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生物碱的研究现状和提取工艺基础上,以产自陕西省周至县的九连环全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了其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分离条件:乙醇为提取溶剂,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7,萃取溶剂氯仿,萃取pH10,萃取次数3次。利用该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总生物碱,用分光光度法对提取产物进行含量测定,总生物碱的提取率为6.8%。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与CA的城市扩展研究——以洛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动态模拟建模框架,具有模拟复杂系统时空演化过程的能力.CA模型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城市增长、扩展和土地利用演化模拟等方面较为合适,成为CA应用的热点.探讨利用GIS技术开发CA模型将会改善CA模拟城市扩展的环境,建立典型的城市CA模型也会发现新的参数和转换规则.基于CA原理,结合GIS与RS技术,在ArcGIS平台中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了GIS-CA模型系统.以洛阳市为研究区域,对其城市扩展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将人为的规划因素加入到CA模型中,打破了CA模型只能模拟城市受自然因素影响而进行的扩展.模拟结果比较真实可信,也为下一步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植被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生物量的评估对于研究全球碳循环具有重大意义,而高光谱遥感技术为精确反演地表属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针对如何更好地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植被生物量精确反演的问题,该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应用高光谱技术估测植被生物量的研究进展。对反演植被生物量所涉及的数据源、反演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模型特点、反演模型应用对象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并通过分析认为,高光谱遥感技术较传统的多光谱遥感技术在生物量反演精度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对建模方法、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以及模型通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以达到在大尺度范围内对植被生物量进行准确反演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陆地面积最大的群岛,海域广阔,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了解该海域浮游动物组成与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在西沙群岛14个岛礁站位开展多学科综合调查,并采用形态学方法和基于18S V9测序的宏条形码技术对浮游动物样本组成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此次西沙调查站位浮游动物样本的主要种类包括桡足类、软甲纲和箭虫纲,这3个类别的物种在两种鉴定方法中均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14个站位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707.53±378.34 ind/m3,各站位浮游动物丰度、物种组成及优势种存在差异。形态学方法共鉴定出11门17纲18目共86个物种,18S V9分子方法鉴定出22门46纲85目共233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OTUs),分子鉴定的物种覆盖度更高,且代表性类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在大部分站位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呈现出显著相关性,表明宏条形码技术鉴定方法与形态学鉴定方法在评价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方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在我国海洋浮游动物群落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但由于目前浮游动物的分子鉴定方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技术手段仍不完善,仍需多种鉴定方法结合使用,以保证浮游动物多样性鉴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山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被覆盖变化遥感监测是区域生态监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为区域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北京市1979年7月14日和2005年7月25日的Landsat MSS和TM影像,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了这2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并对北京山区1979-2005年间植被覆盖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遥感监测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山区的植被覆盖度由1979年的70.05%下降为2005年的66.14%;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3672.90km2;植被覆盖度在80%~100%的退化面积最大,为617.45km2.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蜇早期生活史阶段幼体种类鉴定困难的问题,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根据海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基因(COⅠ)编码序列,设计LAMP引物,建立了海蜇幼体LAMP快速检测方法,并对LAMP反应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LAMP方法对海蜇目的基因的最小检测限为0.1 ng DNA.该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与黄渤海其他常见钵水母种类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沙海蜇均无交叉反应.利用本研究建立的海蜇LAMP检测方法对不同海域采集的成体海蜇样品和海蜇螅状幼体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体海蜇和海蜇幼体均呈现阳性结果,表明海蜇LAMP检测方法可以对海蜇幼体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海蜇LAMP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灵敏且特异性强,可使其运用于沿海渔业部门海蜇资源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检测软件对低年资规培医生提高肺实性结节检出效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例经CT证实有肺实性结节的CT影像,由2名8年影像诊断工作的主治医师结合AI (SCHOLAR,infervision)共同阅片确定肺实性结节数量,分歧时由第3名从事影像诊断15年以上主任医师会诊,最终确定“金标准”。先由低年资规培医师对上述CT图像独立进行肺结节检测(方法A),2周洗脱期后在AI软件辅助下再进行上述CT图像肺结节检测(方法B)。将方法A和方法B标注结果分别与“金标准”比较,记录真阳结节数、假阳结节数,采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检测灵敏度、假阳性率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方法A相比,方法B灵敏度明显增加,总的实性结节灵敏度提高65%,而假阳性率降低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I辅助软件对检测4组不同大小(D≤4 mm、4 mm 8 mm)肺实性结节的灵敏度均有提高,分别为78%、38%、27%和13.8%。方法A的FROC曲线上面积(AAC)为0.176,方法B为0.085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A和方法B平均每例CT阅片时间分别为411.9 s和319.7 s。结论:AI辅助检测软件可明显提高低年资规培医师对CT上不同大小肺实性结节的检出效能,尤其对直径≤4 mm肺结节的检出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有机硫硫同位素组成(δ34 Sorg)及活性铁的黄铁矿化度(DOP)和硫化度(DOS)研究了南极阿德雷岛受企鹅活动影响的Y2湖和未受影响的菲尔德斯半岛燕鸥湖YO沉积物中有机硫的来源组成及其与铁硫化物的联系.结果表明,Y2沉积物1~15 cm较低的δ34 Sorg指示有机质硫化形成的贫34 S成岩有机硫(Sdiag)占比较高,其中在8~15 cm较高的DOS指示铁硫化物形成和有机质硫化同时发生,源于该层位高含量的活性铁供给.Y2剖面48~56 cm沉积物有机硫富集34 S显著,对应于企鹅数量高峰期,表明大量企鹅粪的外部输入使沉积物中富34 S的生物有机硫(Sbio)快速增加,并超过了内部硫转化过程中成岩有机硫的增加.YO沉积物在28 cm处δ34 Sorg显著降低,主要是由于该层位硫酸盐异化还原强,有机质硫化形成的大量Sdiag成为有机硫的主要成分,同位素质量平衡计算结果显示该层位Sdiag占比高达95.4%;同时,28 cm处较高的DOP指示沉积物黄铁矿的形成与有机质硫化同时发生,主要源自沉积物中高硫酸盐还原强度产生了足够多的硫化氢前体.本研究表明,有机硫组分的来源转化与有机质、活性铁紧密耦合,对区域湖泊有机质成岩埋藏及潜在的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phoD基因编码的碱性磷酸酶驱动沉积物有机磷矿化并释放生物可利用磷,促进了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的生长与暴发,但对富营养化湖泊蓝藻生消周期phoD基因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的认识依然有限.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巢湖蓝藻生消过程沉积物碱性磷酸酶活性(APA)、phoD基因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显示:巢湖沉积物APA活性在蓝藻生长与暴发阶段显著升高,且与水温、pH、溶解氧(DO)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蓝藻生消各阶段沉积物phoD基因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均由Pseudonocardia和Friedmanniella构成;与蓝藻潜伏期和衰亡期相比,生长初期与暴发期大多数样点沉积物Pseudonocardia的丰度显著降低而Friedmanniella显著升高.携带phoD基因的菌属丰度呈显著的时空变化,其中菌属丰度的空间异质性较高.蓝藻生长初期与暴发期的phoD基因细菌群落的Ace指数与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大于潜伏期与衰亡期.研究表明,携带phoD基因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受APA、DO、叶绿素a、水温、总磷以及无机磷的驱动;春季蓝藻的生长消耗大量上覆水溶解性无机磷,激发了沉积物APA活性并诱发Friedmanniella生长从而缓解水体磷限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