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智利劳斯奎洛斯(Los Quilos)铜矿床赋存于下白垩统Los Chilcas单元钙碱性安山岩及安山质熔结角砾岩中,矿体呈脉状、似脉状、透镜状,形成群脉状分布的多个矿化中心。矿体受走滑剪切的NW向、SN向、NE向断裂控制,断裂及微裂隙的高渗透系统成为热液流体的流动通道和成矿空间。矿物组成主要为斑铜矿、辉铜矿,黄铜矿;以矿体为中心,内带为斑铜矿-辉铜矿-赤铁矿,外侧及向深部为黄铜矿及黄铁矿。区域蚀变普遍,有赤铁矿化、青磐岩化、钠化等;与铜矿化有关的蚀变作用为硅化、碳酸盐化或绿泥石化、赤铁矿化,钠化或钾化。找矿标志为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高渗透构造带、孔雀石化蚀变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4.
海南二甲金矿石英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香俊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95,18(4):316-321
本文系统论述了二甲金矿矿石中石英的含量及石英粒度、形态、化学成分、包裹体、光谱学对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6.
7.
研究区浅部以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热液脉型Cu、Au、Pb、Ag矿床为主,深部形成斑岩型Cu、Mo矿床。矿体受地层及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硅化、黄(褐)铁矿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是主要的围岩蚀变,亦为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9.
10.
黎川岭下金多金属矿处于武夷山成矿带中部,闽西北隆起带西缘,区内经长期强烈的构造叠加活动,导致岩浆侵入上升,构造和岩浆活动提供的大量含矿热流体沿断裂贯入、迁移,从而富集成矿.矿体呈脉状、线脉状、透镜体状贮存于北东东向构造带中,为构造热液蚀变型矿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