜥脚类恐龙头骨结构分析,结果发现,在博物馆中原装在合川马门溪龙骨架或骨架模型上与梁龙头相仿的头骨模型,居然是错误的。而且,马门溪龙并不是许多科学家原认为那样像长颈鹿一般“昂首阔步”,其颈子最适合的斜角在20°。 这位年龄不过39岁的科学家就是重庆自然博物馆代馆长、成都理工大学欧阳辉博士。  相似文献   
8.
9.
四川井研马门溪龙动物群地层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井研的含马门溪龙动物群地层进行描述划分 ,并且将其中的化石与马门溪龙属中其他类型在形态特征、地层层位上逐一对比。综合分析得出了井研马门溪龙动物群出现于晚侏罗世早期、而且在形态组合上是较为原始的类群 ,形态学的鉴定和地层学结果相互吻合 ,同时也进一步清晰了马门溪龙属在晚侏罗世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