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口潮滩先锋植物藨草腐烂分解过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采集了先锋植物藨草(Scirpus triqueter)的地上茎和地下根部分,分别埋藏于高潮滩和堤内两处不同地点,研究了植物不同部位组织在腐烂分解过程中质量及其碳、氮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影响植物分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藨草残体在为期391 d的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了46%~66%,其中藨草茎分解速率大于藨草根的,高潮滩的大于堤内的;碳含量呈持续降低趋势,而氮含量则显著升高。植物体中初始营养盐水平和C/N比值的高低可能是导致藨草根、茎残体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等)对藨草残体的腐烂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温度升高、湿度增大,则加速微生物对植物碎屑的分解。由于受潮汐作用影响,高潮滩的植物埋藏环境比堤内的更潮湿,从而使得藨草在高潮滩的分解速率以及碳、氮元素含量的变化速率都明显高于堤内。 相似文献
2.
3.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总体微生物以及拟杆菌纲的分布情况。通过对454测序结果分析,共成功鉴定24个门,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后壁菌门(Firmicutes)等。其中拟杆菌门的变化趋势与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相似,均为随月份的增加而递增的趋势。在拟杆菌门下,共鉴定出3个纲3个目9个科27个属,4个采样月份大部分站点的优势属为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次为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通过聚类分析发现,拟杆菌门分布规律主要与排污口类型和季节有一定的关系。通过454测序检测到了极难培养的寡营养细菌鞘脂杆菌,也说明了454测序较传统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优势,同时针对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sp.)及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属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以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肉为原料,选用6种蛋白酶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酶解,采用HPLC法分析酶解产物对血管肾张素转换酶(ACE)的抑制活性(IP),筛选出碱性蛋白酶为其制备的最佳酶种类,并确定了水解度为21%时,产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加酶量,底物浓度,酶解温度及pH对水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0.175g/L,底物浓度为35g/L,温度为45℃,pH为9.5,水解时间240min为酶解最适宜工艺条件。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分子质量分布,表明酶解产物中主要为14.4ku以下的多肽分子。 相似文献
5.
6.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 得到2011年3月、5月、8月、10月份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存在较多的假单胞菌属。在检出的假单胞菌属中, 维罗纳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ronii)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的含量相对较多, 分别占56.72%、13.904%; 排污口中假单胞菌属的数量存在季节性差异, 3月份、5月份假单胞菌的数量相对较多, 8月份和10月份较少, 推测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 假单胞菌属的含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有关, 氨氮含量较高的排污口假单胞菌属的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7.
舰船红外图像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应用来说,海洋军事、国防、舰船科学技术、海上交通运输等领域都涉及舰船红外图像处理,舰船红外图像处理作为红外图像处理的一个分支.有着特殊的意义,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文中主要论述舰船红外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滨海新区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地面沉降订正后的1959~2005年海河闸站年极值最高潮位数据,运用Gumbel型和P~型计算方法求得不同频率年极值高潮位;根据历史上典型风暴潮淹没情景,在现有防潮堤的情况下,运用圣维南和薄壁堰自由出流等公式推求不同频率风暴潮进潮量;利用开发的无源和有源淹没程序计算不同频率风暴潮淹没范围。结果如下:天津市滨海新区出现频率为5%、1%和0.5%的年最高潮位分别达4.54m、4.92m和5.08m(大沽零点基面);现状条件下,3种频率风暴潮可能淹没的土地面积分别达km2、km2和118.50km2;淹没损失分别达1.79×108元、3.93×108元和5.06×108元。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2011年的3月、5月、8月和10月份各排污口蓝藻和含叶绿体单细胞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宁波沿海陆源排污口中含叶绿体单细胞生物数量最多,占91.857%,包括眼虫门(Euglenozoa)、绿藻门(Chlorophyta)、隐藻门(Cryptophyta)生物。其中主要为眼虫门的裸藻纲(Euglenoidea)生物占90.08%。蓝藻门的集球藻目(Synechococcophycideae)和颤藻亚目(Oscillatoriophycideae)含量相对较多,分别占5.70%和1.79%;排污口中裸藻纲生物数量季节性差异比较大,3月份、8月份数量相对较多,5月份和10月份较少,推测这类生物的数量与季节性温度变化有关;各排污口污染物、这两类生物检出量和种类有一定差异,在氮磷含量高的排污口(如S9号)其检出量并不高,推测检出量与排污口的主要污染物中氨氮含量没有直接关系,可能受氮磷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弓形杆菌属(Arobacter sp.)和梭菌属(Clostridium sp.)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寄生在动物体内,极易造成水体污染和人畜共患病。采用高通量454焦磷酸测序方法对宁波沿海2个重点排污口、8个一般排污口的20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得到1年中的3月、5月、8月和10月份各排污口弓形杆菌属和梭菌属生物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弓形杆菌属检测出两个种,分别是嗜低温弓形杆菌(Arcobacter cryaerophilus)、布氏弓形杆菌(Arcobacter butzleri)。梭菌属共检测出12个种,其中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检出次数最高,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次之;排污口的类型是影响弓形杆菌属检出量的重要因素。弓形杆菌属主要分布在氮,磷含量较高的工业排污口和市政排污口,而梭菌属只在3月份的S7宁海西店崔家综合排污口呈现出相对较高的比例(7.5%),其它排污口检出量均在2%以下;弓形杆菌属和梭菌属在10个排污口20个站位4个月份的检出次数呈现正相关性;由季节性的变化引起的气温差异也是影响弓形杆菌属生长的重要因素,弓形杆菌属在5月份的时候检出次数最大,梭菌属适宜生长温度范围较广10—65°C,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