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国内免费   1篇
  完全免费   28篇
  海洋学   6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免疫增强剂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云  孙峰  王丹 《海洋科学》2004,28(9):42-45
利用主要成分为从:每洋甲壳类中提取的甲壳胺作为免疫增强剂,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的浓度(0.5%,1%,2%),在0,10,20,30d时检测鲫鱼(Carassius auratus)的白细胞数量、白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及血清中酚氧化酶活力等免疫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免疫增强剂可以提高鲫鱼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和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鲫鱼血清中酚氧化酶的活力.对鲫鱼的生长无明显影响。鲫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随着免疫增强剂浓度的增加和投喂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年代际海洋变率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气候变率与可预报性研究”(CLIVAR计划)的实施,年代际气候变率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气候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由于海洋特别是海洋次表层具有巨大的热损性,海洋环流在年代际气候变率中所起的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迄今为止,海洋以什么方式参与到年代际气候变化中,海洋次表层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起到什么作用这些与海洋环流有关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建立一种完备的年代际气候变化机制的理论,文章通过对近10a来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研究进展的回顾,提出了一个关于太平洋年际变化(如ENSO循环)和年代际变化(如PDO循环)相互作用的猜想,为今后在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用臭氧处理海水对鱼虾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国良  刘云  杨栋  吕艳 《海洋科学》2001,25(3):11-13
本实验检测了不同浓度臭氧残留对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牙鲆(Paralichthys oilvaceus)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虾的耐受力要比牙鲆鱼强,中国对虾在臭氧浓度≥1.0mg/L时,可存活至少48h,而芽鲆在此浓度下3h后,即出现鳃部充血肿胀、呼吸频率加快等不适应现象,48h LC50为0.13mg/L。如果能正确控制臭氧的残留量,利用臭氧净化养殖用水是一个不容质疑的水质净化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对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嗜水气单胞菌是淡水鱼流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文中通过试验用鲫鱼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在其染菌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病原菌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鲫鱼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前3d内,白细胞数量、NBT阳性细胞数量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依感染浓度不同,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说明嗜水气单胞菌与鲫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之间呈现一定的时间效应和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刘云  姜国良  姜明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00,24(11):45-48
运用电镜技术,在牙鲆肠淋巴样组织鉴定出4种无颗粒白细胞,即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样细胞。它们的形态均比在造血器官中多样化。巨噬细胞形态极其有规则;单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较多空泡;淋巴细胞具多且细长的伪足,而浆细胞样细胞是以内含大量的粗面内质网为其主要特征。同时,作者对无颗粒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云  姜明  姜国良  杨栋  张士璀 《海洋科学》2000,24(12):42-46
当经口腔灌注大量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牙Ping的头肾和脾脏内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颗粒以及颗粒吞噬作用的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病菌也会对免疫器官产生损害,可造成细胞水肿,膜性结构破坏及细胞坏死。本文详细观察了牙Ping肾、脾、肝、肠及血液的显微结构和肾、脾、肝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疫苗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南海常见硬骨鱼类COⅠ条码序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一对特异性引物扩增并测定了南海硬骨鱼类40个物种89个样本的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Ⅰ)约660bp的部分序列,即COⅠ条码序列。综合比较了《中国鱼类系统检索》、《海洋鱼类志》、FishBase鱼类形态学分类库、ITIS综合分类学信息系统和生物条码系统(The Barcode of Life Data System,BOLD)的相应形态学与DNA序列资料,在揭示完善我国鱼类检索系统必要性基础上,探讨了COⅠ条码序列在硬骨鱼类辅助物种鉴别和适用性,并对运用该条码序列库完善我国鱼类检索系统的可能途径进行了初步摸索。结果表明,COⅠ条码序列获取便捷,广泛适用硬骨鱼类物种鉴别,并可用于低级分类阶元的系统进化分析。本研究结果可为分子生物学辅助分类、市场监督、资源有序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80—2001年的XBT月平均海洋上层温度资料对与El Nino和Southem Oscination(ENSO)相关的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以上(上层)热含量年际变化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热带西太平洋温跃层和上层热含量南北不对称的气候态出发,将其分为“北部”、“赤道”和“南部”三个子区域。发现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的调整要领先于Nino3区,并且其释放的热量与El Nino事件的强度成正比,而El Nino事件爆发前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量积累的多少对El Nino事件强度没有明显的影响;热带西太平洋赤道外区域也是ENSO热泵的一部分,其中北部子区域的上层热含量年际调整要超前于赤道和南部子区域,在热泵中起征兆的作用。通过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距平场与:Nino3指数的超前滞后相关关系分析发现,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年际调整表现出明显的南北不对称,北部子区域内信号时间超前且涉及的空间范围广,南部时间上落后且空间上局限在一个窄带状区域内。热带西太平洋上层热含量年际调整的路径是:热含量年际调整信号率先在太平洋北部子区域出现,然后发展到太平洋赤道和南部子区域,再沿赤道向东发展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9.
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模拟及沉积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水槽实验模拟断陷盆地陡坡带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剖析其沉积动力机制和内部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扇三角洲平原、前缘斜坡和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沉积动力机制不同,导致各相带的扇面坡度和粒度分布特征明显不同.扇三角洲平原以水流推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以滚动、跳跃方式搬运,粒度最粗;前缘斜坡以重力作用为主,沉积物顺坡向下滚动、沉积,粒度略细,且具有明显的正粒序特征;前扇三角洲以浮力作用为主,沉积物为悬移质沉降,粒度最细.整体上,扇三角洲的形成是一个沉积物不断前积和垂向加积的过程,湖平面变化不同,二者作用强度不同,致使扇体形态有所差异,但扇面各部分基本维持相对固定的坡度,且沉积物的整体粒度分布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0.
抗鳗弧菌单克隆抗体免疫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鳗弧菌感染牙鲆幼鱼为动物模型,对我们制备的五株抗鳗弧菌单抗4A6,3B2,4E12,3E7,3A4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A6,3B2和4E12具有明显提高受5LD^50鳗弧菌感染的牙鲆存活率的作用,同时它们还可明显延长受大齐量鳗弧菌(10LD^50)感染的牙鲆的平均存活时间,揭示:4A6,3B2和4E12具有中和或减弱鳗弧菌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