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AOI)、NCEP/NCAR40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SLP)、850、500、200h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有着显著相关,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其间相对正常,而冬季北极涛运指数亦存在类似的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低数年,华北地区为暖(冷)冬年。其原因在于,北极涛动在于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EU遥相关型的异常,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弱)涛运年大气环流具有弱(强)东亚冬季风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减弱(增强),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增强),高空东亚大槽减弱(增强)。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地质与生态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化将对其他地区以及整个地球系统产生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全球和区域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而生态系统的演化与系统内水分和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喀斯特生态系统纳入到更大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中进行分析研究,在充分研究认识整个喀斯特生态系统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喀斯特生态系统的全球变化响应或影响机制,为喀斯特生态系统优化调控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演化过程中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规律,是研究植物适生性、物种优化配置和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机理的关键基础。在介绍前人工作基础的同时,本文全面而概括地总结了我们近年利用元素、同位素(如δ13C、δ15N、δ34S、87Sr/86Sr)示踪和化学计量学理论和方法对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不同界面和流域中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成果。认识到:喀斯特流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活跃,相互耦合,并与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相互制约;人类活动正干预流域物质的自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导致相应的生态和环境效应;全球变化科学深化有赖于区域生态环境变化及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这些认识是我们将来系统深入开展喀斯特以及其他流域生态系统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高速数模混合的低噪声系统中,为了减少数字系统的噪声,在保证系统可靠性的同时,考虑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有限资源的分配,可在32位嵌入式可编程片上系统(System-on-a-Programmable-Chip,SOPC)中使用16位静态随机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由于构成SOPC框架时没有这种16位静态随机存储器的成型组件,必须自行创建.根据Avalon总线规范,讨论了构成16位静态随机存储器组件的方法,通过Verilog HDL编程,实现了这一16位的静态随机存储器组件,并将其用在一个高速低噪声的天文成像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寒区隧道温度场和渗流场耦合问题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传热学和渗流理论导出了带相变的温度场和渗流场耦合问题的控制微分方程 ,然后应用伽辽金法导出了这一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 ,最后给出一寒区隧道考虑渗流时的温度场算例 .算例表明渗流对隧道的冻深影响很大 ,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应该考虑渗流这一因素的影响 .  相似文献   
5.
岩溶作用积极参与全球碳循环过程,进一步弄清岩溶碳汇机制对于精确评估碳循环过程意义重大。中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大,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广泛与集中,虽然本区已开展了较多以石灰岩为主流域的岩溶碳汇研究,但是与白云岩流域相关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不利于精确评价中国岩溶碳汇潜力和服务于国家碳中和战略。为此,本文以中国西南岩溶区内具代表性的贵州施秉黄洲河白云岩流域作为研究区,对湿润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小流域的水-岩-气相互作用及其无机岩溶碳汇进行了为期1年(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的水文水化学自动监测研究。获得了黄洲河白云岩流域的降雨量、流量、水温、电导率、pH值等高时间分辨率的连续监测数据,并采用化学热力学模型计算了方解石与白云石饱和指数及河水中CO2分压等水化学指标。结果显示:(1)该白云岩流域属典型的山区雨源型河流,洪水流量过程虽然呈现显著的暴涨暴落特征,但是流域出口河水的化学动态仍受水化学稳态行为的控制;(2)流域上游高原面上浅切割地表河两侧发育溶隙型含水介质,中下游排水系统为地表河,由于地表河水中CO2的释放,使该流域出口河水的方解石饱和指数较高,并伴有河床钙华沉积;(3)采用白云石开放系统化学热力学模型,结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CO2数据,计算出泄流于地表河的岩溶地下水 HCO 3 -浓度为5.1 mmol/L,该值要高于黄洲河出口河水 HCO 3 -平均浓度16%,表明该岩溶流域内的地表河因受紊流脱气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水中的溶解无机碳有所降低;(4)由水化学-径流法准确计算了该白云岩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以CO2计),为36.43 t/(km2·a),该值并未显著高于中国南方其他碳酸盐岩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表明白云岩流域覆被中CO2浓度仍与流域径流量呈反比关系,这两个主控因子的共同作用,使湿润亚热带岩溶流域的岩溶碳汇通量不至于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秦岭Au- Pb- Zn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大调查开展以来,秦岭地区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找矿远景区之一。为了更好地部署下一步找矿工作,开展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研究、成矿远景区划分和找矿工作部署。本文重新划定了(修定)秦岭Au-Pb-Zn成矿带的边界。建立了秦岭成矿带的成矿系列组合,其中印支期是金铅锌大规模成矿的爆发期,区内矿床主要发育有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VMS型铜多金属矿、低温热液脉状汞锑矿、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等类型,带内仍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结合区域找矿进展和潜力评价的最新成果,在该带内圈定了20处找矿远景区,其中8处为重点远景区,12处为一般远景区,建议下一步找矿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Au、Pb、Zn、Cu,主攻矿床类型为卡林型金矿、造山型金矿、海底喷流-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和岩浆期后热液型铜金多金属矿。该项成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淡水天然水体主要放流鱼类鲢鱼种为实验材料,采用盐酸四环素(TCH)浸泡和药饵投喂两种方式对鲢进行荧光标记,比较这两种TCH处理方法对鲢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测定150、250和350mg/L的浓度条件下浸泡24h鲢血液转氨酶以及肝脏氧化损伤和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 TCH浸泡处理比投喂处理对耳石的标记效果更好,在150—350mg/L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标记效果越好;TCH浸泡处理24h会引起鲢血清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处理后1d显著升高,2d后降低到对照水平。肝脏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水平,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快速极显著升高,然后下降直至恢复正常水平。表明TCH浸泡对鲢肝脏造成了短暂的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胁迫,但在2—5d后即可恢复正常,TCH浸泡方法是鲢标记放流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本研究结果可为鲢的增殖放流、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为其他鱼类的标记放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19~2020年在三峡库区巫山(WS)、万州(WZ)、丰都(FD)、涪陵(FL)4个采样点采集到新建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种群153尾个体,基于鳞片和10个微卫星DNA标记进行年龄结构、生长特征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短颌鲚种群体长分布范围为102.1~301.6mm,平均体长(196.6±40.0)mm;体重分布范围为1.90~79.70g,平均体重(17.70±13.06)g。短颌鲚种群年龄组为1~5龄,其中2龄和3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个体数的82.35%。体长-体重呈幂函数指数关系,属于正异速生长类型。微卫星DNA标记分析结果显示,10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到82个等位基因,各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5.600 0~7.300 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541 4~3.831 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17 7~0.700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82 3~0.702 9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28 5~0.648 4。4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呈现出由三峡库区下游至上游逐渐减小的特点。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很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个体内部。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短颌鲚种群处于快速扩张阶段,4个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未发生显著群体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频繁。由此提示,三峡库区短颌鲚很可能来源于三峡大坝下种群扩张迁入三峡库区水域而繁殖建群。  相似文献   
9.
10.
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数字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介绍了同幅双速跟踪成像CCD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相机数字控制器的要求之后,阐述了该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基本结构,并给出了仿真及测试结果。针对仿真及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通过软件仿真及硬件测试,表明其设计是基本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