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和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遗传多样性的RAPD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 ,选用 2 0条能产生清晰可重复扩增产物的随机引物 ,对皱纹盘鲍 (HaliotisdiscushannaiIno)、杂色鲍 (HaliotisdiversicolorReeve)进行了RAPD分析 ,共检测到 2 1 3个位点 ,在群体之间和个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各群体扩增位点的多态性比例、群体遗传杂和度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多态比例分别为 43.66%、5 3 0 5 % ,2个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 0 .1 5 5 7、0 .1 686。结果表明皱纹盘鲍与杂色鲍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
水体铜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代谢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0·10、1·00、5·00mg/L的铜(Cu2 )对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血淋巴和鳃代谢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肝胰腺和血淋巴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和血蓝蛋白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鳃钠钾三磷酸腺苷酶(Na ,K -ATPase)、钙镁三磷酸腺苷酶(Ca2 ,Mg2 -ATPase)和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均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肝胰腺髓性过氧化物酶(MPO)活力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水环境中添加0·01mg/L Cu2 就可对中华绒螯蟹代谢酶产生显著影响,并随着Cu2 浓度的增高,对中华绒螯蟹机体的影响逐渐加剧。表明代谢酶活力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 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类分析、单因子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进行了12项形态性状的测定,比较了4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种大菱鲆群体中,丹麦和挪威之间及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丹麦、挪威和英国、法国之间的差异较大。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4个群体在部分形态特征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指标较少,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成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差异显著指标较多。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8.663%、14.117%和8.976%,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61.756%.分析结果显示,英国和法国群体、挪威和丹麦群体之间形态差异不显著,丹麦群体和英国群体、丹麦群体和法国群体、挪威群体和英国群体、挪威群体和法国群体之间形态差异显著,且差异主要来源于主成分1,而主成分1主要由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差异显著的指标组成,显然,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4种不同地理群体大菱鲆为亲本,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按照1雄配2雌的原则,构建了28个父系半同胞家系和56个母系全同胞家系,分别测定了每个母系生长到6月龄的全同胞个体60个后代的体长、全长、体高、体重,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利用全同胞资料,采用方差、协方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菱鲆6月龄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对性状遗传力研究结果表明,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均大于雄性遗传方差组分,雌性遗传方差组分存在显著的母性效应。基于父系半同胞组内相关法估计的遗传力是大菱鲆体长、全长、体高、体重遗传力的无偏估计值,估计的遗传力准确可靠,估计值分别为0.282、0.251、0.283、0.450,为中高等遗传力,显示对大菱鲆生长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具有很大的潜力。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依据父系半同胞遗传协方差组分和表型协方差分别估计体长.全长、体长一体高、体长.体重、全长。体高、全长一体重、体高一体重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遗传相关在0.888-0.985,表型相关在0.864—0.957,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经t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5.
采用巢式设计方法和人工采卵授精技术, 对大菱鲆大规模家系的构建与培育技术进行研究。按照1 雄配2 雌的原则, 选取英国、法国、丹麦和挪威4 个群体的大菱鲆进行定向交配, 并对大菱鲆早期发育阶段苗种进行了环境标准化和一级、二级、三级数量标准化培育。结果表明, 构建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成功率不高, 1/3 父系半同胞家系的初始构建成功率≤20%; 由于家系成功初始构建的不同步性, 拉长了家系的培育时间, 对同一发育阶段家系早期培育的同步性较差, 导致对处于同一发育阶段、但在不同时期培育的家系所进行的环境标准化效果不好, 每次数量标准化时, 存在部分全同胞家系间数量差异显著。基于早期阶段家系构建和培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拟解决的方法和对策, 为大规模建立大菱鲆家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培育优良的大菱鲆养殖新品种, 收集了4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大菱鲆作亲本, 根据巢式设计, 采用人工受精技术, 在群体间和群体内构建了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 对其不同生长时期(生长阶段)全同胞家系的生长性能进行了比较。综合不同生长时期家系的体质量差异分析和不同生长阶段家系的生长速度分析, 结果表明: 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群体间和群体内家系的生长性能比丹麦和挪威群体的群体间和群体内家系的生长性能更为优良, 部分英国群体、法国群体与丹麦群体、挪威群体的群体间家系也存在着较为优良的生长性能; 不同生长时期(生长阶段)家系生长性能的排序存在不一致性, 生长时期(生长阶段)越长, 相邻两个生长时期(生长阶段)家系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越高, 家系排序的一致性越好;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生长阶段)家系生长性能的相关分析, 在通过选择育种对大菱鲆进行遗传改良时,进行个体选择的时期应不低于9月龄。 相似文献
7.
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ius)两个野生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种不同地理种群七带石斑鱼进行14项形态性状的测定,采用2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t-检验方法,比较了2个群体的外部形态特征.t-检验结果表明,2群体在14个性状中有12个性状表现出极其显著差异(P<0.01),1个性状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29.873%、25.091%和16.875%.三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71.804%,2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偏离态势,形成两个不同的类群,2群体在主成分l轴上的差异较在主成分2轴上的差异更为明显,主成分1主要由经t-检验差异指标数量多和差异程度大的性状组成.判别分析表明,2个七带石斑鱼群体的形态差异显著(P<0.0001),建立了2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可以认为逐步判别法对七带石斑鱼不同群体的初步鉴定是可行的.差异系数(CD)计算的结果表明,尽管2群体在形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尚未达到亚种水平.主成分分析、t-检验和判别分析的结论基本上是类似的,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群体间的形态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用 Logistic、Gompertz 和 von Bertalanffy 3 种生长模型分别对大菱鲆的 5 个优良家系E♂1×E♀2 、F♂4×N♀3、F♂2×E♀4、E♂2×F♀1、F♂1×F♀4 及对照组群体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家系 E♂1×E♀2、F♂2×E♀4 和 E♂2×F♀1 的最优拟合模型为 Gompertz模型, 家系 F♂4×N♀3 和 F♂1×F♀4 的最优拟合模型为 von Bertalanffy 模型, 而对照组则更适应于Logistic 模型拟合其生长曲线。不同月龄家系的瞬时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 大多数相对生长率高于对照组, 拐点月龄均较对照组拖后, 拐点体重均高于对照组, 快速生长区间的始速点均比对照组提前, 快速生长区间长度均大于对照组。瞬时生长加速率在不同月龄则存在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N-(3,4-二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二甲氧基苯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通过傅-克烷基化反应,合成了含辣素衍生结构的丙烯酰胺类功能单体-N-(3,4-二甲氧基苄基)丙烯酰胺(DMBA),并通过元素分析I、R光谱和1HNMR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将该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制备了DMBA丙烯酸树脂,初步研究了树脂的防污性能。 相似文献
10.
苏北地区泥岩欠压实现象与油气保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泥岩欠压实现象是苏北地区,特别是苏北盆地东台陷下第三系地层中重要的地质特征之一。在对泥岩欠压实现象的研究中发现,东台坳陷的泥岩中压力封闭形成时间早于毛细管封闭的形成时间,而且封闭能力较强,对第三系油气的早期保存起着重要作用。另外,欠压实的存在说明断裂、裂隙系统尚未能打破“暂时”的压力不平衡现象,具有欠压实现象的地层可以作为具有封挡能力的区域性的或圈闭的纵向封隔层。在苏北地区用欠压实表示泥岩层的封挡能力显示:新生界盆地地区和下第三系古、始新统封存条件最为优越;中生界欠压实现象不很普遍,其油气封存条件具有局部性;上古生界欠压实现象较明显,为苏北地区海相中、古生界地层中具有最优越封存条件的层系;志留系高家边组欠压实现象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