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南省洛宁县龙门店银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矿化富集特点的分析,综合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并与邻近已知矿区类比,提出该区具有大型银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海是典型风尘汇聚区,菲律宾海远离吕宋岛的深海沉积物是重建构造尺度亚洲风尘演化历史的良好载体。选取菲律宾海盆XT4孔沉积物开展了黏土矿物研究,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明确该孔黏土矿物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晚上新世以来亚洲风尘的演化历史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菲律宾海盆XT4孔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为39%,蒙脱石含量次之,平均为28%,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8%,高岭石平均含量为15%。XT4孔黏土矿物组成符合亚洲大陆风尘与周边火山岛弧的二端元混合模型特征,其中蒙脱石主要为周边火山岛弧物质贡献,而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主要是亚洲风尘贡献。晚上新世以来XT4孔的伊利石/蒙脱石比值表现为阶段性变化,主要反映了北半球高纬冰川的扩张导致亚洲中纬度地区干旱化加剧。此外,东亚夏季风降雨强弱和空间分布的变化也是源区风尘释放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本文结果初步揭示了晚上新世以来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环境演化历程,有助于深入理解多圈层相互作用下的风尘循环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  相似文献   
3.
对西菲律宾海盆南部XT-4孔柱状沉积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利用常量元素上地壳标准化图解和R型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物源探究,利用因子分析得出的陆源因子得分变化探讨了物源区的古环境演化。结果表明:XT-4常微量元素垂向上变化主要受控于亚洲内陆的风尘物质和周边火山物质的输入,海洋自生物质也有一定的贡献。以TiO2和K2O等元素为代表的陆源因子得分自3.7 Ma BP以来表现出阶段性上升的变化趋势,与中国黄土和北太平洋ODP 885/886站沉积物记录的东亚冬季风演化记录有着良好的对比性,同时与青藏高原主要的阶段性隆升时间相对应,响应了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冬季风加强的作用。本研究丰富了西菲律宾海盆的风尘沉积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4.
阐述范庄银铅矿床地质特征、银铅矿控矿条件以及找矿地质标志及方向,并对控矿因素进行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深海孔隙水中稀土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太平洋菲律宾海九州-帕劳海脊东、西两侧的两个钻孔沉积物进行了高精度的孔隙水采样工作,分析了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稀土元素的浓度、配分模式以及分馏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讨论。结果表明:这两个钻孔沉积物均处于氧化环境,表现出海水-沉积物界面和浅层孔隙水(2.5~20 cm)中相对富集轻稀土和中稀土,而中层(25~60 cm)和深层沉积物(>65 cm)孔隙水中则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的特征。初步推断有机质和锰(氢)氧化物的分解和吸附作用是造成孔隙水中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相比于九州-帕劳海脊的东、西两侧海域,孔隙水中的稀土元素浓度和分馏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周围环境中的矿物组成和锰(氢)氧化物等是其主要的控制因素,但是研究区域深海孔隙流体并不能为海洋贡献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渤海海峡北部海域35个站位表层沉积物进行常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主要由SiO_2、Al_2O_3、Fe_2O_3、CaO、K_2O、Na_2O和MgO组成,约占沉积物总量的94.85%;其中SiO_2、Al_2O_3和CaO的含量最高,平均含量分别达到70.44%、10.03%和3.96%,表明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和黏土组分,其次是生物碎屑组分。SiO_2与Mz呈较强负相关关系,在空间上分布与粗粒沉积物分布区相一致;Al_2O_3、Fe_2O_3、MgO、P_2O_5、TiO_2在空间上分布相似,与细粒沉积物分布区相一致;此外,Al_2O_3、Fe_2O_3、MgO、Na_2O、TiO_2 5种常量元素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其分布受控因素较为相近。常量元素相关性和R型因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常量元素可划分为3类,第1类包含了SiO_2、Al_2O_3、Fe_2O_3、MgO、MnO、P_2O_5、TiO_2组成,代表了陆源碎屑沉积;第2类主要由CaO、Na_2O组成,代表了海洋生物沉积作用;第3类K_2O可能代表了海洋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海铁锰结核能有效记录海域内重大地质事件和气候环境信息,且富含多种金属物质极具资源潜力,因而广受关注。通过对帕里西维拉海盆西侧边缘中段海域内新发现的12个站位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发现与全球主要成矿区内的铁锰结核相比,Mn及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中的Ni、Cu、Mo的含量较低(分别为8.20%~25.24%、0.11%~0.54%、0.08%~0.31%和0.01%~0.03%),主要由铁的羟基氧化物吸附的Ti,以及还会与钙磷酸盐发生耦合置换反应的REY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45%~1.88%、0.04%~0.19%),含量中等的Co(0.06%~0.27%)在铁锰相物质和硅酸盐相内核中分散分布。样品REY的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出明显一致的Ce正异常和Y负异常。铁锰结核从海水中捕获的Ce^3+容易被氧化成难溶且不具有活性的Ce^4+,Y则在结核内存在形式不稳定,容易发生解吸,致使Ce和Y分别呈现出相对于其他REY逐步富集和亏损的特征。研究区形成时间较晚,铁锰结核生长发育的时间不足,且四周地形较高,缺乏与外界连通的水道,阻碍了诸如来自南极的富氧底层流的大规模进入。区域内结核样品主要为水成型,成岩成因组分的供给太低,降低了主要有用组分的含量。以上诸多因素可能会导致区域内的铁锰结核难以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8.
菲律宾海是西太平洋典型的风尘汇集区,也是南极底层水影响的远端地区。由于水深较大等原因,这一热点地区沉积物的古环境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本文对菲律宾海中部XT06孔沉积物开展了磁性地层和粒度测试工作,分析了XT06孔沉积记录的年代学特征和沉积过程,初步探讨了区域沉积演化的控制因素与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通过系统交变退磁实验,XT06孔沉积物可以辨识出6个磁极性区间,分别对应于布容正极性时、加拉米洛亚极性时、奥杜维尔正极性时和松山负极性时。通过与国际标准磁极性序列对比,发现XT06孔的沉积速率由快转慢,指示了在1.0~1.5 Ma曾发生过一次明显的沉积转折,可能代表了区域深海沉积中心的迁移,与东亚-西太平洋构造活动等密切相关。(2)XT06沉积物属于典型的远洋悬浮体,反映了较弱的沉积动力环境。通过多种粒度分析方法的交叉对比和验证,发现XT06孔沉积物包含粗、细两个互为消长的动力学组分,指示了较为稳定的深海沉积环境。通过对比其他古环境指标,我们推测在构造时间尺度上,亚洲内陆干旱化导致的粉尘输入增加可能是控制XT06孔沉积物粒度逐步变细的主要因素;而在更高时间分辨率上XT06孔沉积物粒度粗细变化可能主要受深海环流强度的控制作用,体现了冰期南极深/底层水团影响减弱、而间冰期增强的区域特征。本文结果展现了菲律宾海中部沉积过程的一些关键特征,揭示了菲律宾海沉积记录在深入研究地球系统多圈层耦合过程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树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过去248a以来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总量的演变历史,解释方差为41.9%,发现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变化。重建序列表现出6个降水较多时期(高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67—1781,1802—1814,1839-1859,1885-1915,1941-1955,1979-1991年;同时也存在7个降水较少时期(低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55-1766,1782-1801,1815-1838,1860-1884,1916-1940,1956-1978,1992-1998年。与青海省历史记载的自然灾害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或者附近地区历史记载的灾害年份在本文重建的降水量序列中均有所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证了重建序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栾川县罗村钼矿区的矿体受NW向或NWW向断裂带及其次级糜棱岩带、构造岩浆岩带的控制,通过对该矿区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提出该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