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海洋学   6篇
  2020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杂色鲍血细胞免疫特点及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感染病毒后血细胞总浓度呈现上升趋势, 颗粒细胞与无颗粒细胞浓度与百分比均呈现不同的变化;感染鲍抗菌活力在第24h时最高, 说明病毒感染刺激病鲍血细胞产生抗菌活性, 第36h时的抗菌活力大大下降;感染鲍在第6h时, 溶菌活力大大下降, 且一直持续至36h;血细胞内的活性氧总体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受感染的血细胞出现细胞器空泡化和分解.说明病毒感染对杂色鲍血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牡蛎体内及其养殖水体中细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牡蛎体内外细菌的耐药性,对分离自阳江的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养殖水体及其内脏团的637个异养细菌进行了10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简称K-B),参照NCCLS抗生素敏感试验操作标准,研究细菌的耐药概况。结果显示:健康牡蛎体内细菌对恩诺沙星和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发病牡蛎体内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率最低,次之为复合磺胺和恩诺沙星;水体细菌对氯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水体及体内细菌对呋喃唑酮耐药率最高,而对卡那霉素及青霉素耐药率则波动较大。结果还显示,不同来源的受试菌株多重耐药状况严重,来源于健康和病牡蛎的菌株在7月份的多重耐药率达到峰值,分别为66.7%和64.3%,养殖水体细菌多重耐药率峰值出现在4月份,最高达76.7%。总体来看,源于牡蛎养殖环境水体及其牡蛎体内的异养菌多重耐药比例较高,值得引起注意。而受试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异养细菌对呋喃唑酮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对其它受测抗生素的耐药率。从时间动态上看,水体菌耐药率峰值出现于4月份,而牡蛎体内菌群耐药率峰值出现于7月份。  相似文献   
3.
养殖卵形鲳鲹诺卡氏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诺卡氏菌病的发生情况。病鱼以体表和心、脾、肾等内脏出现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对病鱼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光镜、电镜检查,均发现长或短的丝状分枝状杆菌,用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回归感染,证实为此次卵形鲳鲹结节病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确定病原为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检测,发现该病原菌对多种常用水产药物均产生了抗药性,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仅20种受试药物中仅对环丙沙星、氯霉素、链霉素等中度敏感,试管稀释法结果显示8种药物中仅对1×10-6的盐酸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敏感。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鲍苗脱落死亡周期中水质、硅藻和细菌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鲍苗脱落前各水质指标无明显变化,脱落前硅藻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卵形藻(Cocconeisspp.)和舟形藻(Naviculaspp.)为主要种类。同时发现一株可疑致病菌,初步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实验表明水质等相关因子与鲍苗脱落无直接关系,而硅藻很可能是致病菌的“载体”,整个附着膜微环境与鲍苗存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鲍类微生物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鲍类微生物性病害包括病毒性疾病、原核生物样疾病、细菌性疾病及真菌性疾病。本文就鲍类微生物病害的病原学、致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相关的诊断防治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以期为今后鲍类的病害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用量的增加及混合使用现象的出现,水产病原菌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大大增加了水产养殖中细菌性病害防治的难度。细菌耐药性最常见的传递方式是耐药质粒的转移。本研究通过对多个水产致病弧菌质粒上新霉素及卡那霉素的耐药基因aph3'')-IIa进行检测分析,并利用电穿孔法将筛选得到的3个受试菌株上的质粒分别转入大肠杆菌中,结果从3个转化子中检测到目的基因。进一步的药敏测试结果显示,3个转化子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以及最小杀菌浓度(MBC值)均明显上升。可见,在特定条件下,水生致病性弧菌对氨基糖苷类(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质粒可转移至大肠杆菌并参与介导其耐药性,大大降低了受体菌对新霉素和卡那霉素的敏感性。本研究将为环境弧菌与临床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抗性传递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