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钻探参数实时采集系统研制的目的是向钻探技术及管理人员提供直观的钻探实时参数,通过该系统可全天候的掌握钻探工况。钻探参数采集的方法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压力、转速、位移、流量、液位等物理参数,使用配套的软硬件设备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在人机交互界面显示直观的工程参数。该系统根据野外现场不同工作环境可以使用互联网、GPRS终端或者北斗卫星终端把现场实时工程数据无线传输至远程服务器上,用户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查看到现场的实时或历史工程数据。采用本系统可以预防和减少钻探事故,为事故处理提供数据支撑,为实现钻探自动化、智能化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smartphones and embedded sensors, a non-professional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method by using smartphones carried by the public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Without extra dedicated instrument, this method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w hardware cost,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and wide coverage, and it can supplement the professional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methods, 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s in the meteorological ope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c service, and other fields.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non-professional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in China is limited. In order to make full use of this method, this paper briefly outlined the states of existing smartphones and embedded sensors, highlighted the measurement of precipitation, air temperature, pressure, aerosols, and radiation by smartphon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phones for atmospheric measurement,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mechanism study, available sources exploration, data quality control, big data processing, joining and matching with operation, research and service, etc.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平方向振动体的能量回收问题,设计一种基于电磁阻尼的振动能量回收装置,装置主要包括振动台、电磁阻尼器和稳压电路。有别于传统的重力方向上的电磁振动体能量收集装置,水平方向运动的振动台更有利于模拟高层建筑的实际的振动环境;为了减小滑动摩擦带来的能量损耗,设计了基于滚动轴承的电磁阻尼器;针对传统能量回收装置中单个线圈收集的能量功率偏低问题,提出增加单只线圈匝数和多只线圈串联的改进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低功耗稳压电路,极大地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实验表明:装置收集的能量输出功率可达20mW,为低功耗无线传感器节点供电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WiFi-PDR室内组合定位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良  张言哲  汪云甲  孟晓林 《测绘学报》2015,44(12):1314-1321
针对当前室内定位的应用需求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城市室内环境下广泛存在的WiFi无线信号以及智能手机传感器信息,提出了一种WiFi无线信号联合行人航迹推算(PDR)的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UKF)算法对WiFi和PDR定位信息进行融合处理,有效克服了WiFi单点定位精度低和PDR存在累计误差的问题。针对融合算法中WiFi指纹匹配计算量大的问题,用k-means聚类算法对WiFi指纹库进行聚类处理,降低了指纹匹配算法的计算量,提高了算法的实时性。通过在华为P6-U06智能手机平台上实际测试,在时间效率上经过聚类处理后系统定位耗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平均降幅为51%,其中最大降幅达到64%,最小的也达到了36%;在定位精度上,当室内人员为行走状态时WiFi定位平均误差为7.76m,PDR定位平均误差为4.57m,UKF滤波融合后平均定位误差下降到1.24m。  相似文献   
5.
倾斜监测是建筑物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利用MEMS传感器技术,设计一种基于阵列式双轴倾角传感器的结构倾斜监测设备,该设备具有硬件的高集成化、低能耗,以及变形监测过程及数据分析自动化等特征。采用对比测试、应用示范等方法对装置观测精度、通讯功能、可靠性及功耗进行验证,证明该设备倾角观测精度可达0.01°,观测数据稳定,精度、自动化程度、互动性满足预设要求,可应用在工民建、市政、水利等领域倾斜监测与质量检测中。  相似文献   
6.
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贤  刘飞  王坚 《遥感学报》2021,25(3):708-724
地球空间信息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的重要数据基础,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作为中国当前和未来获取厘米级分辨率、实时响应遥感数据的主要手段,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固定翼、多旋翼、无人直升机以及飞行控制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遥控遥测链路的发展现状和潜在发展趋势;其次重点研究了数码相机、视频摄像机、倾斜相机、激光雷达、合成孔径雷达和定姿定位系统的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总结分析了当前无人机测绘遥感面临的系统检测、大范围实时遥感和遥感大数据精准解译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最后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背景给出了轻小型无人机测绘遥感技术在飞行控制智能化、测绘遥感作业智能化和实时、实景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全面收集1988—2025年中国地球观测卫星(和飞船)计划,包括历史的、运行中的和列入未来计划的。详细介绍风云卫星系列(FY-n)、海洋卫星系列(HY-n)、资源卫星系列(ZY-n)、环境卫星系列(HJ-n)、中国遥感卫星系列(CRS-n)、灾害监测星座/北京小卫星(DMC/BJ-1)、神舟飞船系列(SZ-n)和天宫空间站系列(TG-n)等8个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这些卫星(和飞船、空间站)系列都提供对海洋的观测,从而构成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按装载的传感器分类,进而给出中国的海色、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面风场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观测系统。对中国海洋观测卫星与国际海洋观测卫星装载的传感器性能作了比较和讨论,指出差距。列出目前在轨运行的中国海洋卫星观测系统38个传感器及其类似的国外卫星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针对云雾复杂气候条件下无人机可见光影像难以获取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了地质灾害应急遥感监测伴随的复杂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目前无人机传感器的构造原理,通过对各种红外滤片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基于红外滤片元器件的无人机传感器红外改制技术和红外影像数据增强方法,对航摄传感器进行红外改装。实验结果表明,无人机红外传感器在多云雾条件下能够获取高精度清晰影像,有效解决云雾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数据获取难题,为地质灾害应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Modal parameters of structural systems have commonly been determined us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SI) methods for damage detection and health monitoring. For determining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structural systems correctly, modal parameters of a healthy structure have to be obtained with adequate certainty so that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as reliable references for the healthy system to compare with those of the damaged system. In this study,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modal parameters identified using strong motion time histories recorded on two bridge structures is assessed. The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identified modal frequencies and damping ratios are obtained using Monte Carlo simulations and sensitivity analyses in conjunction with eigenrealization algorithm. The dependence of the statistical bounds on model parameters is examined. The effect of using different number of sensors on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s evaluated using simulated time history data from a validated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a bridge.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