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1.
以华北地区柳林和安阳试验区为例,综合多种统计数据和测试成果,对煤层的渗透性及主要地质控制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研究表明,控制煤层渗透性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割理的发育程度,其次为有效地应力、外生裂隙和煤体结构等。而煤的变质程度及镜质组含量又制约着割理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内外海岸线分形研究进展 ,以江苏省海岸线为例 ,系统地探讨了不同比例尺地图上海岸线长度与分维的变化及其规律。指出海岸线长度与地图比例尺之间存在有 lg L =algk b的基本关系 ;其次 ,对于同一条海岸线来说 ,使用量规法和网格法计算所得分维结果是不同的 ,使用量规法的计算结果大于使用网格法的计算结果 ;再者 ,在不同比例尺地图上 ,同一海岸线的分维是不同的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逐渐变小 ,海岸线分维相应地逐渐变小 ,且在不同比例尺间使用量规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大于使用网格法计算所得海岸线分维结果的差值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新疆北部地区季节性积雪期的定点站和典型区域,应用北疆20个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和使用便携式测雪仪(Snow Fork),在不同地域、不同雪层和不同时间进行观测与测量,并且在积雪稳定期中的一次降雪过程对新雪密度变化过程中影响它的诸多因子进行观测,对新疆北部地区冬季季节性积雪密度变化特征进行的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雪面辐射热量和雪层内温度梯度对积雪密度起主要作用,变化主要是通过雪层内深霜和粗粒雪层的温度减小而实现的;在隆冬期全层积雪密度最大的为深霜层,入春2月下旬回暖期以后,由于雪层含水率的增加,季节性积雪密度最大层则为粒雪层.  相似文献   
4.
朱守彪  陈霞  杨绪海 《地震研究》2007,30(3):210-215
介绍了应力释放模型、耦合应力释放模型及其在时、空两个方面经过改进的模型。利用改进后的模型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震活动,结果显示,在青藏高原地区改进后的应力释放模型仍然适用,并且改进后的耦合应力释放模型要优于简单的应力释放模型,其预测地震的效能和精度都要优于泊松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80 kV管电流调制技术冠状动脉CT成像在正常BMI受检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4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所有受检者BMI均小于25 kg/m2。随机分为2组,即80 kV组和120 kV组,在这2组内部分受检者又联合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扫描。由2位医师行双盲、随机方法对各组图像评分。客观测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结果:80 kV组客观图像质量均低于120 kV组(P值均<0.05),而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未见明显差异(P>0.05)。采用80 kV组其辐射剂量较120 kV组减少约12 mSv,而联合应用管电流调制技术可减少剂量高达82%(P<0.05)。结论:对于BMI指数小于25 kg/m2受检者,采用80 kV管电压联合管电流调制技术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且不损害主观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构造地球物理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有效识别前陆盆地斜坡带低幅度含油气构造,深入剖析了低幅度构造圈闭及油藏特征,围绕储层地震预测开展了针对性的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研究.在南美西北部奥连特-马拉农盆地多个区块进行了储层的岩性、形态、物性及含油气性等方面的预测,形成了一整套基于高精度地球物理资料的低幅度构造和岩性圈闭识别和描述的精细地震解释技术.  相似文献   
7.
陈霞  魏文寿  刘明哲 《中国沙漠》2008,28(5):920-926
  利用2006年8—9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的80 m铁塔上,距地1.5 m的KIPP &; ZONEN自动辐射仪获取的监测资料,根据沙尘暴资料中PM10的小时浓度变化,参照TSP的变化趋势和塔中地面气象站的能见度和风速,将天气划分为晴空、浮尘和扬沙、沙尘暴三种类型,并分别选取其代表性天气,分析以塔中为代表的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浓度的变化对短波辐射的影响。结果表明:沙尘气溶胶减弱到达地面的总的太阳辐射,在大气总的透过率上表现为晴空是沙尘暴的2.04倍;直接辐射表现在大气透明系数的变化与沙尘暴、浮尘PM10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0.771;沙尘气溶胶改变散射辐射波形,由遁形平顶型改为倒“V”型,增加散射日总量,沙尘暴是晴空的1.68倍,浮尘是晴空的2.12倍。  相似文献   
8.
天山西部季节性积雪密度及含水率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now Fork雪特性分析仪采集积雪物理特性(积雪深度、积雪密度、体积含水率)数据,分析了天山积雪雪崩站稳定积雪期和非稳定积雪期雪物理特性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在垂直剖面上的廓线分布.结果表明:1)稳定期积雪深度随时间缓慢减小,体积含水率垂直廓线随积雪深度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距雪表面约33cm,雪密度垂直廓线为中部大、积雪表层和底部较小;2)非稳定积雪期积雪迅速沉陷,体积含水率相对于雪层温度的变化有滞后效应,滞后时间约为2h,雪密度垂直廓线与稳定期相同.整个非稳定积雪期的日平均雪密度与日平均含水率、日平均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