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完全免费   62篇
  地质学   8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铜陵是我国著名的铜(金)、铁成矿带,其金属矿产与区内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本文应用SHRIMP方法对小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中的锆石进行了U-Pb年龄测定,表明铜官山石英闪长岩形成于139Ma,这一年龄记录了与铜矿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活动的时代。另外铜官山石英闪长岩中含有的残留锆石给出了太古宙-古元古代(2670~2025Ma)的年龄信息,表明基底岩石参与了铜官山石英闪长岩的形成,这与由Sr-Nd同位素示踪得出的结果一致,暗示区内石英闪长岩浆受到了古老地壳物质的混染,或前寒武纪岩石是其熔融源区的重要组成之  相似文献
2.
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分析表明,出露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都兰可可沙地区的加里东期石英闪长岩体包括4种岩石类型:①灰—深灰色中粒石英闪长岩;②灰色中粒片麻状石英闪长岩;③灰色中粗粒角闪石英闪长岩;④浅肉红色中细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用LA-ICP-MS法进行了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样品11013的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5.2Ma±4.4Ma(MSWD=2.5),限定该石英闪长岩体的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表明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早期存在一期岩浆活动事件。  相似文献
3.
铜绿山是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最重要的、大型夕卡岩型Cu-Fe(Au)矿床。本文对该矿区中与成矿密切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岩石中斜长石主要为更长石(An=21~31); 角闪石贫Ti(<0.2),高Mg/(Mg+Fe)(>0.5),属于富镁角闪石; 而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岩石的地球化学具有高硅(58.86%~67.71%),富碱(Na2O+K2O=5.67%~9.63%),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并强亏损元素Nb、Ta、Ti等特征。岩石的(87Sr/86Sr)i为0.7055~0.7069,εNd(t)为-7.65 ~ -3.44; (206Pb/204Pb)i =17.66~18.00,(207Pb/204Pb)i=15.49~15.56,(208Pb/204Pb)i=37.73~38.19。矿物成分、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说明,铜绿山岩体与阳新岩体为同源岩浆的产物,源区为深度大于40km的富集地幔,经下地壳的混染及分离结晶作用形成。岩浆熔体形成的温度应大于889℃。角闪石和黑云母的温度计估算岩浆结晶温度分别为650~800℃和500~630℃,黑云母开始结晶温度略低于角闪石结晶结束温度,压力为1.49kbar,对应侵位深度约4.9km。岩浆具有利于Cu、Fe、Au等成矿元素进入熔体的条件,可能与板块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4.
崔建堂  王炬川  边小卫  朱海平 《地质通报》2006,25(12):1450-1457
西昆仑康西瓦一带的三十里营房早古生代俯冲型石英闪长岩是开展1∶25万康西瓦幅等4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时发现的,对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同位素年代学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同位素年龄447Ma±7Ma,其形成时代为晚奥陶世。该同位素年龄值的获得表明,康西瓦-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不是前人认为的单一的晚古生代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可能从早古生代就已开始形成。这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西昆仑造山带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5.
南天山洋古生代期间俯冲作用过程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斌  陈文  喻顺  尹继元  李洁  孙敬博  杨莉  杨静 《岩石学报》2014,30(8):2351-2362
南天山洋的演化历史是中亚造山带研究中关键的问题,目前对古生代期间南天山洋的俯冲极性、俯冲方式等问题仍然存在着争议。南天山造山带南部地区近东西向出露一系列中酸性侵入岩,本文以其中的欧西达坂石英闪长岩为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元素较重稀土元素富集,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的"海鸥"型,为典型的俯冲成因钙碱性系列岩浆岩,锆石LA-ICP-MS微区定年获得418.4±2.2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前人成果,初步认为塔里木板块北缘至少在志留纪时期已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成活动大陆边缘,中泥盆世开始又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早古生代阶段南天山洋的演化以双向俯冲为主,向南为短期、脉冲式或间歇式的正常高角度俯冲过程,至中泥盆世结束;向北则为长期、多阶段性的俯冲。  相似文献
6.
陈晔  孙明新  张新龙 《地质通报》2006,25(8):992-994
西准噶尔巴尔鲁克断裂东南侧石英闪长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315 Ma±5 Ma,属华力西中期形成的岩浆侵入体;其围岩为中泥盆统巴尔鲁克组和下石炭统包古图组.此次所测定的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为确定西准噶尔巴尔鲁克晚古生代岛弧带的形成时代提供了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室内研究 ,揭示了石英闪长斑岩是沙溪斑岩铜 (金 )矿床的含矿岩体。其成因、演化和分布明显受郯庐深断裂控制。矿物学研究证明石英闪长斑岩中暗色矿物富Mg、Ti,贫Fe。全岩的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表明石英闪长斑岩中富碱、富钠、富轻稀土 ,铕异常不明显。8个全岩Rb -Sr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值为 (12 7.9± 1.6 )Ma ,属于燕山晚期产物 ;(87Sr/ 86Sr)i为 0 .70 5 8,说明成岩物质主要来自上地幔 ,可能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8.
刘志鹏  李建威 《地质学报》2012,86(7):1077-1090
位于西秦岭南部的金厂石英闪长岩岩体内含有大量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包体大多呈浑圆状和水滴状,部分呈不规则拉长状,与寄主岩的接触界线截然或呈渐变过渡关系。石英闪长岩中的磷灰石呈短柱状,而包体中的磷灰石则呈细长针状,反映基性岩浆的快速冷凝结晶。石英闪长岩中的斜长石发育振荡环带,核部的斜长石An低,而边部斜长石An先急剧上升,复又下降;核部与边部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同时斜长石边部包裹有暗色矿物,指示其形成时可能有更基性的岩浆注入。寄主岩中的角闪石大多为普通角闪石和镁普通角闪石,属SiO2饱和型,而包体中角闪石一部分为镁普通角闪石,属SiO2饱和型,一部分为韭闪石、韭闪石质普通角闪石,属SiO2不饱和类型。包体中的角闪石自核部到边部,Al2O3与TiO2含量急剧下降,说明核部和幔部相对于边部形成于更高温的环境。寄主岩中黑云母部分为铁质黑云母,部分为镁质黑云母,而包体中黑云母均为镁质黑云母,在∑FeO/(∑FeO+MgO)对MgO图解上寄主岩与包体中黑云母均落入壳-幔混源区。寄主岩和包体中的锆石均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12±2Ma及215±1Ma(2σ),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证明二者同时形成。综合以上岩相学和年代学证据认为,金厂石英闪长岩和镁铁质暗色微粒包体是幔源基性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形成于秦岭造山带中三叠世造山后伸展环境。结合区域上的研究结果认为,中—晚三叠世时期的幔源岩浆底侵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在西秦岭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三门峡市曲里石英闪长斑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其具有两种类型,即具有细微震荡环带的自形锆石和具有继承核与生长边的浑圆状锆石。具有细微震荡环带岩浆锆石的SHRIMPU-Pb年龄(117.7±1.6Ma)显示该石英闪长斑岩体的形成时间为早白垩世;浑圆状锆石核部SHRIMPU-Pb谐和年龄为620Ma和219Ma,这表明该石英闪长斑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改造的华南地块基底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0.
北山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本文对交叉沟石英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306.3±1.2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结果显示岩石属于准铝质中钾钙碱性系列,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相对富集Rb、Sr 、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和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较低(平均为81.01×10-6),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La/Yb)N变化于3.40~4.77,平均为4.06;(La/Sm)N变化于1.88~2.57,平均为2.24;(Gd/Yb)N变化于1.16~1.32,平均为1.26,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为0.80~0.93,平均为0.88)。地球化学成分表明具有俯冲带成因的特征,构造背景为大陆边缘弧。通过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该岩浆弧与红石山洋向南俯冲于明水-旱山陆块之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