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基于无人机的海滨景区绿潮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人机航拍数据,利用四种颜色指数,结合无人机RGB影像对海阳市海滨景区绿潮进行特征统计和监测识别,验证不同空间位置绿潮的适宜监测指数。结果表明:海滨景区G波段高于其他波段的特征使其可以利用颜色指数进行监测;对于不同位置的绿潮灾害,NGBDI指数较适用于海滨景区漂浮绿潮的监测,而GLI指数则更适用于海滨景区海滩绿潮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GOCI的2017年南黄海浒苔演变遥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GOCI高时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浒苔敏感波段并构建合适的评价指标,对NDVI、IGAG、KOSC绿潮主流算法探测能力进行比较,结合目视解译和阈值分割法,对2017年南黄海浒苔信息进行提取并进行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NDVI算法的探测能力和稳定性显著优于其他两种,GOCI影像7、8近红外波段的选择对浒苔提取结果存在一定影响,最优为7、5波段组合;2017年浒苔总体经历了“出现-发展-暴发-衰退-消亡”五个阶段,持续时间约为68d,影像中浒苔最早出现在5月13日的盐城外海海域,最后出现在7月12日,最大覆盖面积出现在6月4日,为2363.12km2,在风、流场共同作用下,先向北移动,后在6月下旬沿山东半岛南侧转向东北,前锋位置最终停滞于青岛-烟台-威海一线并逐渐消亡。其发展规律与运移路径与往年相似,但持续时间与暴发时期最大覆盖面积显著少于往年,GOCI影像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使浒苔灾害的逐小时动态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甘肃中生代植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祁连区中侏罗世煤田多为零星散布、彼此弧立的中小型盆地(图1)。对于其含煤沉积环境,一般都认为是山间盆地和山前盆地[1]。笔者认为,这仅仅是单独研究某个盆地所取得的认识,尚需进行整体的、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以含煤地层分区为基础,从纵向上研究含煤地层的发育特征,从横向上研究其展布特点。同时利用主要煤田大量的钻探资料,编制出煤层以下的砂岩体形态  相似文献   
6.
甘肃靖远王家山盆地中侏罗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王家山盆地位于靖远北面,是西面封闭向南倾伏呈北西、东南向的向斜构造。中侏罗世地层发育完整,化石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中侏罗世地层的重要地区之一。根据沉积层的岩性、岩相及生物群特征,本文对王家山盆地的中侏罗世地层,试行进一步的划分和对比,并初步讨论其古气候的变化。 在野外工作期间,得到了西北133煤田勘探队的大力协助,并提供实测剖面资料。王水、卢辉楠鉴定轮藻,陈丕基鉴定叶肢介,林启彬鉴定昆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鱼类组鉴定鱼化石,于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祁连山北麓陆相泥盆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生物地层资料。但在地层名词的使用,特别是在老君山群一名的存废问题,各方看法颇有分歧。这不仅涉及怎样对待中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地层名词问题,也关系到地质工作者怎样正确对待地层命名工作的问题。本文拟从祁连山北麓老君山群一名的讨论出发,提出一些不成熟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4~2016年渤海各航次监测数据,选择22项因子构建表征研究区水环境、沉积环境、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方法对渤海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渤海综合生态指数CEI为0.643,健康等级为中级,表明渤海生态系统整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生态健康较差和差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莱州湾-渤海湾及其毗连地带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唐山-秦皇岛-葫芦岛近海及其纵深海域大体处于中级健康水准;渤海中部海区及其毗连的渤海海峡区域,海洋生态健康水平较高。根据评价结果,认为陆源输入、围填海工程是莱州湾和渤海湾的主要胁迫因子,并探讨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渤海的综合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基于MODIS数据的2016年黄海绿潮灾害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率的GF-1卫星影像对MODIS数据绿潮监测的精度进行验证,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MODIS数据对2016年黄海绿潮过程进行连续动态监测, 结果表明: 相较于GF-1卫星影像,MODIS数据对绿潮的监测误差高于50%; 2016年黄海绿潮移动路径总体呈先向北, 然后沿山东半岛海岸线向东北方向移动, 并最终停滞于青岛、威海附近海域; 此次绿潮持续时间为80天左右, 并呈现出与往年类似的“出现→发展→暴发→治理→消亡”的规律; 其中“出现”的时间为5月12日, “发展”阶段时间为5月中下旬, 此时绿潮主体分布于苏北浑水区, 适宜前置打捞治理, 当5月底6月初绿潮进入清水区之后才开始进入“暴发”阶段, 本年度绿潮灾害“暴发”规模较大, 对山东沿海水产养殖业及旅游业影响严重。本研究成果对于绿潮预警和防控具有科学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绿潮遥感监测手段大多基于单一遥感数据,局限性很大,为了弥补监测中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低的问题,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结合虚拟基线高度浮藻指数VB-FAH(virtual-baseline floating macro Algae height)和人工辅助判读方法,对2015—2016年黄海发生的绿潮(大型绿藻——浒苔(Ulva prolifera))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利用两景同步影像比较了高分一号卫星WFV(GF-1 WFV)数据和资源一号04星WFI(CBERS-04 WFI)数据的监测结果,同时也对卫星影像监测和船载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CBERS-04 WFI数据的监测结果与GF-1 WFV数据相比产生了15.3%~37.32%的相对偏差,主要原因是空间分辨率的差异导致的混合像元效应。对卫星影像监测结果与船测数据进行叠加对比,可以发现在Ⅲ级以上的绿潮数量级中卫星影像的监测精度较高。绿潮暴发的过程持续100 d左右,4月底—5月初绿潮开始在苏北浅滩浊水区出现,随着外界因素逐渐达到适宜生长的条件,绿潮不断生长直至暴发,并随黄海表层流向北漂移,直至山东半岛南部沿岸,7月份和8月份是绿潮的消亡阶段,8月中旬绿潮基本消亡。本研究成果提高了监测精度,可为绿潮的防控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