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8篇
  免费   451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测绘学   206篇
大气科学   171篇
地球物理   424篇
地质学   963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64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1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梅 《干旱区地理》2019,42(1):180-186
绿洲城镇组群是新疆特殊区域形成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单一中心空间自组织模式。运用城市中心性指数、城市经济联系模型和Theil系数对新疆八大绿洲城镇组群内部城镇中心性、经济联系及空间差异测度。结果显示: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的中心城市的中心性职能较强,周边城镇的中心性职能相对较弱,形成了单中心的空间自组织模式;绿洲城镇组群内部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大小的排序一致,离中心城市的距离越近、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联系隶属度越高;近10 a年来绿洲城镇组群的整体空间差异一直在扩大,且呈现出继续扩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明确城镇组群发展方向、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业合理分工以及构建制度保障体系促进绿洲城镇组群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UDF的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被动旋转水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平轴潮流能水轮机被动旋转问题,基于Fluent 17.0,运用UDF(User Defined Function)控制滑移网格对网格进行动态调整,仿真研究水轮机在不同安放角下被动旋转的水动力特性。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潮流能水轮机随着叶片安放角度的增加,尖速比、输出功率、捕能系数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叶片安放角为6°时,叶轮前后速度差最大,对潮流能利用充分,且各项性能均达到最佳;通过分析叶片受力,叶尖叶素在安放角为2°时阻力最大,3°时升力最大,升阻比在6°时最大,此时叶尖叶素升阻比C_L/C_D=6.27、攻角α=3.06°。由仿真结果可知水平轴潮流能叶轮的自启动过程由5个阶段组成,即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段—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段—加速度反向增大的减速运动段—加速度反向减小的减速运动段—稳定运行段,这对潮流能水轮机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1 IntroductionAccordingtogeologicalstructure ,theGansu Ningxia Qinghaiareabelongstothenortheastmar ginofQinghai Tibetblock .Thisarea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 geo specialistsinChinaandabroadbecauseofitssignificanttectonicmovement,itsintensiveseismicity ,anditsimportanceinearth quakehazardmitigation .IntheDevelopmentPro gramonNationalKeyBasicResearchesundertheProject“MechanismandPredictionofContinentalStrongEarthquakes”,themechanismsofcontinen talstrongearthquakesarestudied ,usinghypo…  相似文献   
4.
论虚拟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出现和广泛运用,以及企业间的跨越了行业间的藩篱,推动了业际化的进程;业际化与网络相结合促使企业组织形式发生质变,出现了虚拟企业。与大工业时代的企业相比较,虚拟企业具有了全新的特征、类型、经济形式和生产模式,其经济效益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6.
We have developed a method for analytically solving the porous medium flow equation in many different geometries for horizontal (two‐dimensional), homogeneous and isotropic aquifers containing impermeable boundaries and any number of pumping or injection wells located at arbitrary positions within the system. Solutions and results are presented for rectangular and circular aquifers but the method presented here is easily extendible to many geometries. Results are also presented for systems where constant head boundary conditions can be emulated internal to the aquifer boundary. Recommendations for extensions of the present work are briefly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
8.
1 INTRODUCTION Pit connection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in Rhodophyta and significant in algal phylogeny. Various documents have illu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pit-connection in red alga previously (Migita, 1967; Ramus 1969a, b; Bourne et al., 1970; Lee and F…  相似文献   
9.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10.
We present wide-field     multiband ( BVI ) CCD photometry (down to     of the very low surface brightness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Sextans. In the derived colour–magnitude diagrams we find evidence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stellar populations in this dwarf spheroidal. In particular, we discover (i) a blue horizontal branch tail that appears to lie on a brighter sequence with respect to the prominent red horizontal branch and the RR Lyrae stars, very similar to what was found by Majewski et al. for the Sculptor dwarf spheroidal, (ii) hints of a bimodal distribution in colour of the red giant branch stars, (iii) a double red giant branch bump. All of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are present in the old stellar population of this galaxy: the main one with     and a minor component around     . The similarity to the Sculptor case may indicate that multiple star formation episodes are also common in the most nearby dwarf spheroidals that ceased their star formation activity at very early epoc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