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科氏力对河口分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闽江口等几个分汊河口为例,分析了科氏力在河口分汊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涨落潮流路分歧主要通过形成涨落潮冲刷槽和中央缓流区浅滩而逐渐使河口产生分汊;水面横比降则以横向环流和横向切滩两种形式,或堆积或冲刷,导致河口分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入海河口分类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各家河口分类基础上,进一步从流域状况、河流情势、海洋情势和人为作用诸方面,分析了影响河口形态及其冲淤演变的主要因子,得到3个形态分类指标和6个水沙分类指标。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定量分类,得到中国河口的四个基本类型,并首次提出潮径流量比(QF/QR)和潮径流输沙比(SF/SR)两指标作为各类河口的分类判别指标,最后对分类指标作了初步验证,且简述了各类河口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输沙的力学角度探讨分汊河口的形成机理.认为分汊河口系许多因子共同作用所造成,而推移质的造床作用是在河口特定的边界、水流及泥沙输移恰当配合下形成河口沙洲,从而导致河口分汊的主导因子;河流注入海洋时边界突变引起的水流扩散减速则是推移质集中堆积而塑造河口沙洲的外部必要条件;河口悬移质中粘细物质含量丰富并在盐淡水混合环境中絮凝沉降为沙洲堆积增高和稳定提供了可靠保证,故也是分汊河口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汊河口形成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口分汊作为一种十分常见的河口形态,存在于众多自然界的河口中。河口出现分汊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河口的向海淤积延伸,这实质上是河口湾的被充填过程及其延续;另一个是河口的展宽,因为过于窄小没有展宽的河口是无法形成分汊的。只有具有了上述这两个基本条件,河口分汊的形成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我国入海河口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整理和分析我国一些主要的入海河口的基本资料的基础上,将入海河口的基本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均为潮汐河口;2.入海河流输沙量大;3.受季风、台风影响显著;4.盐淡水混合以缓混合型为主;5.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6.若以钱塘江口为界,南、北方河口之间有着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金元欢 《台湾海峡》1992,11(4):353-358
本文主要论述作为先成边界条件的节点(包括矶)和岩岛对河口分汊的影响.指出节点和矶的分布和性质对河口能否形成分汊以及分汊形态等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表明单个节点易形成喇叭状的少汊河口,多个节点则易导致藕节状展宽及分汊河口,而节点位于口门,则不利于河口展宽而使得河口难以分汊。在研究河口岩岛对河口分汊的作用时,分别从珠江口、韩江口和闽江口三个分汊河口,分析了岩岛的数目多少、规模大小和分布状况,对导致河口形成不同分汊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河口盐淡水混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元欢  孙志林 《地理学报》1992,47(2):165-173
河口盐淡水混合受河口潮差、几何形态及淡水流量等诸多因素影响,并有着大小潮和洪枯季变化周期。本文在分析中国众多河口实测盐度分布资料的基础上,首次归纳了中国河口盐淡水混合的基本特征,给出数十个河口盐淡水混合的基本图式。并从高度分层型、部分混合型和强混合型三个类型,分别选择较典型的几个河口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河口分汊的定量表达及其基本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元欢 《地理学报》1990,45(1):56-67
本文归纳出河口汊道间的四种交接方式:叉、合、结和口以及相应的十三种联线。并引入拓扑学中有关概念,定量表达点和线间关系。在分析河口汊道体系的拓扑学性质后,重新定义再结合因子,指出其与各种点和线、河口三角洲面积、河口汊道体系的外角等,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天然河口汊道体系中,最多出现的是点和口,其次是合和结;最多出现的线是fj,ff和fo,最少出现的是kk和ko线。最后,根据成因、形态和冲演特性相结合的原则,将河口分汉分成四个基本模式;少汊型、多汊型、河网型和游荡型分汊河口。并运用分汊河道体系的定量表示法,分析了各分汊模式河口汉道体系的拓扑学性质。  相似文献   
9.
河口涨潮槽的演变及治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长江口1958-1987年的地形、水文测量资料和研究成果,对河口涨潮槽的形态特征、水文泥沙特性、形成原因与演变规律作较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涨潮槽呈上口窄下口宽的喇叭形,延伸方向受口外潮波传播方向制约,潮波更多地呈现驻波性质;涨潮流起主导作用,余流方向指向上游,涨潮期含沙量大于落潮期;涨潮槽的水文泥沙特性有明显的大小潮,洪枯季和年际变化,其分布可从口外海滨-直延伸到潮流界;按成因涨潮槽可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