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林木森  吴凌啸  王翠芝 《地质通报》2019,38(10):1726-1732
通过对福州盆地西北缘发育的霏细斑岩脉野外地质特征、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研究,讨论其与福州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联系。研究区霏细斑岩呈紫灰色,局部可见明显的流动构造,主要由正长石斑晶组成,脉体呈北东向侵入于早期福州复式岩体中。研究结果显示,霏细斑岩脉形成于97.4Ma,具有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的特征。该期岩浆活动形成于福州复式岩体的过渡期,且其地球化学特征与早白垩世钙碱性Ⅰ型花岗岩、晚白垩世碱性A型花岗岩之间存在连续过渡的关系,反映其为福建东南沿海构造体制从弧后扩张向陆内伸展转换的产物,暗示该构造体制的转换时间约为97Ma。  相似文献   
2.
金场金铜矿床是沂沐断裂带西侧与中生代次火山作用有关金铜矿床的典型代表。该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其成矿岩体具有富碱、富钾、富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特点,是由成熟度较高的中-下部地壳物质经重熔再生的 产物。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林西县大井矿床是与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脉型矿床,矿体受NW向、NWW向断裂控制,产出在二叠系林西组中。用LA-ICP-MS技术,测得成矿前的霏细岩脉和安山玢岩脉中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64.1±0.8Ma(MSWD=0.60,n=16)和253.8±1.1Ma(MSWD=0.96,n=14)。其中霏细岩锆石年龄表明,其形成可能与西伯利亚板块和蒙古-华北板块之间的鄂霍茨克洋碰撞造山有关;安山玢岩可能与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有关。通过成矿前脉岩的锆石年龄,可以限定大井矿床的成矿时代晚于164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大井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浙江治岭头地区的霏细岩进行较为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晚白垩世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定年结果显示霏细岩年龄为(98.31±0.92)Ma,为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为高钾钙碱性偏铝质系列,富SiO2(68.17%~72.90%)、Al2O3(13.58%~16.07%)和K2O(4.75%~5.34%),而贫Fe2O3(1.17%~1.37%)、MgO(0.15%~0.22%)和CaO(1.03%~1.6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具有明显的负异常,ω(∑REE)=(206.57~222.54)×10-6,LREE/HREE为18.17~19.10,(La/Yb)N值为23.56~25.49,δEu=0.61~0.65。Rb、Th、U、K表现为相对富集,而Nb、Ta、P、Zr、Hf表现为相对亏损。微量元素配分曲线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及重稀土元素(HREEs),类似于I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岩石成因、构造环境判别及区域构造演化过程,认为治岭头地区霏细岩的形成与古太平洋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该地区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期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消减作用为主导,结合同时期伸展构造,并伴有大量的玄武岩浆底侵上涌,导致了大量的花岗质岩浆产生,随着地幔组分逐渐参与形成了区内发育的霏细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