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完全免费   156篇
  地质学   34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河北省东坪碲化物金矿床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碲化物金矿床,矿化为含金石英大脉和含金钾长石脉,两者之间在空间上为过渡关系。为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尤其是地幔流体参与成矿的程度,笔者从研究成矿流体入手,应用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对矿区主矿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的测试,并测定了He-Ar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东坪碲化物金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CO2-NaCl-H2O型和H2O-NaCl型,整体以CO2广泛发育为特征;矿区的成矿温度为250-400℃,集中于300-340℃,成矿压力为40-180MPa,主要为60-100MPa;流体成分主要为CO2和H2O,含少量H2S、N2、CH4、CO和C2H2;流体盐度w(NaCleq)为5%-7%;流体总密度为0.48-0.79g/cm^3;矿脉中石英的R/Ra比值高达0.3-5.2,明显高于地壳流体(0.001)。基于碲富集、高、R/Ra比值、成矿流体富CO2,笔者认为矿床成矿作用与地幔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伍平  李献华 《岩石学报》2004,20(3):501-510
燕山造山带中段(冀北下板城)中晚侏罗世髫髻山组火山岩主要由粗安岩和粗面岩组成。火山岩具有高的SiO_2(>55%)、Al_2O_3(15.70%~17.55%)、Na_2O(3.79%~5.42%)、Na_2O K_2O(5.99%~9.38%)、CaO(2.31%~6.48%)和低的MgO(≤4.01%,Mg~#≤0.50),高Sr(428~816μg/g)及Na_2O/K_20比值(一般1.11~1.88),轻稀土元素富集,Sr/Y和Rb/Sr比值低。其中,粗安岩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Yb_N<8.5,Y<19μg/g),Y/Yb(12.62~15.06)和(Ho/Yb)_N(1.23~1.50)比值较高,Eu负异常不明显(Eu/Eu~*=0.90~0.95),具有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髫髻山组粗安岩起源于大陆下地壳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粗面岩为粗安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4.
河北张家口水泉沟岩体SHRIMP年代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采用先进的 SHRIMP测年技术对河北水泉沟碱性杂岩体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东坪金矿区水泉沟岩体二长岩锆石 U- Pb年龄为 (390± 6)Ma,后沟金矿区水泉沟岩体正长岩年龄 (386± 6)Ma,比较可信地确定了水泉沟岩体的成岩时代为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这表明北部温都尔庙-西拉木伦河加里东俯冲造山运动强烈地影响本区,水泉沟岩体是这次运动的产物。根据前人测得的东坪和后沟金矿床蚀变围岩钾长石的 Ar- Ar和 K- Ar年龄,金矿化的时代是中生代燕山期,与岩体的成岩年龄有 200 Ma的时差,成因上可能与碱性杂岩体关系不大,因此,东坪和后沟等金矿床可能不属于碱性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5.
都山花岗岩体是冀东地区最大的花岗岩基,在其周边产有众多与其有关的“卫星”岩体和岩脉。采用先进的SHRIMP定年方法,测得都山花岗岩基的206Pb/238U年龄为(223±2)Ma,其东侧三家金矿区成矿前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222±4)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基和花岗斑岩脉可视为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这种晚古生代末—早中生代印支期的花岗岩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广泛分布,显示它是一次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的产物。根据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有关判别图,都山等印支期花岗岩可能属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后碰撞花岗岩。花岗斑岩脉中发现有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表明花岗斑岩的部分源岩为区内新太古代八道河岩群变质岩。都山花岗岩与花岗斑岩脉同时、同源,推测其源岩也有部分为新太古代结晶基底的变质岩。花岗岩与区内金矿化有较大的时差,两者不存在直接的成因联系,仅表明成矿晚于早中生代印支期。  相似文献
6.
许保良  阎国翰 《岩石学报》1999,15(2):208-216
燕山期花岗质岩石广泛出露在冀北地区,从中可以识别出碱钙性、过铝质和碱质三个岩石系列。本文系统报道了它们的产状、岩类学、主要元素、痕量元素、稀土元素、年代学和ISr资料;重点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问题。碱钙性岩石系列主要由石英二长闪长岩元素、二长花岗岩元素、正长花岗岩构成;SiO2含量变化范围是62%~75%;K2O+Na2O在7.63%~8.88%之间;A/CNK<1.05,CA指数55。过铝质系列由流纹斑岩为代表,具有高硅(SiO2>73%)、富钾低钠(K2O/Na2O为1.44~9.13)、过铝质(A/CNK是1.17~1.43)的特点。碱性系列的岩石组合是碱长正长岩(碱长粗面岩)-碱性石英正长岩(碱流岩)-碱性花岗岩(碱性流纹质熔结凝灰岩)。它们的SiO2含量变化于57%~77%之间,K2O+Na2O、K2O、Na2O分别大于9%、4%、5%,NK/A为0.9~1.12。以过铝质、碱钙性和碱性为序,三个岩石系列的Nb、Ta、Zr、Hf、REE含量依序增高,显示出明显的区别。上述特征表明,三个岩石系列的性质和特征明显不同,分别属于三种岩石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1 Introduction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of the early Precambrian rocks, eastern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regions for early Precambrian study of China. From the 1960s up to now, a great deal of geological surveys and researches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the region. The region was well-known among geologists of the world for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isotopic age of c. 3500 Ma (Rb-Sr Group, Laboratory of Isotopic Geology and Composite Research Group, Institute of Geology, Academ…  相似文献
8.
北岔沟门地区广泛分布中生代侵入岩体.本文选取了该地区有代表性的8个岩体进行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建立其年代格架并探讨岩石的成因演化.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颗粒级锆石的U-Pb同位素测年数据表明所研究的岩体主要有三期早三叠世(245~250Ma)、晚侏罗世(140~147Ma)和早白垩世(125~137Ma).地球化学数据表明岩石普遍具有较高的钾含量、准铝质,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部分为橄榄玄粗岩系列.岩石不同程度地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和大离子亲石性元素(LILE)解偶等特点.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BaSr和低BaSr两种类型,其中高BaSr型具有高Al2O3(≥15%)、Sr(≥400×10-6) 和低Y(≤18×10-6)、Yb(≤1.9×10-6),高的Na2O/K2O(>1), Sr/Y(>20)、La/Yb(≥10)比值;较高的Mg#(38.47~57.78)、具正的或弱的铕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这些特征与埃达克岩具有某些相似性;而低BaSr型岩石SiO2、K2O、Y、Yb含量相对较高、Al2O3、Sr、Ba含量相对较低、具明显的铕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尽管两类岩石在时空上密切共生,但可能具有不同的源区和成因机制.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中生代侵入岩总体形成在加厚地壳的构造背景下,与底侵作用或壳幔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冀西北水泉沟正长岩杂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志伟  赵振华 《岩石学报》1996,12(4):562-572
水泉沟碱性正长岩杂岩体侵入于太古宇桑干群变质岩中,岩体主要由碱性长石正长岩、角闪碱长正长岩、正长岩、石英碱长正长岩等组成,属碱性岩系列,在岩石的石英颗粒中见有熔融包体的存在。岩石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平滑的右倾模式,无明显的铕异常。岩石的Pb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16.457~18.286、207Pb/204Pb=15.270~15.472、208Pb/204Pb=36.539~37.393,石英的δ18O值为8.0‰~8.5‰,(87Sr/86Sr)i≈0.705,岩石的tDM为1.6~1.9Ga,εNd(t)为-7.45~-13.1,明显大于区域基底的εNd(t)值(-20±)。以上结果表明,岩体为上地幔和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岩体角闪石39Ar-40Ar年龄327Ma,为海西期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白石山中元古代地震遗迹的发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构造峰林游览路线上,中元古界雾迷山组(距今10~14亿年间)第二段地层下部,发现“震动坍塌巨角砾岩”(震积岩)。“巨角砾岩”受两条同沉积期正断层控制,是由两侧断崖上坍塌的岩块瞬时地在水下形成的。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震积岩(古地震遗迹)。根据震积岩的规模与两条正断层的断陷程度推测,白石山古地震的强度大体相当里氏6级以上,是华北中元古代地震灾变事件濒发期的具体表现。白石山距古太行山深断裂不足10km,白石山震积岩、同沉积期正断层与古太行山断裂带均呈NNE向延伸,推断当时白石山地区处在古太行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