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东北的那丹哈达岭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最东部,它的中新生代热演化史是认识陆内造山活动的关键,但该地区相关研究比较薄弱,其中—新生代的热演化史缺乏有效的约束.因此本文应用磷灰石裂变径迹、锆石和磷灰石(U-Th)/He等多种低温热年代学方法,对东北那丹哈达岭地区的侵入岩开展构造热演化历史研究.热年代学数据和热史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存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10~80Ma)、古新世—始新世(60~40 Ma)两期快速冷却事件,其冷却速率分别为3.42~4.81℃/Ma和1.43~1.83℃/Ma.结合区域构造和应力分析,我们认为两期冷却事件均受构造活动控制.第一期快速冷却事件是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俯冲引发的构造叠加到鄂霍特莫茨克地块并与东亚大陆边缘碰撞引起;而第二期快速冷却事件是古太平洋俯冲的板片后撤使东亚陆缘处于伸展环境,造成东北大面积的剥露作用引起.这次研究增强了对东亚陆缘中新生代构造-热演化历史的认识,对于理解大陆内部造山带的构造变形过程与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国宾  何云龙  杨言辰  孔金贵  冯玥  陈兴凯 《地质论评》2023,69(3):2023030008-2023030008
那丹哈达地体位于锡霍特—阿林造山带中部西缘,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剧烈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育有热泉型、火山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矽卡岩型等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四平山、先锋北山、258高地和跃进山4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研究区燕山期铜金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的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分别为122. 5±1. 1 Ma、117. 0±0. 4 Ma、116. 9±0. 8 Ma和115. 7±1. 1 Ma,矿床成矿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晚期。4个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于中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源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结合矿床地质背景、锆石U- Pb年代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因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相关,属于同一成矿系列,铜金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那丹哈达地区采集了中三叠世红色硅质岩样品,古地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岩样的磁性特征与日本西南美浓地区同时代硅质岩具有相似性,反映了二者是同源同构造环境下的产物。依据沉积地层组合和古地磁数据,那丹哈达和日本美浓地区原为同一地体,而且三叠纪以来均存在大规模北向位移。同时,古地磁数据还表明了日本海是约在80Ma,相当于晚白垩世开始扩张的,致使那丹哈达与日本美浓两地体相互分离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乐部裴德组砾石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德组原指分布在省东部龙爪沟群下部、中生代海相化石层之下的一套含煤的陆相火山碎屑岩地层,所含植物化石一般认为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筘九的中侏罗世组合。裴德组下部的砾石中发现了放射虫化石,鉴定和对比的结果表明这些砾石来自东部的那丹哈达地体。对佳木斯地体和那丹哈达地体拼贴时限和拼贴地点的进一步分析则建议将“龙爪沟群”解体、裴德组形成的时代修正到白恶纪。  相似文献   
5.
那丹哈达地体是中国境内唯一保存的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增生的直接记录,包括跃进山杂岩和饶河增生杂岩。跃进山杂岩出露于那丹哈达地体的西缘,属于地体早期阶段的增生产物,对揭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域、泛大洋和古太平洋构造域之间的转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明确了跃进山杂岩是一套构造混杂岩,主要由硅质岩、石英片岩、大理岩、二云母片岩、石英-云母片岩、变玄武岩、辉长岩、纯橄榄岩、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组成。LA-MC-ICPMS锆石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变玄武岩原岩和辉长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303±2Ma和278±2Ma,此外前人报道了跃进山杂岩中最年轻的玄武岩形成于232±5Ma,这些年代学研究成果限定了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形成于303~232Ma。大量地球化学研究数据证实了跃进山杂岩中的玄武岩为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洋岛玄武岩(OIB)。糜棱岩化绿泥石-绢云母板岩的绢云母^(40)Ar/^(39)Ar测试结果为193±1Ma,根据跃进山杂岩中最年轻的原岩时代为~220Ma,本文限定了跃进山杂岩的最终就位时代为220~193Ma。结合中国东北地区中生代增生杂岩及佳木斯地块和松辽地块东缘晚古生代至中生代的岩浆弧,本文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古亚洲洋和泛大洋构造域向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转换发生在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东部那丹哈达地体位于锡霍特—阿林造山带中部西缘,中生代以来发生了剧烈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发育有热泉型、火山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以及矽卡岩型等铜金矿床。笔者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四平山、先锋北山、258高地和跃进山4个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进行主量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以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旨在探讨研究区燕山期铜金成矿构造背景与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2.5±1.1 Ma、117.0±0.4 Ma、116.9±0.8 Ma和115.7±1.1 Ma,矿床成矿时代属于早白垩世晚期。4个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属于中分异I型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地壳物质部分熔融源区,形成于碰撞后构造背景。结合矿床地质背景、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笔者等认为四平山金矿床、先锋北山金矿床、258高地金矿床和跃进山铜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成因均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相关,属于同一成矿系列,铜金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东部裴德组砾石中放射虫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裴德组原指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龙爪沟群下部、中生代海相化石层之下的一套含煤的陆相火山碎屑岩地层,所含植物化石一般认为属于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中侏罗世组合。裴德组下部的砾石中发现了放射虫化石,鉴定和对比的结果表明这些砾石来自东部的那丹哈达地体。对佳木斯地体和那丹哈达地体拼贴时限和拼贴地点的进一步分析则建议将“龙爪沟群”解体、裴德组形成的时代修正到白垩纪。  相似文献   
8.
地层特征对比研究在地体解析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地区地层特征的对比研究,是地体解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对中国那丹哈达地区和日本美浓地区出露的地层、岩石等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在老第三纪日本海尚未形成之前它们是连在一起的统一的地体。三叠纪时它们在赤道附近生成,侏罗纪—白垩纪时随板块运动增生于亚洲东部大陆边缘,白垩纪—老第三纪时左行剪切北移,新第三纪时因日本海的扩张而分裂移动到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9.
从板块构造到地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板块构造的发生、发展到地体概念的提出,论述了地体解析和拼贴构造,并根据中国东部的地体研究,特别是中国东北那丹哈达地体和日本美浓地体的对比研究,论述了亚洲东部中生代构造发展史,认为在侏罗纪时,亚洲大陆边缘的地体拼贴活动已经开始,形成了拼贴沉积的复合地体;白垩纪时由于大陆边缘的侧向挤压和离散作用,这些地体产生左行运动和变形;早第三纪晚期由于日本海的扩张,形成了弧形的日本列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