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白云区的发展与空间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中权 《地理科学》2005,25(2):155-160
广州市提出取消北部发展大组团,实施“东进西连、南拓北优”的规划发展战略具有“生态城市”和景观生态控制的科学内涵,其科学价值集中体现在白云区的功能定位上,即构筑大都市区及大尺度背景中经济发展的生态支撑系统,体现“生态经济”的实践意义和广州建设山水型生态城市的发展理念。然而,白云区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与其作为经济发达的广州市的一个区的地位不相符。广州发展重心的转移,又削弱了白云区原有的优势,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将向东南部流动,使白云区面临着发展与控制的双重挑战。根据白云区的地域特征、面临的困境和所担负的功能,通过构筑三个片区、形成高效的工业组团、建设生态住宅区和廊道,解决控制与发展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
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经济影响分析与风险评估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冬梅  洪荣标 《台湾海峡》2006,25(4):579-586
在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的生态经济影响,如滩涂淤积、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养殖埕地消失,土著植物退化或基因丧失,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减小,涉禽种群结构数量改变,滩涂经济效益下降;并就互花米草建立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总结指出,应对互花米草的入侵和蔓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水污染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全球生态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态度的不一样等3个方面来分析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为了加强生态安全,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制定国际性的环保公约、开发环保技术、提高发达国家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教育等5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弊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经济贫困落后,群众生活低下,这就决定了“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的新思路就是合理的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种植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光、热、水)土地资源,通过综合治理的途径,兴办绿色产业,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黄土沟壑地传统农业的低效性和大城市周围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发展情况,提出了郑州郊区黄土沟壑地以恢复地方植被为基础,以景观建设为突破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发展区域生态经济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志刚  段焕娥 《地理科学》2005,25(5):551-555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江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草场“三化”严重,森林遭到破坏,水资源日益紧张,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加剧。其原因主要是脆弱的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利用的结果。生态恶化严重制约着农牧业的发展。生态建设和农牧业发展,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生态经济思想,追求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探索符合高寒生态规律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地域农牧业体系。最后,从治理草场“三化”、建设牲畜集中育肥基地、建立有效的生态建设机制、依靠科技、调整农牧业地域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和推动产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等6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脆弱的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是制约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加强和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需要考虑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互有效耦合的问题。本文以清镇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羊昌洞社区为例,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理论,结合野外实地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法,分析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的过程、途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以石漠化治理为切入点,把旅游开发纳入石漠化治理工程,将石漠化治理形成的人文景观视为旅游资源,并结合生态农业及社区特色资源和条件进行旅游开发,能够使社区生态农业与旅游系统有效耦合。耦合后的系统,可以产生强大的系统功能,对石漠化治理成果巩固、社区居民增收及资源有效利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农用地适度规模的生态经济学分析--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通过对干旱区农用地无节制扩张带来的土地生态问题分析,认为新疆耕地面积近43年间有8%左右的增加,不是开荒的贡献,是节水技术以及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结果,也是以生态环境恶化为代价换来的。并依据干旱区生态的脆弱性特点,提出了建立稳态的经济的运行模式,来摆脱生态危机。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适度规模的“稳态经济学”模式、最适度生态环境效益的农用地规模以及采用农业生产外部经济内部化的环境治理费用共同负担的原则来抑制无节制农地扩张或制约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行为.同时提出了土地开发权的产权制度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张雪萍  郭艳清  张毅 《地理科学》2006,26(2):160-164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为基础,计算了1983~2003年泰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结果表明:泰来净能值产出率较高,环境和资源系统的负载率有所增加,受净能值产出率和环境负载率变化趋势的影响,泰来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农地城市流转是乡村城市化和土地利用竞争的必然结果。当前需要对流转农地的数量、质量和区位作出可操作性的规划和合理决策。该文分析农地城市流转的途径、方式 ,并总结农地城市流转的特征。阐述农地城市流转有市场和非市场两种途径 ,有蛙跳式侵占、轴式扩展、环状蔓延、条块分割与吞没和指状填充五种方式 ,具有优质性、地域性、同步性、不可逆性、非市场性和多重权属转移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