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河口海岸和近海区域的沉积物类型多样,粒级范围包括砾、砂、粉砂和黏土,其主体粒径范围为-4~10Φ,常规的粒度分析技术不能满足一次性完成测量的要求。以图像法作为建立粒度分析标准的测量方法,以新型激光粒度粒形分析仪为主体,以显微镜法为补充技术手段,对筛分法、吸管法和主流激光粒度仪等粒度资料进行同化处理,对主流粒度分析仪器和方法的输出结果进行转换,有助于河口海岸学与海洋沉积学对同样的粒度和粒度参数数据有统一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的粒度和类型所用术语进行区别,使得沉积物资料的对比有可能的"共同语言"。  相似文献   
2.
海洋功能区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回顾我国海洋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的发展历程,结合笔者编制浙江省市县级(区域性)海洋功能区划的工作实践,发现《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现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和《浙江省市县级(区域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要求》的海洋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存在不一致和模糊之处,其编码方式也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据此提出海洋功能区划分级分类体系及其编码的优化建议,希冀为下一轮海洋功能区划分级分类编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放射性同位素210Pb适于百年尺度的定年和沉积速率计算,已经在冰芯、土壤、湖泊、水库、河口、潮滩、潟湖、海湾和浅海陆架等多种环境得到广泛应用。目前,210Pb测年方法的应用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一种是“延年”,即根据测算的沉积速率回溯定年的时间,有时回溯的时间跨度可达二、三百年;另一种是“折寿”,即根据测算的表观沉积速率计算得到的210Pb本底层位之上的时间跨度不足百年。根据210Pb测年的原理和有关仪器的检出限来分析,本文作者认为,210Pb直接定年的上限以110 yr~155 yr为宜。因此,“延年”的运用有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在回溯的数百年尺度内应该保持稳定,同时回溯的定年结果最好有其他独立的定年方法(如历史文献记录或生物标志物等)来印证、以增加其可靠性。对于210Pb测年的“折寿”现象,可能的原因有四种。第一,沉积及取样的压实效应没有在分析和计算过程中得到校正。第二,210Pb活度测量的精度和不确定度影响了对本底的判断;为稳妥起见,研究者选定的本底层位一般会比真实的本底年龄要年轻一些,导致定年结果的时间跨度缩小。第三,210Pb定年计算模式决定了本底活度值的微小差异将带来计算出来的时间跨度产生显著差异。第四,沉积过程事实上发生了后期的侵蚀和迁移,导致保存在柱样中的沉积记录不完整。为了有效地减少210Pb测年法的结果误差,可以采取减小210Pb活度测量子样的间距、并同步测量226Ra活度等技术手段;另外,在计算时应该使用沉积通量而不是表观沉积速率。我们相信,210Pb测年方法的正确运用和解译将对物源判断、沉降后的侵蚀和扰动等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潮滩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亦是潜在的土地资源。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沿海潮间带的开发以围垦为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海岸线主体向海推进。随着围垦规模和速度加快加大,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问题,因此对于围垦适宜性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遥感技术首先获取了大陆海岸线阶段性变化特征。接着从地貌均衡的角度,依据潮滩垂向淤涨速率和垂直岸线的潮滩剖面形态估算适宜的潮滩围垦速率。最后,比较海岸线实际推进速率与估算所得的围垦适宜速率,进行围垦适宜性分级评价。研究表明,1985-2015年间,围垦活动是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进程来看,1985-1995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缓慢,受围垦活动影响较小;1995-2015年间围垦活动频繁,人工岸线比例增加较多。围垦适宜速率的估算显示,杭州湾南岸围垦1 km后所需恢复时间最短,围垦适宜速率为12.5~64.3 m/a,其次为象山港和台州湾,围垦适宜速率分别为2.0~38.3 m/a和6.0~22.2 m/a;三门湾和温州湾围垦后所需恢复时间最长,围垦适宜速率分别为1.2~18.5 m/a和1.7~3.8 m/a。基于潮滩淤涨速率的围垦适宜性评价表明,1985-2015年间,浙江省主要围垦区域中围垦速率过快的是三门湾的下洋涂、蛇蟠岛和温州湾岸段,围垦速率较快区域为杭州湾南岸庵东浅滩部分岸段和象山港的莼湖镇、涂茨镇岸段以及台州湾的南洋涂,围垦速率略快的是庵东浅滩以及台州湾的北洋涂,围垦速率适宜的岸段仅有象山港的高湖塘和蒲门村岸段。浙江省过去30年的围垦进程和岸线变化启示,围垦活动应充分考虑潮滩环境的地貌动力均衡和自然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6.
舟山群岛海域峡道密布,峡道边坡失稳现象普遍发育,规模不一。多发的水下滑坡对海底光缆、港口码头等海岸工程设施都有较大威胁。2012年12月,使用浅地层剖面仪对六横岛周边峡道区进行探测,划分出3个主要声学反射界面以及4个地层单元,上部3个地层为全新世沉积层。发现6处水下滑坡,分布于六横岛沿岸边坡及毗邻的潮流深槽边坡。滑坡结构均为整体性滑坡,部分具多级性。从滑坡体规模看,滑坡体体积介于1.6×105~2.7×107 m3之间,其中超大型滑坡2处、大型滑坡3处、中型滑坡1处。根据界面与滑坡体的相关性,推测水下滑坡均发生在距今2.5 ka以来的全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7.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8.
海岛岸线标志海岛的位置与大小,是海岛重要的自然要素。文章收集了1973—2015年间共5期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调查典型岸段的影像与位置信息,提取福建海坛岛岸线并分析其近40余年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海坛岛岸线类型包括人工岸线、基岩岸线、砂质岸线与红土岸线等4类,岸线的变迁主要体现在垂直于海岸方向的进退与岸线长度的变化,人类活动对岸线变迁产生显著影响。从维护海岸安全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岸的角度出发,结合海坛岛不同类型岸线的演变特征,提出海岸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1913年以来的历史地形图、海图和遥感影像,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空间分析技术,获取10期三门湾海岸线数据,进而对三门湾近百年来海岸线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岸线变化主要发生在内海湾,以港汊围堵、连岛并陆为主的围填海活动导致海岸线向海推进的围填海面积总计231.42 km2。(2)海岸线总长度持续缩减,大陆岸线长度累计减少了161.99 km,海岛岸线长度累计减少了121.36 km;海岸线年平均变化强度介于-0.05%至-1.85%,大陆在1971—1980年、海岛在2006—2010年期间变化强度最为剧烈。(3)持续截弯取直致使岸线局部曲折形态特征平直化,自然岸线保有量不断降低,海岸线人工化程度持续增加,大陆远高于海岛。(4)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政策引导是三门湾海岸线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0.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和"供应量"两个指标的示踪物。本文以椒江和瓯江这两条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为切入点,运用了粒度端元和黏土矿物两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综合评价两种示踪指标的效率,二是定量化地了解中小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借助端元粒度分析模型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表层样粒度数据进行分解,划分出4个不同的端元,结果显示,EM1端元表现出长江来源的属性,EM2端元表现出椒江和瓯江等沿岸中小河流来源的属性,EM3端元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南部并有向北输送的趋势,EM4端元可能来源于陆架中部的残留砂沉积区。基于特征粒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6个站位的柱样沉积物中都出现了第一特征粒级,在3.91~9.29 μm之间,推测与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有关,并认为柱样所在的区域都会受到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黏土矿物由于具有粒度依赖性,在定量探讨椒江与瓯江的泥沙贡献量时,只能指示小于2 μm的细颗粒物的贡献量,而粒度端元作为一种"全粒度"的指标,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同时解答"从哪里来"和"有多少"这两个示踪问题,是受限比较小的示踪物指标,未来在定量研究物源方面可能会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