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各断块地层单元划分不一致,沉积相认识存在分歧等问题,依据旋回级次、旋回性质等,将馆陶组三段划分出2个四级旋回、4个五级旋回、16个六级旋回;并以岩芯及室内分析资料、测井资料等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岩石类型、粒度及结构特征、垂向粒序变化、层理构造类型及自然电位曲线形态等。结果表明:惠民凹陷大芦家地区馆陶组三段主要发育冲积扇及辫状河;冲积扇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漫流席状砂、远端砂丘等微相;辫状河主要发育心滩,辫状河道充填,天然堤、漫滩和道间洼地沉积,泛滥平原沉积,废弃河道等微相;2个四级旋回的沉积相类型及空间展布特征相似;第Ⅰ五级旋回在研究区中偏西部属冲积扇沉积,主要发育辫流砂岛、辫流沟道、辫流带微相,在东部属扇前平原沉积;第Ⅱ五级旋回早期以辫状河沉积为主,河道规模较大,仅在第Ⅱ1六级旋回的东北部位见冲积扇的辫流砂岛及辫流沟道微相;第Ⅱ五级旋回中期属辫状河沉积,河道规模减小,2个河道群自NW向SE方向流动;第Ⅱ五级旋回晚期河道规模更小,逐渐向曲流河沉积过渡。  相似文献   
2.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大情字井向斜区葡萄花油层石油成藏及富集规律研究程度低的问题,从有效烃源岩、优质储层、油源断层及断裂密集带4个方面入手,深入开展石油富集规律及成藏模式研究。根据断裂发育特征及构造高程,将向斜区进一步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并对不同构造单元油藏类型和石油分布特征进行剖析:向斜断裂深洼区以断层-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缓坡区以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向斜过渡陡坡区发育少量岩性油藏。平面上,受断裂密集带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主要呈条带状富集于向斜断裂深洼区和过渡缓坡区;垂向上,受储层发育位置的影响,石油集中分布于葡萄花油层Ⅱ砂组。以此为基础分析向斜区石油富集规律,得出石油富集的4个主控因素:①有效烃源岩厚度控制石油富集;②油源断层组成垂向优势输导通道;③分流河道岔道口是石油富集的有利部位;④断裂密集带控制石油富集。最终建立了向斜区4种成藏模式:①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南,嫩一段烃源岩供烃,超压倒灌,油源断层沟通,反向构造控藏;②向斜断裂深洼区黑157井以北,青一段烃源岩供烃,油选择性充注分流河道成藏及断裂密集带内断层组合形成的局部构造控藏;③向斜过渡缓坡区,构造-岩性和岩性圈闭控藏模式;④向斜过渡陡坡区岩性圈闭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河南洛宁房圪垃湾铅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喜  高帅  柳阳阳  曹铮 《地质与资源》2012,21(5):453-456
房圪垃湾铅矿床产于太古宇太华群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的一套中深程度的区域变质岩中.区内主要有F9-Ⅰ、F9-Ⅱ、F9-Ⅲ、F10-Ⅰ、F10-Ⅱ、F11-Ⅰ、Ⅰ号等7个矿体,均赋存于断裂破碎蚀变带内,并严格受其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与含矿断裂带基本一致,矿体多呈薄脉状、透镜状或似层状,沿走向及倾向均具舒缓波状特征,膨缩及分支复合现象明显.通过研究地质特征,认为矿床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床,属中低温热液成因,成矿作用为区域变质-混合岩化-岩脉侵入-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  相似文献   
4.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菌苗浸浴免疫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于1992年12月—1995年12月,采用嗜水气单胞菌TPS-30株制成全菌苗,对本所、绍兴、杭州等地渔场鲫、鲢、鳙等进行浸浴免疫试验和生产性防病试验.(1)网箱试验:将含菌5X109全菌苗按1:10,1:100,1:500稀释,对体重超过10g的健康鲫进行菌苗浓度与浸浴时间、增效剂、高渗剂、加强免疫、连续多批分别浸裕和增氧剂等6项免疫试验.经不同时间的RSP%及部分抗体测定结果表明,在1:10-1:500的浓度中分别浸浴1—60min后,45-188天的RSP达66.7%—100%;菌苗液中加入5x10-6增效剂和2%高渗剂可使RSP提高10%;首次免疫后间隔1-6个月再加强免疫,可使RSP提高及免疫有效期延长;将1:10菌苗连续浸浴鲫15批,其中前10批免疫鱼的RSP可达60%以上;增氧剂直接加入菌苗液中会降低RSP。部分免疫鱼的血清中有微弱的特异抗体.(2)生产性试验表明:7.7ha成鱼池和533ha湖泊的鱼种浸裕免疫后,池塘免疫鱼平均成活率提高15%,用药成本降低;湖泊死鱼数比上年同期减少55.8%。  相似文献   
5.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是近些年来危害养殖鲫鱼最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 2, CyHV-2)。本研究以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脊髓组织为材料,进行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构建对鲤疱疹病毒Ⅱ型敏感的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系(Spinalcordtissuecell lines of 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CSC)。采用组织块移植法,进行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的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已传代至第128代次,获得稳定传代的细胞系后,采用低渗法进行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进行鲤疱疹病毒Ⅱ型的敏感性测试与传代。结果表明,以含10%胎牛血清的L-15培养基,在24℃恒温条件下,可稳定传代培养异育银鲫脊髓细胞,传代细胞呈成纤维样或纺锤状;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数为156±2条,该细胞为三倍体细胞。通过对CyHV-2敏感性的测试,CSC细胞感染CyHV-2后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感染第7天的病变细胞液的TCID_(50)达到10~(9.33)/mL,CyHV-2病毒可在CSC细胞上稳定传代;通过对病变细胞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直径为128—134nm大小的疱疹样病毒颗粒。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异育银鲫脊髓细胞系对CyHV-2敏感,并在细胞上能进行稳定传代,传代病毒具有较高病毒滴度,这为鲤疱疹病毒Ⅱ型的深入研究及疫苗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