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3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雄村铜(金)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南缘,由Ⅰ、Ⅱ、Ⅲ号矿体和多个矿化体组成。本文以Ⅰ、Ⅱ号矿体钾硅酸盐化蚀变带内的热液黑云母为研究对象,采用光薄片镜下鉴定、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热液黑云母的产状和成分特征。结果显示,雄村矿区Ⅰ号矿体黑云母类型主要为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Ⅱ号矿体黑云母类型为镁质黑云母。两个矿体黑云母都具有低Ti(TiO_2 3%)、高Al(Al_2O_315%)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MgO含量,Mg/Fe0.5,K/Na10,显示了与矿化良好的相关性。Ⅰ号矿体热液黑云母平均结晶温度470℃,氧逸度位于镍-氧化镍缓冲剂与磁铁矿-钛铁矿缓冲剂之间(NNO—HM);Ⅱ号矿体热液黑云母平均结晶温度234℃,氧逸度位于镍-氧化镍缓冲剂与铁橄榄石-石英-磁铁矿缓冲剂之间(NNO—FQM),说明Ⅰ号矿体形成于较高温、高氧逸度的热液系统,Ⅱ号矿体形成于相对较低温、低氧逸度的热液系统。此外,Ⅰ号矿体热液黑云母Ⅳ(F)值介于0.61~2.72之间,平均值1.26,Ⅳ(Cl)值介于-5.49~-4.53之间,平均值-5.03,Ⅳ(F/Cl)值介于5.63~7.89之间,平均值6.29;Ⅱ号矿体热液黑云母Ⅳ(F)值介于1.83~3.32之间,平均值2.66,Ⅳ(Cl)值介于-5.64~-4.89之间,平均值-5.31,Ⅳ(F/Cl)值介于7.14~8.68之间,平均值7.97,说明Ⅰ、Ⅱ号矿体都形成于富Cl的热液系统,且Ⅱ号矿体热液较Ⅰ号矿体更富Cl,贫F。富Cl流体易萃取流体中的Cu和Au等金属元素并以Cl的络合物形式运移,在沿构造裂隙向上运移的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发生改变,使得流体中金属元素络合物溶解度降低,促使硫化物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2.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是目前该带上发现的唯一一个与新特提斯洋壳早期俯冲作用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区,由Ⅰ、Ⅱ、Ⅲ号铜金矿体组成.雄村Ⅰ号铜金矿体具有规模大、蚀变强烈、富金银而贫钼的特点,其蚀变-矿化系统受中-晚侏罗世侵入于雄村组凝灰岩中的多个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岩枝的控制,矿体即赋存于玢岩...  相似文献   
3.
雄村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主要以细脉浸染状产于强烈蚀变岩石中,赋矿岩石原岩成因类型存在争议。本文对多个赋矿蚀变岩石作了系统光薄片显微鉴定,在多个蚀变较弱的矿化样品中发现赋矿岩石具斑状结构,其基质主要为钾长石,斑晶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及少量石英,显示石英正长斑岩及二长斑岩(少量)矿物组成特征。结合前人工作,可以认为雄村铜金矿床赋矿岩石为正长斑岩、火山岩及少量二长斑岩。正长斑岩发育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钾硅化蚀变及磁铁矿化蚀变,锆石具高的Ce4+/Ce3+比值(334~3084,平均值为1169),显示高氧逸度岩浆特征,和世界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体一致;这表明石英正长斑岩为雄村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石英正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73.7±2.1Ma(MSWD=0.23),石英正长斑岩钾化阶段形成的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48.3±0.9Ma(MSWD=1.58),远小于锆石U-Pb年龄却与矿区东北部始新世花岗岩基的年龄一致,显示Ar-Ar年龄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而发生重置。通过上述研究,可以认为雄村铜金矿床为与石英正长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形成时代约173Ma,和新特提斯洋洋壳向北俯冲诱发的岩浆事件有关,矿区内云母受后期地质事件影响重置,不能记录其形成时代。  相似文献   
4.
拉萨地块是研究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青藏高原陆内汇聚作用的关键地区,前人对拉萨地块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于古生代演化阶段研究较为薄弱。本文以拉萨地块南缘雄村矿集区新发现的辉长岩为研究对象,对雄村辉长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探讨其反映的构造意义。雄村辉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341.55±0.89)Ma,表明其形成于早石炭世。结合区域地质演化过程,认为早石炭世雄村辉长岩可能是古特提斯洋的残留,新的年龄数据将为研究拉萨地块和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4,50(3):411-418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的Cu-Au矿区,已经发现了I、Ⅱ、Ⅲ号Cu-Au矿体。矿区地面磁测结果表明,矿区存在明显的高磁异常区和低磁异常区,两类异常区均有矿化显示,I号矿体位于低磁异常区,Ⅱ号矿体位于高磁异常区,磁异常特征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磁铁矿含量显著不同造成的。通过对矿区地面磁测异常特征的研究,圈定出了2个低磁异常区和3个高磁异常区,综合地、物、化资料,对5个磁异常区今后的找矿思路进行了分析,为矿区及外围开展综合方法找矿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聆 《地质与勘探》2009,45(3):287-291
文章以MATLAB技术为平台,以西藏自治区雄村铜矿床为实例,详细讨论了如何开发以克立格理论为基础的固体资源储量估算系统,其中包括模块:数据预处理、变异函数分析、克立格估值、储量估算、地质可靠度评价等.论文使用该系统对西藏自治区雄村铜矿床进行储量预测,得出结果数据表格;并对原生矿体、次生矿体、氧化矿体、总矿体、矿体的自然形态以及在工业品位规范下的矿体形态进行拟合.通过与专业储量估算软件Minesjght的估算结果对比,证明了本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雄村铜金矿是在西藏冈底斯中段新发现的一个矿床,流体包裹体组成分析揭示该矿床成矿流体为富含CO2、N2和有机气体的Na _K _Ca2 _Cl-_SO2-4_HS-_CO2-3体系,Na/K、Na/Ca和Cl-/SO2-4摩尔比值分别为1.5~7.1、0.2~2.1和1.0~29.3。氢、氧同位素分析显示,成矿流体δ18O值范围为-4.7‰~ 2.2‰,δD值范围为-104‰~-82‰,表明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但岩浆流体可能也对矿床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也显示硫主要来自深源岩浆,雄村矿床高盐度流体的形成可能与岩浆流体的低压不混溶密切相关。高盐度流体是雄村贱金属元素活化、迁移的重要介质;地下水中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是诱发贱金属沉淀成矿的重要机制。有机质还原SO2也为Au的活化、迁移提供了介质和有利的还原环境。雄村矿床的形成与岩浆流体和循环地下水共同作用有关,浅部稳定的热体制和高的有机质还原SO2机制是形成雄村矿床特殊蚀变矿化样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红柱石成因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勇  丁俊  唐菊兴  张丽  郎兴海 《地球学报》2012,33(4):510-518
雄村斑岩铜金矿中广泛分布有红柱石,红柱石主要呈三种产出状态:①石英-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红柱石组合;②红柱石-石英-绢云母/白云母组合;③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矿物组合关系、红柱石结构和成分等特征均表明红柱石属热液成因.早期钾硅酸盐化带中的石英-钾长石-白云母/绢云母-红柱石组合形成于高温(大于550℃)、低+K...  相似文献   
9.
雄村铜金矿是近年来西藏发现的又一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体中主要的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磁黄铁矿在矿石中含量较高,并常与黄铜矿紧密共生,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磁黄铁矿存在六方和单斜两种晶型,分析结果表明,雄村铜金矿矿物生成顺序为cp+py+mag→cp+py+pyr→py+sph+gal,成矿温度始于360℃,成矿系统温度下降缓慢,成矿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西藏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是近年来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发现的一处超大型铜金矿集区,其形成于与新特提斯洋向北的洋内俯冲作用有关的岛弧环境,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该矿集区位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的中段南缘,其南侧紧邻日喀则弧前盆地,目前探明Ⅰ(原命名为雄村铜矿床)、Ⅱ、Ⅲ号铜金矿体规模达大型-超大型,同时还存在多个矿化异常带。本文以雄村Ⅰ号矿体为研究对象,对雄村Ⅰ号矿体含矿斑岩、赋矿凝灰岩和主要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含矿斑岩、赋矿凝灰岩和主要硫化物具有较为一致的硫同位素组成,δ34SCDT变化范围为-3.5‰~2.7‰,平均-1.07‰,十分接近于零,塔式分布效应显著,硫可能主要来自地幔;②含矿斑岩、赋矿凝灰岩和主要硫化物具有相对一致的铅同位素组成,均以放射性成因铅含量低为特征,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变化范围分别为18.369~18.752、15.473~15.589和38.389~39.1531,位于地幔与造山带铅演化线之间,并且相对靠近地幔铅演化线,显示出铅主要来源于地幔,可能有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通过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碰撞造山环境和岛弧环境(以雄村Ⅰ号矿体为代表)斑岩型铜矿床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对比,认为两者的成矿物质来源是相似的,碰撞造山环境的地壳物质混染较强烈,而岛弧环境的地壳物质混染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