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岩体闪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侵入岩,具有较高的SiO2、Al2O3、Sr含量和Sr/Y比值以及(La/Yb)N,较低的Yb、Y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微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U、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玢岩的ISr为0.705 386~0.706 838,εNd(t)为-16.7~-14.9,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36.614、15.226、16.545,与木吉村矿床矿石中的硫化物铅同位素数值基本一致,Sr-Nd-Pb同位素共同表明其岩浆形成可能与有深源基性物质参与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认为木吉村含矿岩体可能主要来自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学者对发育于弧环境和碰撞造山环境的斑岩铜矿成岩机制已取得了深刻的理解,但对产出在克拉通内部的斑岩铜矿成岩机制在认识上还有所欠缺。本文报道了侵位于144Ma木吉村斑岩铜矿内的含矿闪长玢岩的岩石地球化学资料,以揭示木吉村斑岩铜矿的含矿斑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资料显示:含矿闪长玢岩具有较低的(^(87)Sr/^(86)Sr)i值(0.70599~70690)和εNd(t)值(-19.4~-14.9),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元素Y和Yb。木吉村含矿斑岩与王安镇杂岩体镁铁质岩(辉石岩、角闪石岩、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模式、Sr-Nd同位素组成及亲EMⅠ地幔特征,这些岩浆岩呈现持续性的成份演化趋势,反映出它们的同源性。木吉村含矿斑岩及相关的镁铁质岩石具有相对较低的(^(87)Sr/^(86)Sr)i值(0.70564~706897)和εNd(t)值(-19.4~-13.8),显著区别于中上地壳同位素区域。含矿斑岩起源于伸展背景下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岩浆,其上升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下地壳混染。玄武质岩浆在深部岩浆房发生堆晶作用形成具典型堆晶结构的角闪石岩等基性岩,随后在浅部岩浆房经历两阶段辉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岩-闪长玢岩系列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含矿斑岩。此过程可能是形成华北克拉通木吉村斑岩铜矿含矿斑岩的机制和动力诱因。  相似文献   
3.
结合河北涞源木吉村铜矿ZK6801孔深孔绳索取心钻进实践,总结了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工艺在地层复杂的深孔钻探施工的几点经验和体会,着重论述了泥浆护壁堵漏、水泥浆护壁以及套管护壁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木吉村铜(钼)矿床构造控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超 《地质与勘探》2013,49(5):861-871
河北省木吉村铜(钼)矿位于阜平幔枝构造的北段,涞源哑铃状杂岩体连接处西侧拆离带上盘的次级断陷盆地中,是太行山北段一大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本研究依据最新勘探成果,重点分析了矿区构造控岩控矿作用,探讨了构造控矿模式,得出矿床受侵位于断陷盆地中的闪长玢岩体及其与之相关的断裂构造体系和强烈围岩蚀变带所控制,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浮图峪等矽卡岩型铁、铜矿-合儿沟等热液脉型铅锌银矿共同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多金属矿床,具典型的系列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多金属矿田成矿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吉村铜(钼)矿田位于太行山脉中、北段阜平幔枝构造的北东倾伏端,涞源哑铃状杂岩体连接处西侧上盘拆离带的次级断陷盆地中,主要由斑岩型铜(钼)矿、矽卡岩型铁铜矿和外围热液脉型铅锌矿构成,是河北省目前探明的唯一大型铜(钼)多金属矿田,找矿远景巨大。鉴于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在研究矿床成因和指导找矿中的重要作用,对木吉村矿田主要矿床矿石中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辉钼矿、磁铁矿、石英和石膏等单矿物进行了硫、铅、碳、氢、氧、硅、铼等同位素测定、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矿田中硫同位素主值域δ34S=-3.5‰~3.2‰,主平均值为0.3‰;铅同位素206 Pb/204 Pb=15.566 0~17.072 0,平均为16.547 0,207Pb/204Pb=15.031 0~15.523 0,平均为15.258 0,208 Pb/204 Pb=36.292 0~37.375 0,平均为36.721 0;碳同位素δ13 C为-2.94‰~-2.18‰,平均为-2.62‰;硅同位素δ30 SiNBS-28值域为-0.3‰~0.2‰,平均0.0‰;辉钼矿w(Re)为(23.65~266.50)×10-6,平均值为142.33×10-6;δ18 OH2O值为-10.64‰~7.70‰,极差为18.34‰,平均值为-1.47‰,较标准岩浆水值稍低,δD值为-148.4‰~-89.0‰,极差为59.4‰,平均值为-113.7‰,略低于岩浆岩δD值域。从而认为,木吉村矿田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成矿溶液以岩浆水为主,部分来自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6.
太行山北段是中国东部中生代重要的成矿区带,髫髻山组火山岩记录了该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事件发生的时代和有关岩浆作用源区的信息。髫髻山组安山岩中锆石大多具有明显的核幔结构,LA-MCICP-MS测试得出,锆石幔部年龄为144~145Ma左右,核部年龄为2.08~2.65Ga。两组锆石年龄中,前者代表了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两件样品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45.28±0.44Ma和144.61±0.76Ma;后者年龄与华北克拉通在前寒武纪增生变质等演化时代一致,揭示出火山岩形成过程中华北克拉通古老地壳的参与。对应两组年龄,锆石Hf同位素特征也明显的分为两组,中生代εHf_(l)值集中于-25~-10之间,表现为壳幔混合源区特征;新太古代—古元古代εHf_(1)值集中于0~10之间,表现为地壳增生的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的演化时代相一致。结合已有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源于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在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混染(或混合)了华北克拉通的古老地壳,在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后侵位产出。髫髻山组火山岩是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构造背景转换的代表,在其形成后发育有大量与之相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通过总结对比中生代中国东部成岩成矿规律,我们推测太行山地区在中生代可能形成有两期重要的成矿事件,一期以斑岩型铜—钼矿床的形成为特征,另一期由金矿床的产出为代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木吉村斑岩型铜(钼)矿床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拟推流体演化规律,笔者通过对赋矿闪长玢岩体的强硅化带、钾长石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中分别取样测试分析,利用Grant方程定量探讨了各蚀变带围岩中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带入、带出特征,结果表明:岩浆初始热液流体富K而贫Na。相对原岩(蚀变弱的青磐岩化带),在各蚀变带中Fe_2O_3、MgO、P_2O_5和TiO_2从深部强硅化带到浅部石英绢云母化带总体上由带出变为带入,SiO_2、MnO则与上述大体相反,FeO在各蚀变带主体为带出元素。各稀土元素从深部向浅部石英绢云母化带带入特征明显,同时各蚀变带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上表现出斜率一致的右倾型特征,说明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Cu和Mo在石英绢云母化带中富集尤为明显,其次在钾长石化带也明显富集,即海拔400~500 m为主要的Cu、Mo富集区。  相似文献   
8.
提要:木吉村铜(钼)矿床位于河北省涞源县杨家庄镇木吉村,大地构造处于太行山脉中北段阜平幔枝构造的北东倾伏端,涞源哑铃状杂岩体连接处西侧上盘拆离带的次级断陷盆地中,已探明为一大型铜(钼)金银多金属矿床。在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钻孔不同深度矿心中5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测定,获得模式年龄变化范围(143.2±2.2)Ma~(144.9±2.3)Ma,加权平均值为(144±1)Ma;并计算得出等时线年龄为(143.8±1.2)Ma,可厘定成矿时限为燕山晚期,这与太行山中北段区域多金属成矿大爆发事件基本一致。此外,根据流体包裹体特征和矿石辉钼矿Re含量,表明包裹体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二氧化碳包裹体和气液固多相包裹体4种类型。液相成分和气相成分均以H2O 为主,其中气态包裹体还可见CO2;成矿温度大体为中温,盐度为中低盐度;成矿物质来源于地球深部。  相似文献   
9.
木吉村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床目前已探明为一大型斑岩型铜(钼)_矽卡岩型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木吉村铜(钼)矿床位于山西断窿与燕山台褶带的过渡地带,乌龙沟_上黄旗深断裂带中。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为F4断裂,成矿母岩闪长玢岩与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该矿床具有典型的面型蚀变分带及矿化分带。其矿床成因主要为斑岩-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矿床,以“多位一体”和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