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海洋学   12篇
  201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973年,作者偶然发现产于山东黄县的海浮石,原来几乎全都是皮壳状的珊瑚藻类,从而引起对这项中药材的兴趣。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海浮石的别名为“浮石、浮海石、浮水石”,它作为“药材分海浮石和海石花两类。海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所形成的石块;海石花为胞孔科动物脊突苔虫Castazia acuteata Canu de Bassler或Costazia costazii Anduin的干燥骨骼”,并说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紫菜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西沙群岛,新角石藻属Neogoniolithon的种类相对说来比较丰富。除以往报道的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frutescens(Foslie)Setchell et Mason和三叉新角石藻N.trichotonum Setchell et Mason外,经鉴定还有本文报道的锥窝新角石藻N.conicum (Dawson)Gordon,Masaki et Akioka,串胞新角石藻N.fosliei(Heydrich)Setchell et Mason,太平洋新角石藻N.pacificum(Foslie)Setchell et Mason和一个新种——变胞新角石藻  相似文献   
4.
有节珊瑚藻为藻体直立部有钙化的节间(intergenicula)和不钙化的节(genicula)分化的一大类珊瑚藻,过去均属珊瑚藻亚科Corallinoideae。近几年来则较普遍地采纳Adey和Johansen(1972, 1976)的系统,即根据藻体内相邻藻丝间次生孔状连结的有无,节部由单列、多列或分生组织的细胞组成等特点而将有节珊瑚藻分置于三个亚科,即叉节藻亚科Amphiroideae Johansen 、珊瑚藻亚科Corallinoideae (Aresch.) Fosl.和隐节藻亚科Metagoniolithoideae Johanen。 自1866年以来;中、外藻类学者对我国有节珊瑚藻的报道较多,迄今约有28种左右。 已报道的种类虽较多,但多半是名录式的,或仅是一般外部形态和简单内部结构的描述,有的仅局限于极少数调查、采集地区。对这些种类作较细致的形态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和报道是很不够的,难免错误的鉴定。有些记录,在未获得较完整的资料和产地标本(或检查原标本)前,是难以确认的。 我们整理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1949-1984年及曾呈奎教授在1933-1941年采集现存放于该所植物标本室的有节珊瑚藻标本,对它们的形态解剖及产地分布作了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究。本文探讨了珊瑚藻亚科Corallinoideae (Aresch.) Fosl.的5属8种,其中唇孢藻 Cheilosporum jungermannioides Rupr.己报道于台湾(濑川宗吉,194ld, 1956),无柄珊瑚藻 Corallina sessilis Yendo 和蹄形叉珊藻粗短变型 Janiaungulata Yendo f. brevior Yendo 己报道于香港(Lee, K. Y., 1965),红叉珊藻 Jania rubens ( L.) Lamx. 为本文首次报道,粗节波氏藻 Bossiella cretacea (P. et R.)Johansen 、粗叉珊藻 Jania crassa Lamx.、边孢藻 Marginisporum crassissimum (Yendo)Ganesan 和异边孢藻 Marginisporum aberrans (Yendo) Johansen et Chihara ,曾由本文作者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1983)中首次作了扼要的报道及外形图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两种新紫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海岸线漫长,南北环境条件各异,特别是水温,变化很大,紫菜种类较多,已报道过的有十一种。现在,我国人工养殖的紫菜,在长江以南主要是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在长江以北主要是条斑紫菜(P.yezoensis Ueda)。我们认为,可以作为养殖对象的种类,必然不止上述两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紫菜种类进行全面的调查,以便能因地制宜地选择各地最适宜的紫菜养殖品种,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紫菜生产事业创造条件。我们在全国沿海地区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尚未报道过的种类。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对西沙群岛珊瑚藻科藻类进行研究时,发现在1975,1976和1980年三次采获的西沙标本中,有一种桔红色、灌木状的石灰质藻类,为数不少,个体大小不等,其中最大的一个标本长径达20厘米,短径约12厘米,多固着生长在死的鹿角珊瑚上,外形奇特,藻体极度钙化,匍匐的皮壳部上面具密集的突枝或灌木状分枝,略似具突枝的皮壳状珊瑚  相似文献   
7.
本文继前文[2]之后继续报道了产于我国西沙群岛的四种珊瑚藻科藻类,其中除端胞片壳藻Fosliella farinosa外,其它三种即中叶藻Mesophyllum mesomorphum,小石孔藻Lithoporella melobesioides和三叉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trichotomum,在我国海区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产于中国北部沿岸海域的4种石枝藻作较全面的分类研究。它们是:尖顶石枝藻Lithothamnium aculeiferum L. R. Mason,异石枝藻 L. fretense Fosl.,中间石枝藻 L. intermedium Kjellman 和太平洋石枝藻 L. pacificum (Fosl.) Fosl。其中,异石枝藻和尖顶石枝藻为我国首次报道;太平洋石枝藻为分布局限于潮间带的种。作者先前报道的太平洋石枝藻(张德瑞、周锦华,1981),经反复对比分析,现在认为它是异石枝藻的误鉴定。  相似文献   
9.
用壳聚糖添加量为0.00%(D0)、0.25%(D1)、0.50%(D2)、1.00%(D3)和2.00%(D4)的实验饲料投喂虹鳟幼鱼50d,研究其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脏体比(VSI)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而肝体比(HSI)、脾体比(SSI)、肥满度(CF)及存活率(SR)无明显差异(P>0.05)。全鱼、肌肉及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D3组和D4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降低(P<0.05),溶菌酶(LZM)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D4组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及D1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实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壳聚糖可显著提高虹鳟幼鱼生长性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增重率及非特异性免疫为综合评价指标,虹鳟饲料中壳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0.50%。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们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1980年先后5次在西沙群岛近20个岛屿、沙洲和礁滩进行调査所采获的珊瑚藻标本做了全面的检査和比较研究工作。西沙群岛的珊瑚藻种类比较丰富,除已报道的14种4个变型外,本文又报道了6种3个変型,即薄売藻 Leptophytum asperulum (Fosl.)Adey,布氏水石藻 Hydrolithon boergesenii (Fosl,)Fosl,太平洋小石孔藻 Lithoporella pacifica ( Heydr.)Fosl,巨囊新角石藻 Neogoniolithon megalocystum (Fosl.) Setchell et Mason,孔石藻亚突变型 Porolithon onkodes ( Heydrich) Fosl.f. subramosa Fosl.和孔石藻帽状变型 P. onkodes f. devia Fosl.,冈村石叶藻 Lithophyllum okamurai Fosl.,脆叉节藻轮枝変型 Amphiroa fragilissima (Linn.)Lamx,f.cyathifera (Lamx.) Weber van Bosse,毛叉珊藻 Jania capillacea Harvey,均为我国新记录,此外,本文补充报道了太平洋新角石藻 Neogoniolithon pacificum (Fosl.) Setchell et Mason 的四分孢子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