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完全免费   5篇
  地质学   9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罗照华  苏尚国  刘翠 《现代地质》2001,15(2):184-188
吉林省辉南县大椅山第四纪玄武岩的幔源透辉石岩包体中发现一种具有斜方辉石和尖晶石出溶叶片的透辉石碎斑 ,认为该碎斑矿物曾经是均一的晶体 ,在后续地质事件的影响下发生了固溶体分解。对透辉石碎斑出溶前后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进行的研究表明 ,该区地幔岩在进入玄武质熔浆之前曾经有过上升的历史 ,上升幅度约为 38km。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巨)晶为研究对象,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巨)晶-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共生的亚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单斜辉石斑晶。这说明碱性玄武岩的形成深度大于亚碱性玄武岩,单斜辉石巨晶是更高压力下的结晶产物,单斜辉石斑晶在岩浆上升的不同深度均有晶出。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携带幔源包体的玄武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但并不是绝热上升。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条件与同一地点幔源包体平衡温压条件的对比表明,单斜辉石巨晶和碱性玄武岩中的部分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表明了包体寄主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包体的深度。因此,幔源包体是寄主岩浆上升途中捕虏的上地幔碎块,而非寄主岩浆形成源区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3.
太华变质杂岩广泛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总体呈SW-NE向展布.在河南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以TTG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和变泥质片麻岩为主.斜长角闪片麻岩中可识别出三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内部的包裹体矿物组合( Amp1+ Pl1+Qtz),变质高峰期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矿物组合( Grt2+ Amp2+ Pl2+ Qtz),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白眼圈”状后成合晶组合(Amp3+ Pl3+ Qtz).运用矿物温度计与压力计估算三个阶段的P-T条件分别为:进变质阶段约600 ~ 680℃/7.0~ 7.6kbar,变质高峰期为680 ~ 790℃/9.5 ~10.7kbar,退变质阶段为580~720℃/6.5 ~7.6kbar.变泥质片麻岩中保留了进变质阶段(M1)包裹体矿物组合(Bt1+Pl1+Qtz)和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Grt2 +Bt2+Pl2 +Qtz)两个阶段.其中未发现后期退变质反应结构,石榴子石中也未发现成分环带.P-T条件估算结果分别为:M1阶段620 ~ 710℃/4.9 ~5.6kbar,M2阶段710~760℃/7.3~8.3kbar.洛宁地区太华变质杂岩记录了顺时针的近等温降压型的P-T轨迹,可能经历了与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杂岩类似的变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形成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沿中部造山带的拼合过程中.SIMS与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斜长角闪片麻岩记录了1938~1967Ma的变质事件,比华北中部造山带其它变质杂岩区所广泛记录的~1850Ma变质事件早了约100Ma,暗示中部造山带的拼合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1. Introduction The depth of source of Cenozoic basalts and the genesis of mantle xenoliths in eastern China have been widely discussed by many geoscientists. There were basically two main opinions: one was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basalts and the peridotite xenoliths are melt and residues (Cong et al, 1982; Liu et al, 1985; Qiu et al, 1986; E et al, 1987; Chi et al, 1988; Deng et al, 1988), and pyroxenite and gabrro enclaves are accumulation of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Qiu et al, 1986;…  相似文献
5.
倪志耀 《矿物岩石》1992,12(3):104-107
火山岩中玻璃基质或细粒基质在淬火条件下形成,其熔体结构受淬火温压和熔体成分所控制。在已知熔体成分的条件下,淬火温压可根据熔体结构来确定。对于玄武质熔浆有NBO/T=0.098 57+2.77×10~(-4)T+9.13×10~(-10)p;对于粗面安山质熔浆有:NBO/T=-0.465 5+9.10×10~(-4)T+1.14×10~(-9);对于英安质熔浆有:NBO/T=-0.512 3+8.10×10~(-4)T+1.2×10~(-9)p。  相似文献
6.
The so-called ‘Porphyro??des’ Unit of South Brittany is located below units marked by an early HP–LT event (blueschists from the Île de Groix) and above units marked by Upper Carboniferous HT metamorphism. PT estimates in the Porphyro??des (at Belle-Île-en-Mer), using the phengite–chlorite thermobarometer, indicate pressures around 8 kbar and temperatures of 350–400 °C. These new estimates suggest that the early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Porphyro??des’ should be linked to that of the overlying Blueschists, and imply a much larger areal extension of the HP–LT domain in this part of the Hercynian Belt. To cite this article: F. Le Hébel et al., C. R. Geoscience 334 (2002) 205–211.  相似文献
7.
向华  张利  钟增球  周汉文  曾雯 《地球科学进展》2007,23(12):1258-1267
榍石在各类岩石中普遍存在,其稳定性受全岩成分、氧逸度和水活度以及温度和压力等因素影响。它在岩浆岩中主要存在于高Ca/Al比值的岩石中,在变质岩中常见于绿片岩相、蓝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岩石,在钙质变质岩中其稳定范围可达榴辉岩相或高压麻粒岩相。一般榍石结构中U含量较高,且具有高达高角闪岩相上限的U Pb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是理想的U-Pb定年矿物。由于榍石的组成元素均为岩石中的主要元素,很容易与其它矿物、熔体及流体发生反应,所以榍石的U-Pb年龄记录的更可能是结晶年龄,而不是简单的扩散重置年龄;也因为它容易反应,变质榍石复杂的U Pb体系可能记录了岩石的整个变质历史信息。通过与榍石平衡共生的矿物组合或利用榍石Zr温压计可确定岩石的P T条件,结合相关的榍石年龄信息即可建立变质过程的P T t轨迹。利用SHRIMP、LA MC ICP MS以及LA ICP MS方法可对不均一榍石颗粒内部进行原位微区分析得到有意义的U Pb年龄;利用榍石中Zr含量对温度,尤其是对压力比较敏感,可建立榍石Zr含量温压计。  相似文献
8.
闫方超  刘庆  马雪盈  何苗 《岩石学报》2021,37(8):2579-2598
P-T-t轨迹作为变质岩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对揭示岩石的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北大别饶拔寨镁铁-超镁铁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和就位过程长期以来尚存争议。本文通过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研究和温压计计算,揭示出饶拔寨石榴辉石岩经历了四个变质演化阶段:1)超高压变质阶段(M1):主要根据石榴子石中金红石的出溶,单斜辉石中石英的出溶和磷灰石中不透明矿物的出溶,结合前人研究,认为饶拔寨石榴辉石岩经历过超高压变质阶段(≥2.5GPa);2)高压麻粒岩相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和单斜辉石(基质)+斜长石(基质),记录的温压条件为T=648~700℃,P=1.47~1.94GPa;3)中压麻粒岩相阶段(M3):以石榴子石外围发育的主要由斜方辉石+斜长石组成的内圈"白眼圈"为特征,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781~796℃,P=0.92~0.98GPa;4)角闪岩相阶段(M4):以石榴子石变斑晶周围发育的外圈"白眼圈"为特征,其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的后成合晶,形成的温压条件为T=663~685℃,P=0.50~0.58GPa。石榴辉石岩的锆石SIMS U-Pb定年得到了3组不同的交点年龄,分别为208.1~202.1Ma、227.6Ma和817.7Ma。根据锆石包裹体中角闪石+斜长石的组合,推断208.1~202.1Ma代表了角闪岩相变质年龄的下限,227.6Ma则是高压麻粒岩相的下限年龄,而新元古代年龄(817.7Ma)与区域上的变质岩原岩年龄一致,可能代表了其原岩年龄。结合前人研究,饶拔寨石榴辉石岩记录了顺时针的P-T-t轨迹,揭示了板片俯冲(超高压变质)-碰撞-折返(降压升温过程,~227Ma)-抬升(降压降温过程,208~202Ma)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9.
基于3S技术的数字填图RGMAP区域地质调查技术实现了区域填图中数据采集的全过程信息化,其中背景图层数据参数的正确调整是数字化区调项目野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本文根据笔者在数字填图技术应用中得切身体会,对背景图层参数不规范,比例尺不统一及路线或剖面导入后无法正常显示等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