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峰  薛世峰  逄铭玉  唐梅荣  张翔  李川 《岩土力学》2019,40(8):3255-3261
射孔作为井筒与储层之间的液流通道,是水力压裂过程中的重要可控性参数。为研究水平井射孔-近井筒破裂机制,采用岩层变形-流体渗流方程描述应力状态变化,应用连续损伤破裂单元表征三维破裂位置与形态演化,并开发有限元求解程序模拟分析了射孔对水平井初始破裂压力、破裂位置及近井筒裂缝复杂性的调控作用。通过与解析模型及射孔压裂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及有限元程序的有效性;水平井破裂压力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测试数据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射孔可调控水平井破裂压力与初始破裂位置,同时对近井筒区域裂缝扩展形态影响显著。通过优化射孔参数可以引导初始破裂向最优破裂面扩展、有效降低破裂压力,减小由于螺旋射孔空间排布引起的水平井近井筒裂缝迂曲与复杂程度,提高致密油气藏压裂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2.
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一般采用套管射孔完井方式,注、采气需要“缓进大出”,要求储层与井筒良好沟通.针对枯竭型油气藏储气库射孔完井工艺复杂、要求高、地层保护难度大等特点,阐述了射孔方式及工艺优选、射孔参数优化、射孔压实带改造技术、多级负压起爆技术等内容.该项射孔完井技术在中石化文96储气库13口井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结合SET 1X全站仪在雅泸高速公路菩萨岗隧道贯通测量中的实际应用,阐述隧道贯通测量所采用的方法及各项技术措施,从而确保隧道精确贯通.  相似文献   
4.
PBR01井是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在平顶山北组织实施的一口地热勘查示范井。完井深度2248.56 m,终孔直径216 mm。施工过程中遇到涌水、漏失、坍塌掉块、水敏失稳造浆等复杂地层及岩心采取率低等问题。本文从地层情况、井身结构设计、钻井工艺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该井的施工情况,总结取得的成果。通过采用改善钻井液性能、工艺堵漏、改进坚硬地层取心工艺、平衡法固井等措施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为今后该地区中深部地热钻探积累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凤县四方金矿尾矿库新排洪隧洞贯通测量方案设计、误差和精度分析及指导施工实践,总结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长隧洞贯通测量的工作经验,对今后大型贯通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中34-2油田P10井为一口调整井,属于正常温度、压力系统,孔隙度较低,近井带污染比较严重,完井射孔方式采用复合射孔。针对射孔作业中出现减震器上端油管挤瘪、RTTS封隔器水力锚和胶筒损坏、点火棒卡于封隔器芯管内等现象,从管柱设计、负压选择、管柱材质、现场施工管理等方面对此次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射孔作业中类似事故的应对及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近系地层国内外普遍存在回灌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对滤水管和射孔两种不同完井工艺对回灌效果的影响入手,开展两种完井工艺地热回灌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地层沉积环境和地层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射孔完井工艺回灌量大,回灌持续性好,不易产生堵塞,比滤水管完井工艺效果显著,对提高新近系地热回灌井的回灌效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The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umerical analysis of projectile impact on regular strength concrete (RSC), high‐strength concrete (HSC), and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ECC) using the Lattice Discrete Particle Model (LDPM). The LDPM is chosen in this study as it naturally captures the failure mechanisms at the length scale of coarse aggregate of concrete, and its capabilities include the accurate depiction of both intrinsic and apparent rate effects in concrete, as well as fiber reinforcement effects. The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experimental impact response performed by four independent testing laboratories, and for each data set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uniaxial compression, triaxial compression, uniaxial strain compression, and dogbone tests. In the first study, perforation experiments on RSC and HSC for varied impact velocitie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exit velocity is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The second study focuses on ECC, where multiple impact of steel and plastic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panels are explored. A third investigation is performed on four RSC panels with varied thicknesses and subjected to the same impact velocity. In this instance, the model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enetration depths for the different cases. Finally, in the last study, the response of large‐thickness infinite panels of sizes ranging from 300 mm to 700 mm under projectile impact is considered. Copyright © 201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
魏然  刘成杰 《探矿工程》2019,46(6):47-52
BZ34-5-A井原属高产井,但后期出现一系列复杂问题导致该井无法生产。为了恢复该井产能,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对该区块前期钻完井资料的分析和该井投产后期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对综合治理方式进行比选,形成最终作业方案:使用强抑制无固相钻井液侧钻开钻,裸眼段下入打孔管,在打孔管内以电缆射孔的方式完成对该低效井的治理,安全快速地完成了该井的综合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储层,使该井恢复了产能。该治理技术可大幅节约成本,对于附近区块类似低效井的治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对港东-唐家河油田馆陶油组顶部厚油(砂)层剩余潜力进行研究,据单井测井响应及录井资料,在Ng I 1-1内部发现了位于沉积旋回转换处的物质转换面.应用沉积转换面理论对Ng I 1-1内部厚层进行挖潜,得出一套完整的剩余油挖潜方法(未射层控制射孔,已射层堵层重补),深化了对层内潜力认识,拓宽了挖潜措施渠道,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