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热对流成岩作用的基本特征与研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介绍了热对流产生的条件与地质背景,指出火成侵入体、盐丘和活跃断层周围等温线陡倾斜场所易发生热对流成岩作用。综述了岩浆成因热对流的岩石学记录,包括热变质作用、突然升温—逐渐降温的自生矿物组合和相对高温的自生矿物类型,分析了自生伊利石的K/Ar年龄在热对流成岩作用研究中的作用。阐述了热对流成岩作用对盆地动力学、砂岩储层和油气运移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球中的流体和穿越层圈构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卢焕章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6):1003-1012
地球中的流体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点。从地球科学的角度来说,流体应包括气体、液体(水和石油)、熔体和地球中受应力作用而移动的物体。在半经为6378 km的固体地球中可分为7个层圈。目前对地球内部流体的了解很少,为探索流体在各层圈中的成分,物理化学性质和分布,以现阶段对地球层圈和流体研究程度来看,其重点应放在地球中穿越层圈的构造部分和地壳。地球中穿越层圈的构造主要有三个:板块构造的俯冲带是由上到下的穿越层圈构造,向下俯冲的大洋岩石圈可以抵达地幔过渡带;大洋中脊的扩张引起的由下而上的穿越层圈构造,使岩石圈和地幔的熔流体从下向上运移;地幔柱引起的由下而上的穿越层圈构造,使地幔的熔流体从下向上迁移。通过对三个穿越层圈构造和地壳中流体的研究,可以得出地壳、岩石圈、上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和核幔边界层流体的种类和成分、流动和演化。这是至今为至能鉴定到地球中深部流体的方法。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是当前地球中流体科学研究的重点,并对开展深部找矿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段振豪  卫清 《地质学报》2011,85(7):1079-1093
本文介绍一个通过状态方程和特定粒子相互作用理论建立起来的气体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模型,用以计算气体(CH4、H2S、CO2)在纯水和含盐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条件、成矿热液沸腾、流体不混溶性、水合物形成条件、CO2地质储藏量等.该模型不仅重现了上百套实验数据(约8000多个数据点),而且具有很强的外延能力.因...  相似文献   
4.
沉积盆地中地质流体运动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盆地内地质流体运动的驱动力主要有压实作用、地下水重力作用、构造作用和进入盆地中的热流。在不同的驱动力作用下,地质流体可有离心流、向心流、穿越流以及幕式和集中式等不同的运动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亦存在差异。在压实作用驱动下,油气藏围绕盆地生油中心成环状分布。在重力作用驱动下,油气主要聚集在地下水的低势区,如盆地的斜坡和中心,或地下水中下游的靠盆地一侧。构造作用驱动下的油气运移比较复杂,油气主要聚集在冲断层一侧,但也可以长距离运移到斜坡带聚集。  相似文献   
5.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沈照理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02,27(2):127-133
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末-70年代初;第二阶段,70年代初-80年代末;第三阶段,80年代末至今。近年来,环境问题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也使水-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控制 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地下水城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和极端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大量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论证,笔者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前陆坳陷与西准噶尔造山带之间在成因上具有耦合关系,即准噶尔盆地西北前陆拗陷的形成、演化与西准噶尔造山带的上隆、推覆之间存在内在成因联系。准噶尔西北地区的基底为早中古生代洋壳物质,准噶尔盆地西北地区的中泥盆世为残余洋盆,晚泥盆世一晚石炭世为弧前残余洋盆,二叠纪为前陆盆地。根据准噶尔盆地西北地区的前陆坳陷与西准噶尔造山带在盆—山转换过程中地质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现克拉玛依油区油气的形成演化与盆—山转换过程中各种地质作用,特别是地质流体的作用具有成因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王宗起  汤耀庆 《地学前缘》1996,3(3):131-137
流体活动研究已从俯冲带转移到造山过程。主要研究如下几个问题:(1)造山过程中流体的运移方式和分布规律,即造山带古流体场的重建;(2)流体在造山过程中对各种地质作用的参与;(3)造山带演化特征与流体活动幕次的关系;(4)盆山成矿与流体活动的关系等。选择研究程度高、具明显的流体活动特征,同造山成矿发育的年轻造山带或其中一段通过多学科综合研究,将使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造山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和盆山转化规律及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宽广温压范围内纯流体pVT性质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具有 1 9个参数的半经验状态方程 ,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关于体积的多项式方程 ,应用起来十分方便。对于气体和超临界流体 ,该方程可以在很宽的温压范围内保持较高的精度。用该方程计算 H2 O、CO2 、CH4、H2 、CO、O2 等流体的 p VT关系 ,结果令人满意。在从常温常压直到 4 0 0 0~ 50 0 0 K和 90~ 60 0 GPa的范围内 ,预测的体积误差为 :平均偏差小于 1 % ,最大偏差小于 6% ,标准偏差小于 1 .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